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土生土长的汉族乐器,实际上二胡是在唐朝的时候从西域传入中土,并随之发扬光大的,且成为了我们民族乐器的一种。随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乐器中有阳春白雪者,也有下里巴人者。磬作为中国古代汉族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虽然现如今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在古代,这种乐器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甲骨文中的“磬”字左边像一块悬石,象形文字的优势在这时就发挥了出来,我们可以确定“磬”最早是用石头制成,而放置的方式是悬挂;“磬”字的右边则是像手执锤敲击,这则告诉我们磬是一种打击乐器。

钟鼓之乐编钟(说磬钟鼓喤喤磬莞将将)(1)

一、磬的由来

在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磬被称为“石”和“鸣球”,以渔猎为生的人们,最大的生存目的就是填饱肚子,在经过了一整天的劳累之后,人们会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动物来娱乐心情。《国语.国语下》和《周礼.太师》中有记载“八音”为何物,其中的划分方式是八种发音材质,分别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种古老而粗犷的乐器后来就演变成了磬,成为了八音中的“石音”。磬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有力,备受先民的喜爱。上古时期是一个充满着神话色彩的瑰丽年代,在那里,磬也被赋予了不凡的出身。《世本作骗》中还记载着皇帝命伶伦造磬的故事。

但是这一乐声平常人是难以听到的,因为磬逐渐成为了帝王和上层贵族阶级的私藏,殿堂宴请、宗庙祭祀、朝聘礼仪等重要场合都少不了磬的身影,作为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礼器”,磬进入了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钟鼓之乐编钟(说磬钟鼓喤喤磬莞将将)(2)

按照适用场所跟演奏方式来划分,磬可以分为特磬跟编磬两种。特磬是皇帝用来既祀天地跟祖先的时候所用的礼器,编磬则是由若干个磬编在一起,用于宫廷宴饮的时候演奏。

商朝的时候是磬最辉煌的年代,这时候石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为了获得更华丽更精美的磬,其原料也从石变成了玉。1950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部长八十四厘米,高42厘米,厚2.5厘米的虎纹大石磬,由一整块白而青的石头雕成。这时候的磬多为三角形,器型优美,这只磬敲出来的声音更是清脆悦耳,仿若铜器。

钟鼓之乐编钟(说磬钟鼓喤喤磬莞将将)(3)

二、僧磬、编磬、特磬

除了编磬跟特磬,还有一种磬流行于民间,那就是僧磬。僧磬的外形别于编磬跟特磬,形状酷似现代社会中的酒盅,小巧精致,铜铸而成。僧磬作为一种法器,经常出现在寺庙里,在进行宗教集会的时候,磬大多被用于梵乐的演奏当中。元·德辉在《百丈清规》中有载磬, 并言寺磬的用途, 云:“磬:大殿早暮, 住持、知事行香时, 大众看诵经咒时, 直殿者鸣之;唱衣时, 维那鸣之;行者披剃时, 作梵阇黎鸣之”。磬音超然脱俗,不染尘埃。

等时光兜兜转转到了清朝,这个时候特磬跟编磬的地位已经没有了那么大的差别,只不过特磬有铭文,而编磬的两边没有铭文而已。制作磬的最好材料是为玉,玉为优石,但石非皆为玉。明都穆《玉壶冰》载:“江南李建勋尝蓄一玉磬尺余。以沉香节按柄扣之, 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 则急起击玉磬数声, 曰:聊代洁耳。”

钟鼓之乐编钟(说磬钟鼓喤喤磬莞将将)(4)

清仪规定, 天坛等处祭祀所用特磬, 为新疆玛尔岱山所出青玉, 所用编磬为安徽灵璧玉。而圜丘坛、祈谷坛祭祀仪式所用编磬, 为辟尔山所处碧玉。用于祭祀天地的特磬分为十二种,有十二种不同的音调,十二种大小对应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份。其中最大的那个被称为“黄钟”,最小的那个则是“应钟”。

商代的时候,编磬多是三个一组,后来也有五个一组的情况,在殷墟的西面就曾经出土过一组五枚一套的编磬,给了考古工作者一个惊喜。

三、磬音之美

俞伯牙跟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被后世传为佳话,钟子期暴病而亡之后俞伯牙摔琴明志,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了懂自己的知己。其实钟子期出身于楚国的司乐世家,不仅善弹琴,而且善闻磬音。

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再一次出门的过程中,钟子期偶然间听到了一阵磬音,细细欣赏过后突然一声长叹:“这磬音为何如此悲凉”。后来派童子前去打听之后才知道这击磬之人正思念着远方的老母亲。钟子期听后不由得感叹道:“这个人能把悲伤的感情融合在磬音里了。”这也算是一段佳话,由此可见磬不仅是上得了庙堂,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将演奏者内心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

钟鼓之乐编钟(说磬钟鼓喤喤磬莞将将)(5)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敲钟打鼓声宏亮,击磬吹管乐悠扬。天降多福帝所赐,帝赐大福从天降。仪态慎重又大方,神灵喝醉又吃饱,福禄不断赐周邦。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通过演奏乐器来向上天祝祷,赐给自己福分。磬音悠长,绵绵入耳,一次又一次地击打当中,包含着先民们最纯真炙热的感情。

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那古朴的磬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俱,但余钟磬音。”古老的磬音就这样飘荡在寺庙里头。

可是现如今磬已经不多见了,甚至单独把这个“磬”字儿拎出来的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托一个成语的福,人们了解到磬有一个意思是“空,尽”的意思,这个词叫罄竹难书,已经跟乐器磬没有什么关联了。磬现在,只活在历史课本里。

钟鼓之乐编钟(说磬钟鼓喤喤磬莞将将)(6)

总结

岁月流逝,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古乐器正在慢慢的消失,湮灭在历史的洪流当中,磬也是其中之一,让后人空谈遗憾,空余遗恨。

参考文献:

1.《古今同名乐器考-十四-磬》

2.《百丈清规》

3.《吕氏春秋》

4.《国语.国语下》

5.《周礼.太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