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化工品表现较为强劲。文华指数中,化工版块前三季度涨幅接近40%,其中,与煤或天然气密切度越高的品种涨幅越大,与原油更为密切的品种涨幅稍落后。我们统计了今年9月份前后的涨幅,可以看出,9月份之前油价上涨幅度较大,因此与原油关系密切的品种PTA和苯乙烯等涨幅明显,而9月份之后煤炭价格持续飙升,能耗双控政策加码,煤化工相关产品跟随煤价大幅上涨。纯碱因供需严重错配,价格持续上涨,能耗双控对其供应端影响更为明显,玻璃地产降温背景下,需求萎缩担忧,9月后价格转弱。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1)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2)

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带来化工品成本重心的抬升,是今年以来国内化工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9月份以来,国内能耗双控政策加码,江苏、广东、福建及浙江等能耗双控不达标的省市加大能耗控制,各地限电限产对化工品市场也产生了明显的扰动,其中以江苏和浙江地区对化工品市场的影响最大。整体看大部分品种供需双双受到限制,但又因不同品种所处的产业链部位及产能的分布而呈现分化。

- 煤化工下游产品涨幅领先 -

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煤价上涨,9月以来煤化工相关产品紧跟煤价,甲醇、乙二醇和PVC等与煤炭密切相关产品整体表现强势。

国内甲醇生产原料主要是煤炭、焦炉气和天然气,其中煤制甲醇占比70%以上,焦炉气制甲醇产能占比约15%。甲醇与煤炭的关系最为紧密,在煤炭紧张及能耗双控的背景下,甲醇上涨的主线仍是成本端煤炭价格的持续走强,支线则是自身供需频繁变化来加强价格的上涨幅度。四季度,MTO、CTO下游已经对不断攀升的甲醇价格开始抵触,近期频繁的出策略来减少需求,但是煤价的波动依旧对甲醇的绝对价格有明显的影响,煤炭价格不调整仍将维持强势。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3)

国内乙二醇产能中,煤化工占比约37%,但受煤炭紧张及煤价上涨的因素影响,开工偏低,产量占比下降至25%附近,其中山东、新疆、安徽等地的煤化工装置均受影响。油头装置中,江苏地区受到能耗双控的影响较大,导致产出明显萎缩,包括年内新投的180万吨乙烷裂解路线的卫星石化,负荷明显下降。除了国产萎缩外,乙二醇的进口量也明显不及预期,一方面是8-9月份海外装置集中检修导致产出下降,另外国内主要港口受疫情管控影响,进口货入罐缓慢。乙二醇累库预期一推再推,低库存下,价格弹性较大;原油及煤炭价格上涨带来成本支撑和市场情绪双重利多。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4)

电石是PVC的主要原料,其上游原料是焦炭,同时电石生产是个高耗能的过程,因此煤炭紧张及能耗双控对电石的生产影响较大,电石供应紧张成为限制PVC开工的重要因素。内蒙、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部分PVC生产企业因为电石不足、成本过高等原因存在降负荷的情况,日产量损失量预计在至少4000吨以上,并且仍有部分企业后续开工存在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后期还有部分PVC装置计划检修,所以预计短期PVC供应端难有明显增量。PVC价格大幅上涨,而下游制品涨价跟进幅度较慢,成本压力巨大,部分中小企业陆续减产或者停产,中大型企业开工暂稳。预计9月份PVC需求148万吨,同比下降17%,四季度PVC部分企业继续减产,同比需求预期减少20%左右。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5)

