沪苏浙皖一体化宣城(安徽宣城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1)

9月1日,在宣城经济开发区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组装动力锂电池。记者徐旻昊摄

我省唯一与苏浙均接壤的城市,处于沪宁杭大三角西部腰线位置,宣城如何将独特区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宣城市委、市政府明确:向东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进取,以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发展,着力闯出新天地,正成为引领全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明确定位,打造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中鼎精工技术有限公司是中鼎集团通过并购引进德国技术的第一个项目。 9月1日,公司“1800吨多工位三次元传递手自动生产线”上,技术副总陈伟告诉记者,多种金属零部件产品已替代进口,为国内知名汽车主机厂配套并出口欧美,企业连续3年产值增速超过20%。

从宁国市起步的中鼎集团,充分发挥“资本 技术 市场”叠加优势,利用国际经济低潮期展开了一系列低成本、高质量的海外并购。自2008年收购美国ABR公司,近十年间先后将美国库伯、Precix,德国KACO、WEGU、AMK,法国FM等十余家海外企业收入旗下。通过整合全球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中鼎集团迅速完成了设备的优化升级及全球化生产研发平台的构架,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创造了安徽制造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成功实践。

“向苏浙对齐,在全省争先”,9月1日,记者走进宣城市委办公楼,电子屏上显示的红色标语清晰醒目、催人奋进。宣城市整体对标浙江省湖州市,市盯市、区县盯区县,“向东看”形成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广德县提出:“学长兴强工业、学安吉强旅游”,工业“零基础”起步的郎溪县,着力建设制造企业云集的经济强县……

8月3日,宣城市委主要负责人率团赴杭州,和萧山区商讨深化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等“飞地经济”模式;8月8日,湖州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宣城,寻求合作机会;8月11日,宣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赴无锡,推动总部设在无锡的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在宣城设立分中心……去年以来,宣城市党政代表团与上海及苏浙主要城市开展高层次交流,签订了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全力对接沪苏浙,努力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做全省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上半年,宣城新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8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外省资金345.9亿元,同比增长26.2%。

聚焦人才,以思想解放促进对外开放

350米长、50米宽的流水生产线,以往近1000人做的事,现在不到30人就可以完成。9月1日,在位于宣城经开区的益佳通集团,记者见识了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

“宣城周边3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我国多个知名新能源汽车整车厂,靠近市场;厂房由经开区量身定制,减少了公司资金压力,大大加快了投产步伐。 ”企业相关负责人杨云求告诉记者,受益于宣城良好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公司从深圳整体搬迁而来,去年6月建厂房,今年6月投产,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正将原计划总投资6.8亿元扩大到10亿元。

“我们服务企业的理念在向沪苏浙学习,包括为企业代建厂房。 ”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旗会说。今年,宣城从市县经济部门、开发园区、乡镇选派首批45名干部,分别到上海市松江区、温州市和湖州市开展了两个月的挂职锻炼。在温州的挂职经历让张旗会感触很深:“政府对于企业发展的大政策,各地都相似,但在政策之外,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做好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真心、热心与贴心,体现出区别。 ”

“人才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根本,也是困难和挑战所在。 ”宣城市委、市政府从更新观念入手,以沪苏浙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经验做法为参照系,在全市开展观念更新学习讨论活动。“突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思想先变,促观念转变,实现行为改变。对大讨论不搞‘一阵风’、不搞‘两张皮’、不以时间‘划杠子’,坚持破立并举,持续深化推进。 ”宣城市委主要负责人说,“着力提升各级干部的开放思维、专业素养,引导党员干部做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大国工匠’。 ”

宣城即将向沪苏浙派出第二批年轻干部,与此同时,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服务企业经验,推进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窗口受理无否决权”和“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机制,让企业安心、舒心创业。

创新机制,大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新建的保税仓库土建和堆场已经完工,钢结构雨棚正在施工,卡口监控杆件已经安装完毕……9月2日,记者在广德经开区看到,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基本建设完毕。 “正组织向上级海关部门申请验收,预计10月份开园。”广德经济开发区经贸科技发展局局长李广宁说。

这是我省首家设立在县级城市的保税物流中心,也是全省第4家保税物流中心,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运作,政府参股但不参与运营,实行市场化运作,是政府促进开放发展的一大创新做法。

很多地级市都在积极争取而不得的保税物流中心,为何落在了宣城市一个没有港口的县?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与弛认为,宣城是东南沿海连接内陆地区的重要通道和长三角的天然腹地,广德更靠近沪浙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在此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是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需要。“企业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马上就能享受出口退税,不必等到货物出境。这将大大促进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外向型企业来皖东南地区投资兴业。 ”

今年5月,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获得批复设立后,广德县的立山箱包公司订单迅速增长,上半年订单总额达到1800万美元,接近去年全年。数据显示,1月至7月,宣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7%。

“做同样口径的管道,我们比传统节约用材40%至60%,企业已成功研发核电用管道,实现了替代进口。 ”9月2日,在位于广德县的安徽杰蓝特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告诉记者,公司由中国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领军企业上海杰世杰新材料公司设立,企业研发的RTP压力管材在国内属于首创,公司已被省科技厅授予“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称号,省市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聚焦前沿产业,汇聚高端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宣创新创业,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层面大胆突破,出台专项办法,设立10亿元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专项基金,对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给予重金扶持,单个项目最高扶持资金达2000万元。截至目前,该市共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0个,其中入选省级团队8家,入选数居全省第4位,累计获省级项目扶持资金4100万元。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增强了市域经济发展后劲。(吴量亮 张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