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放疗和化疗,被称为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然而,大家对手术和化疗相对比较熟悉,但对于放疗,人们想象更多的是“辐射”、“损伤”。而且,放射线不像手术和化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很多患者也不懂放疗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总觉得放疗“似乎不太重要”。

那么,放疗到底是如何杀死肿瘤的呢?多久才能起作用?什么情况下应该首选放疗呢?放疗后身上会带有辐射吗?放疗中的各种“刀”又有什么区别?哪种效果好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放疗技术有什么类型(一文让你读懂现代放疗技术)(1)

放疗是什么?在肿瘤的治疗中到底是啥角色?

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线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约有70%的患者都会使用到放疗。研究显示,约5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不同治疗方式的贡献为:手术占27%,放疗占22%,化疗占6% 。所以,放疗其实非常重要。

近十几年来,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治疗设备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新的技术手段,放疗也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放疗后身上会带有辐射吗?会对家人产生影响吗?

很多人担心,放疗后因为接触了放射性物质,身体会带有辐射,影响到周围人的安全。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有这种顾虑呢?

这就要先了解一下放疗的方式了。放疗分为2种方式,内照射和外照射。

内照射就是把放射源放在体内,它会慢慢衰减,释放射线。它的好处就是射线波不需要从外面穿进来,对外面的组织造成损伤。但劣势就是携带不方便,而且有一段时间是有辐射的。

但这种辐射也并不是指这个人不能靠近,基本上半米或者十几公分就没有什么辐射。因为内照射产生的射线穿透能力比较弱,放射物质的半衰期也比较短,很快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就能恢复正常了。

外照射就是放射源置于体外,射线通过加速器,通了电之后,用很高的剂量集中在体内某个区域,对肿瘤进行治疗。这种方式关掉电放射性就没有了,所以出了加速器之后就没有辐射了

因此,放疗病人并不是辐射源,基本不会影响身边人的健康。

为什么放疗之后,肿瘤没有马上缩小?

与手术切除肿瘤后效果立竿见影不同,放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延时性”。

因为放疗是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使癌细胞死亡。而破坏癌细胞的DNA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作用,一种是间接作用。

放疗技术有什么类型(一文让你读懂现代放疗技术)(2)

直接作用就是,放射线照射到癌细胞里,导致癌细胞的双链DNA断裂。遗传物质被完全破坏了,癌细胞无法再分裂了,就会导致死亡。这就相当于一刀子捅到心脏,直接毙命了。

间接作用就是,射线产生的自由基破坏癌细胞的DNA,导致单链断裂。这样癌细胞不会马上死亡,而是分裂一段时间后分裂不下去了,才会死亡。这就相当于是胸口被扎了一刀,然后跑了一段时间,最后因为流血过多死掉了。

所以,一般做完放疗后,医生不会马上让病人做检查,而是过一段时间再复查。就是因为放疗的这种刺激效应,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放疗中的各种“刀”,到底是什么?

其实放疗并不是真正的刀,而是射线形成的不同剂量分布。

放疗射线对肿瘤短期内给予高剂量的照射,产生杀灭消融式的治疗效果,类似手术切除。而且,肿瘤所受放疗剂量高,周边正常组织所受放疗剂量快速跌落,犹如陡峭的山峰,就像刀削一样。所以,放疗就像是“隐形的手术刀”。

那么,这么多“刀”,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依据射线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光子束和粒子束。

光子束类应用最多,主要是γ射线和X射线。伽马刀就是使用的γ射线,有头部γ刀和体部γ刀(也被叫做陀螺刀)。射波刀、速峰刀、托姆刀等使用的都是X射线,我们平时做CT也是X射线,只是放疗的加速器里X射线的能量更高。

放疗技术有什么类型(一文让你读懂现代放疗技术)(3)

放疗中使用的粒子束主要是质子束和重离子束,因此被称为质子刀和重离子刀。

这么多种“刀”,哪种效果最好?

很多人会困惑,这么多种“刀”到底哪种效果好?是不是越贵才越好呢?

其实,还真不一定。治疗的效果主要还是看肿瘤的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是脑部肿瘤,肿瘤又比较小,脑部的伽马刀精准度就很高,效果就很好;如果是体部的,射波刀、速锋刀会有优势一些;如果是多部位的话,托姆刀效果更明显;如果是放疗后又复发的,可能需要考虑质子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