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1)

沿三马路走来,岁月的蚕食浊饮,两边的住房可谓老矣。据说,多是刘永福当年为阵亡将士的遗属遗孤所建。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2)

一会儿,到了刘永福广场,只见刘永福跨马握剑昂首远方,一派征战的英雄气概。刘永福铜像后边,为两座汉白玉桥,通往三宣堂。"三宣堂"既是地名,也是匾额,门联:"枝栖古越,派衍彭城",墙上一边一个"福"字,一边一个"虎"字,"福""虎"同音,传说,刘永福为黑虎托世,故对虎情有独钟,平时喜欢用草书书写"虎"字,这墙上的字,就是他的手迹。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3)

"枝栖古越"," 三宣堂",听人讲倒是有联系。刘永福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生活逼迫他参加了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调集大批军队围剿广西各地农民起义军。无奈,次年刘永福自己拉起了一杆人马,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黑旗军"从此扬名。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4)

同治六年,进军越南北部六安州(今高平),创立"中和团黑旗军"。 同治九年,进入保胜(今老街),创建根据地,"一时数千里闻风而来,愿隶麾下",队伍迅速发展。同治十二年,法军攻占河内,刘永福应阮氏朝廷请求,率部星夜赶到河内郊外,大败法军,收复河内。阮氏朝廷封他为三宣副提督,管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光绪八年,法军又攻占河内,阮氏朝廷再次请刘永福出兵抗法。刘永福率部南下,在越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取得了震惊中外的纸桥大捷。阮氏朝廷又一次加封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三宣堂"就是这么来的,"枝栖古越"那就更不用说了,一目了然。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5)

那么,派衍彭城"呢?这就好理解了,彭城即现在的徐州。据《资治通鉴》记载:"彭门记:彭祖,颛顼之玄孙,至商末寿及七百六十七岁,今墓犹存,故邑号彭城。"看来刘永福的祖籍是彭城,他们是从那里搬迁繁衍过来的。但特别需要一说的是他们刘姓,刘邦祖籍沛县,也属于彭城,"派衍彭城",是不是意味着说,我是刘邦的后代。一笑!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6)

进入二门,迎面是一照壁,上书"卿云丽日"四个大字。旁边有一苍劲的龙眼树,据说是刘永福亲手栽植,拴马的地方。1962年,田汉来游,曾写诗赞曰:"古越崇宏有故枝,渊翁风骨自雄奇。守台岂敢辞金印,抗法争先举黑旗。垂志不忘天下事,岁荒常恤里人饥。至今龙眼飘香处,犹似将军系马时。"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7)

田汉把刘永福的一生系统地进行了总结,但唯独没说他的担心。《后汉书·黄琼传》说得好,"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刘永福与法国侵略军打过那么多年的仗,连法军司令李威利的头发都当做战利品带了回来,难道他不担心法军的报复、袭击、破坏吗?起初,他在自己的老家防城港那良盖房,英雄惜英雄,冯子材就给他写信,并派人做工作,说那个地方临近中越边境,恐怕法军随时会来袭击、骚扰、暗杀,叫他到钦州来,这才引出了"一山藏二虎,英雄敬英雄"的传说,后来两家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亲上加亲,不失为佳话。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8)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武将与文官就是不一样,三宣堂,既没有文人的曲径通幽,也没有佳人的小桥回廊,多是空旷通视的院落。实际上,刘永福在建造"三宣堂"时,就已把防卫法国奸细袭击或敌人加害精心设计进去,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碉堡。周围有院墙,四角有炮楼。头门与二门有30米的通道,二门与主座之间有开阔地带,均在炮楼和楼房的火力控制之下。这细缝就是枪眼,从外面看去就是细细的缝,进入里面一看,才发现里大外小,梯形扩展。从二门、厢房主座和炮楼的枪眼加起来可供160人同时对四周来犯之敌进行隐蔽射击。围墙下有壕沟连通炮楼,灰色条形部分有夹墙。主座中部、卧室顶都有活动楼门、有绳梯,一旦有意外,可以迅速登楼指挥全局。包廊和祖厅也都有夹墙,既可暂避,又可形势不利时通往秘密通道转移到户外菜园安全地带。大门设计也与众不同,既没门扇,又没拖栊,只用木柱作闸,关上闸门,既可防水,又可防敌。就连那房瓦也是三层,底瓦、连瓦、盖瓦,连瓦用铜丝串联,灰浆灌缝,主要是防止有人从房顶揭瓦入室。可以说,整个宅邸防御严密,既能攻能守,又可退可藏,攻守兼备,进退自如,防卫体系功能完善,是精良的堡垒。真不愧是战功赫赫的将军,把宅院都设计成兵营。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9)

不仅如此,他还设计建造了较大的"粮仓",一排十间,建筑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按常规屯粮计算,可供2000多人吃上一年。这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灾年济民,战时备战。正如老百姓流传的:"年冬失收毋须慌,肚饿去找三宣堂"。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10)

这倒让我想起了山西介休张壁古堡,据传是隋末唐初的建筑,特别是古堡里有一万多米长、三层立体的地下防御地道。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11)

多少年过去,去年4月初,我还曾带着妹夫、妹妹一帮人进去,出来已到了大山外。这一带应叫"雀鼠谷",曾发生过一场对唐王朝生死攸关的决定性战役——雀鼠谷大战。李世民收尉迟敬德,大败刘武周、宋金刚。据说,这张壁古堡就是宋金刚当年经营的军事据点,"明筑城堡,暗修地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险些让李世民翻船夭折。细细想来,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军事家就是军事家,他们处处想的都是准备打仗。

刘永福打了一辈子仗,就是到了耄耋之年,闻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仍义愤填膺,召集家人,集中祖堂,"抗战北庭,请缨与战"。并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愿以79岁高龄的"不朽之躯",充当先锋,与敌决一死战。这就是老英雄的气概,这就是军人的胆量,"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刘永福故居拍照姿势(三宣堂刘永福故居)(12)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之时,刘永福就曾奉命赴台,帮同巡抚防务。清政府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刘永福即奋起抗击。"呜呼!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份内事也,万死不辞,一时千载,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可惜,抗击5个多月,虽给入侵日军以沉重打击,但终因没有后援而内渡。

这个情结,刘永福念念不忘,直到到了这么大的年龄仍想抗击倭寇,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与抗敌精神。孙中山曾说过:"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我们现在瞻仰、参观他的故居,就是要向他学习爱国主义的精神,永不言败的精神,勇于奋斗的精神。

九口201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