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春节档最热闹、最荒诞的电影,非《疯狂的外星人》莫属。依旧是宁浩的大众趣味,依旧是小人物的追逐笑闹。

这次“疯狂天团”加量不加价,“耿浩”黄渤、“外星人”徐峥、“投机损友”沈腾重归疯狂路,软科幻与平民喜剧更是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1)

纵观中国影坛,科幻题材一直是一块短板,而2019春节档就有两部科幻类影片初登大银幕,一部是《流浪地球》,一部是《疯狂的外星人》。虽说是本家,但两者的科幻风格却截然不同。前者属于硬科幻史诗冒险片的范畴,而后者则脱胎于宁浩一贯的风趣搞笑特点,属于软科幻喜剧。

尽管过年看电影就是图个乐呵,但许多观众还是觉得《疯狂的外星人》过于低俗,把原本一个宏大的科幻题材拍得如过家家般东拼西凑,不知所云。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可能就没get到宁浩在电影中的伏笔。毕竟,一部喜剧片,不能以正剧的视角去解读,而应从其原有的荒诞性、批判性的角度来看。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2)

故事由一堆荒诞的乌龙事件组成:外星人奇卡因美国宇航员的无礼行为流浪地球,失去能量源“头箍”的它被黄渤饰演的耍猴人耿浩当做猴子训练,从而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事。

整部影片对影史有所致敬。比如猴子骑自行车在空中飞跃就模仿了《E.T.外星人》,民乐版《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则让人联想到《2001太空漫游》,而耿浩穿着隔离服与“外星人”建交的过程极似《降临》。

若你还注意到其他致敬桥段,相信大家定会觉得:《疯狂的外星人》跟《西游记》还真有点相似。

单从外星人奇卡的造型来看,雷公嘴,猴子脸,外加头上的能量箍,是不是立马令人联想到头戴金箍的孙悟空呢。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3)

再看看游乐场花果山大舞台的设计,金色“五指山”不禁让人联想到周星驰西游电影中的如来神掌,而指尖的“出得炼丹炉,铁棒扫江湖,上挑奔波灞,下怼九尾狐”也映射西游里的情节。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4)

被外星人奇卡灵魂附身的猴子欢欢拿着棍棒武动乾坤,在世界游乐园大杀特杀,以及醉酒蟠桃会的戏码,明显是对大闹天宫的搬演。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5)

除了画面、人物造型等形式上直观的相像外,《疯狂的外星人》还以《西游记》的思维讲述了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精英话语与大众文化间的博弈。

无论后人如何解读《西游记》,都会涉及这样一个母体:

反抗与压制

孙悟空闹天宫是因为被封弼马温,还被各种丑化,于是他占山为王,与天庭抗衡,打破了天地之间的平衡,让上层神仙坐立不安。于是,自诩高人一等的众神调兵遣将压制孙悟空,通过军事侵略、收编招安、全面围剿等多种手段打压这个不安礼数的家伙。

在这一点上,外星人奇卡以孙悟空的形象意义复制其行为。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6)

作为高等文明生物,奇卡来地球本想采取人类基因样本,结果因美国航天员的嘲弄,飞船坠落地球,碰到误把它当做猴子的耿浩,从而开始魔鬼式训练。高等文明被压制,甚至被虐待。

一番忍气吞声后,奇卡瞅准时机拿到能量环,开始反攻。风水轮流转,耿浩、大飞兄弟俩在外星神力面前只能认怂。但由于喝酒过猛,奇卡昏迷后弟兄俩再占鳌头,更是把奇卡做成了药酒。

接着,奇卡借助欢欢附身,毁天灭地,不料因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在听到锣鼓声后又被猴身所“控制”,跟《火星人玩转地球》里的一帮杏仁脑壳一样,败给了音乐。

最终,奇卡因大飞的失误再获能量,但这次它并没有报复人类,而是晕晕乎乎地喝着酒坐着飞船,返回自己的家园。

在奇卡与耿浩、大飞的较量中,反抗与压制的关系于压制对象的流动下建立起来。奇卡一开始是被压迫者,然后通过反抗坐上压迫者的位置。几番较量,耿浩重夺权力,再次压迫其奇卡,简直就是一翻版的“猴子闹天宫”。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7)

虽说结局是地球人最终战胜外星未知文明,但其间还是蕴含着这样一个“西行悲剧”:

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却不再是以前无拘无束地穿行于花果山的美猴王。

同样,奇卡作为未知文明在大众文化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几次反抗又宣告破产,虽能力巨大却因疼痛不再反抗,导致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原理在自己身上凑效,逆来顺受,外星人真的成了一个猴。

所以,奇卡便是对孙悟空这一神话形象的绝妙隐喻。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8)

《西游记》中的反抗、压制其实是体制对个人的钳制,但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这种对弈却发生在两种不同的体制间,即以外星文明、美国话语为代表的精英话语体系与地球文明、中国底层百姓的民间文化体系的对弈。

熟悉宁浩电影的人都知道,他经常把所谓的精英文化、高等文明在电影中进行一番嘲弄,或解构、同化到与底层百姓文化同样的高度。

《疯狂的石头》里的国际大盗、《疯狂的赛车》中的台湾黑帮,都是被嘲弄的对象。这些精英阶层的人全都是外来人(港台,美国人,以及外星生物),而本应处于鄙视链最顶端的他们,却在民间底层百姓面前失去了原有的能力,不是被虐得很惨,就是完全趋同于俗文化。

外星人奇卡最终败给了中国的酒文化,以及小市民的火锅文化。何谓“火锅文化”?就是甭管你打哪儿来的,全都一锅炖了,之后还要让你望着那团氤氲的热气,举着酒杯大嚎一声:“好!”

奇卡返回星球前的一句“都在酒里”,宣告了高等文明向“低等文明”的趋同。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9)

除了外星人的趋同外,电影中的美国探员所代表的美国话语体系也被消解得一干二净。

于航天等技术上占据霸主地位的美国,在这场寻找外星人的旅途中被耍得团团转。想代表地球人与其他物种建交的他们,因解读错相机中的信息,辗转全球各地,最终还因能量珠被屎尿屁一通折磨。

有趣的是,当外星人离开后,美国探员以为外星人伪装成猴子的模样藏进森林。于是,一群美国大兵拿着中国乐器锣跑到丛林里找外星人。大哥,你以为外星人都是毒液,全害怕超声波嘛!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10)

战胜外星人的不是精英文化,而是俗文化。《疯狂的外星人》销毁了科技独占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平民的胜利。

都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而《疯狂的外星人》却告诉观众:“哪怕不是世界的,都可以变成民族的!”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11)

现如今,一说起交通、美食、电子产品等,我们脑子里想的清一色都是外国货,而国人的审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部荡然无存。

电影中的耿浩尽管生活清平,但他一直励志重振“西南猴王”的雄风,为的就是不丢老祖宗的饭碗,保住文化根脉。正如宁浩在采访中所说:“所谓的现代化其实都是西方化,都是从西方传来的,但里面会融入一些我们自己的审美,最终还是要拿你自己的文化把它们消化掉,有一个落地。”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吧。

沈腾和黄渤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黄渤)(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