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学习中,有许多死的规律,被初学的朋友忽视了。刻苦学习很久了,也坚持不断努力了,但因为收获不大,进步不快而灰心丧气。

比如无数的朋友学习《兰亭序》,因为没有理解王羲之老师写字的一些死规律,而是在临帖的时候,还是按平常自然手写的习惯写《兰亭序》的字。

比如写《兰亭序》里面的“竖画”,往往就写直了,写在字的正中间了,或者写的虽然不直,不在字的正中间,但表现不明显,写出来看看,总觉得似乎那里有毛病,但自己怎么也看不出来。

不带撇捺的字(把字写活的死规律)(1)

其实《兰亭序》的竖画,很少有写直的。不但《兰亭序》的竖画许多写的不直,王羲之老师所有的行草书都和《兰亭序》一样写的不直。古代名家的行草书,也无不如此,这就是规律。只有抓住规律,学习书法就会事半功倍。

我总结了两句顺口溜,以说明这一规律。

不带撇捺的字(把字写活的死规律)(2)

竖不居中,居中多斜

在《兰亭序》中出现的竖画,竖勾(无非是在竖画加了个钩),无论其大小长短,在字中的位置的主次,大多数不居于字的中心位置;如果在字的中间,其方向,角度必然是斜的。竖画写斜了,也是不直的一种表现。

不带撇捺的字(把字写活的死规律)(3)

王羲之老师《兰亭序》的竖画,为什么不写直,也不写在字的正中间,有两种目的。

一,使横画不被从中间平均分割,而竖画能调整字左右摇摆的姿态,加强字的动势;

不带撇捺的字(把字写活的死规律)(4)

二,竖画不同程度的左斜右斜,左弧右弧,可以使章法上不会出现字的竖画从头至尾纵贯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全篇的竖画在字的同方向,同位置,同形态反复出现的单调刻板。即头条“快乐书法营”往期文章《写行草书为什么不能“通竖连横”?》里面说的“通竖”。“通竖”是行草书的大忌。

不带撇捺的字(把字写活的死规律)(5)

《兰亭序》里,一些虽然短小或处于字的次要位置的竖画也取斜势,因汉字的横画多竖画少看起来显得十分显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