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年后,大多高三生已经进入了大复习阶段,常规的一模二模三模在实战演习中稳步推进。

新一届的高三家长们,也逐渐随孩子们进入战斗状态,尽早熟悉高考招生高校的层次划分,学习志愿填报的相关技巧,熟悉过程中的避坑方法。

当我们在高考中决策时,总要有一个锚定物来做选择的起点,高考后是分数及对应的位次,高考前有用的就是各市各校的划线与对应的线差。

总体看,线差比较粗糙,不是一个精确的参考点,但粗糙不等于没用,对于提前为高考后的志愿做预案,是相当接地气儿的一个锚定点。就像在一个高三班内,如果你经常在前十名内,在高考中就很难掉出前三十名,如果经常在四十名后,高考中想冲进前十名,几率也很小。线差的锚定点就是每年每个批次的进线比例,同个人成绩一样,都存在惯性。

利用这个惯性,我们就可以排除大部分与我们无关的信息与目标高校,这就是参考线差的价值所在。

整理河南省理科一本近年线差如下:

模考一次比一次差最后成功案例(一个判定自己位置的简易方法)(1)

河南省理科一本线差汇总表1

模考一次比一次差最后成功案例(一个判定自己位置的简易方法)(2)

河南省理科一本线差汇总表2

模考一次比一次差最后成功案例(一个判定自己位置的简易方法)(3)

河南省理科一本线差汇总表3

模考一次比一次差最后成功案例(一个判定自己位置的简易方法)(4)

河南省理科一本线差汇总表4

从上面河南省近年的理科一本线差表可以看出,在线差150以上的高分段,年度间参差不齐,差异很大。但在线差120分之后,尽管各年一本招生计划不同,但每个线差对应人数与位次,已呈现较明显的趋同,这就是参考的价值。

对于一个今年的河南省理科高考生,模考之后,当学校给出一本线后,算出自己过线多少分,可以直接从上表左侧线差,查出自己在近年对应的位次。当然,因为每年试题区分度的分度差别,对应位次有上差也有下差,我们只是找一个大概的范围,这些偏差可以放宽。

对于层次稍差的考生,也就是二本区间的孩子,建议仍然用一本线做线差参考点,而不是二本线。

河南省理科二本的线差整理如下:

模考一次比一次差最后成功案例(一个判定自己位置的简易方法)(5)

河南省理科二本线差汇总表

总之,在高考之前的模考中,利用线差,目的在于找到自己在高考这一生态环境中大概的位次范围。然后,根据位次范围定位自己的目标高校,了解这些高校,排除一些不合适的目标,这是考前可以准备的一项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