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从战国的蟠螭纹铜镜到唐代的巩县窑青花瓷,从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到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从历史中走来,它们身披时代荣光,自带江苏文化意象,也有着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子,它们是历史的写照,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中提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讲好江苏故事,推动文化走出去,江苏NOW国际传播中心6月成立时,与南京博物院、苏州昆剧院、江苏大剧院、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等四家首批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签订宣传共建协议,7月起拟与南博、苏昆联合推出《中西对话·看江苏》策划,包含《文物会说话》、《昆曲留声机》两个系列,于新华日报、对外华文、JiangsuNow海外社交平台、JiangsuNow公众号、交汇点等平台同步传播。
栏目一:《中西对话·看江苏》之《文物会说话》
《文物会说话》系列将带你一眼千年,看尽南京博物院馆藏的从战国到清代的具有中外交流色彩的文物。
笔墨山水,金陵如久;巧如天工,大明芳华;皇室遗光,太平盛况……文物会说话,说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包容,说的是中西交流、文明互鉴的源远流长。它们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交流的桥梁。
从《清宫遗真》到《大明展》,从《金陵盛迹》到《金玉良缘》,南京博物院自建之初就积极与海外博物馆接洽,举办各种类型的合作交流展览。自1991年起至今共举办出境展览五十余个,遍及美、法、英、意、日、芬兰、西班牙等国。
这些文物里最朴素的优雅和最精致的华丽跨越山川湖海,搭建文化沟通桥梁。
栏目二:《中西对话·看江苏》之《昆曲留声机》
《昆曲留声机》将带你跨越山海,饱览在希腊的阿迪库思露天广场、英国剑桥大学等地上演的《牡丹亭》等中国昆曲海外行品牌系列曲目。
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是江苏文化一张闪亮的名片。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推进昆曲传承传播的过程中努力彰显其写意抽象、精致典雅的审美特征。
这些年,从希腊到雅典,从法国到比利时,从德国到突尼斯,昆曲不断走出国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模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成功打造中国昆曲海外行品牌。
如2016年,恰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作为昆曲的发源地、汤显祖的“第二故乡”,江苏派出文化代表团前往英国,举行为期一周的“精彩江苏—中国昆曲英伦行”。
江南风雅,留声海外,这个夏天,水墨昆曲,我们共赴经典。
策划:沈峥嵘
统筹:付岩岩
海报:李荣华(实习生)
海媒:刘浏
鸣谢:南京博物院、苏州昆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