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是以城北柱石山的"石柱擎天"而得名,她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是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介于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
在人们的印象中,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建筑,比如吊脚楼什么的,而不应该有大批代表汉文化的姓氏宗祠。然而在天柱县,却拥有近百处姓氏宗祠,郑氏宗祠便是其中之一。
郑氏宗祠坐落于天柱县邦洞街道上高野村,始建于光绪1896年,距今约125年的历史,为该族十六世孙郑祖读、郑祖培率族众所建。祠堂建成后,郑氏子弟在此学经论道,处理家族事务,也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但历经百年的风霜雨打,祠堂变得残破老旧,又因受当地经济条件影响,宗祠自建立以来从未维修过。祠堂内的木房又遭火焚毁,砖墙几乎垮塌,仅存5米长断垣残壁和宗祠大门,重修宗祠势在必行。在看到宗祠破败不堪,一些郑氏有识之士觉得重修宗祠迫在眉睫,他们发动周边郑氏族人,共商复建宗祠大事,经过无数次的交流与沟通,修缮方案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同,族人纷纷慷慨解囊,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整座祠堂经过近一年的修复,终于在2021年春天修葺一新。
复建后的郑氏宗祠,依旧复旧处理,保留原有的高耸门坊,高高翘起的马头墙,白墙青瓦,饰绘郑氏先贤壁画,耕读两字时刻警示后人,好一副徽派建筑。宗祠的文化氛围非常浓烈,大门左右联道尽高野郑氏的渊源:荥阳发迹分鼎山东福建江西皆故里,玉屏生枝伶仃晃贡贵州天柱又老乡;宗祠内的石门联同样将列祖恩德铭记于心而传千秋:宗功祖德深裕后,桂馥兰馨汇光前。
宗祠修复后,郑氏宗亲又开始在宗祠延续百年前先祖在这里的一些文化活动,他们唱的《岳母刺字》《罗通扫北》《大破天门阵》,演的《包公断案》《海瑞罢官》《廉吏于成龙》,从正月初一唱到正月十五,用以教诲子孙奋发图强,精忠报国,告诫族人,清正廉洁,无私无畏。以宗祠为中心,传祖训,树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