PP、PE有20%以上的产能也是煤化工相关,因此煤价上涨、能耗双控也对二者有明显利多。

10月份虽然有部分PE装置因政策性原因导致停车降幅,但由于传统检修季已经结束,国内产量级开工率呈现整体上涨的趋势。加之浙江石化、中韩石化等新投产装置的产能也将会在10月份全面释放,导致国产货供应量将会整体增加。陕西榆林地区双控政策影响。延长中煤30万吨全密度长期生产低压,另外一个是产HDPE,一个是生产LDPE/EVA。神华榆林生产LDPE。中煤榆林的30万吨全密度装置产线性,如果按照120%的负荷减产50%来计算,每个月有1.5万吨的减产,这是满打满算的结果。按照8月份线性78万吨的总产量来计算,榆林双控政策减少的线性产量比例为1.92%。这个比例并不高。这也为价格快速上涨隐藏了风险。“金九银十”作为聚乙烯的传统需求旺季,开工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农膜行业来说,体现的更为明显。按照以往来看进入到10月农膜行业将正式进入旺季,开工率会继续提升,对原料需求也会相对增加。但目前国家拉闸限电的的政策仍将继续,下游工厂的停工限产必将会限制原料的需求。另外,由于近期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尚未受政策影响的下游工厂采购积极性也有所减弱。

近期PP市场因限电临时停车装置增多,华南地区有多套装置因限电后期有停车计划。榆林地区的PP产能较大,煤制装置基本都有企业内部配套上游装置,但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当地煤炭及煤制甲醇等企业负荷下降,中煤榆林及神华榆林等企业表示目前双控影响比较明显的主要为原料煤炭及甲醇等产品,煤制PP企业目前尚未出现明显降负现象,但不排除未来因原料供应不足,被动接受降负荷可能。这其中可以看到影响拉丝供应的是神华榆林和中煤榆林,共计60万吨产能,如果按照120%负荷下降50%计算,月损失产量为3万吨,大概占到产量比例的不到4%。PP下游方面,以BOPP行业为例,开工率同比低不到10个点。因各地政府减碳、限电等政策方面影响,广东地区近期装置开工影响较大,据了解,部分BOPP企业装置多实行开二停五政策,膜企难以正常交付订单,且恢复时间暂未通知;加之前期华东地区企业装置停车,BOPP开工大幅回落。

- 油化工产品表现为成本推动 -

油头为主的化工品如苯乙烯,PTA等,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较大,主要提前为9月份之前涨幅明显,限电影响供应下滑预期小于需求萎缩,因此9月份以来的涨幅落后于煤化工相关产品。

苯乙烯利润较差,开工偏低,但其下游环节开工大幅下滑,旺季不旺。EPS、PS及ABS三大下游利润都不错,但是受双控影响,负荷均有所下滑,苯乙烯下游金九银十的旺季不及预期。纯苯除苯乙烯外的下游如己内酰胺、苯胺等同样受双控影响,开工环比也有所下滑。四季度韩国乐天、道达尔;中国浙石化、中海壳牌等大装置都将进入检修季。国内外大装置检修偏多,叠加原油强势和电价上调预期,苯乙烯和纯苯摆脱需求受双控影响的颓势,先抑后扬。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6)

PTA装置中,扬子石化、嘉兴石化、虹港石化、福建百宏等不同程度受到限电影响,同时恒力3号和5号装置按计划检修、逸盛大连600万吨装置因故短停,近期供应明显收缩,10月供应大幅低于预期,PTA加工差明显回升。但装置检修的影响多为阶段性,逸盛大连装置已经重启、虹港石化250万吨装置也在重启,恒力石化两套装置轮检,预期10月后期PTA装置负荷将逐渐提升,供应恢复带来的压力将导致加工差高位回落,PTA价格也将承压。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7)

- 玻璃纯碱强弱分化-

能耗双控对玻璃供应影响有限,主要带来成本的抬升;但下游深加工开工受到影响,因此玻璃价格走势偏弱。纯碱受双控影响供应缩减,下游部分需求受限,整体看供应端的影响大于需求。

限电对玻璃供应影响有限,能耗双控带动成本抬升,但行业利润依然存在投产动力。市场驱动点仍在于需求端,现实和预期双走弱,金九旺季落空,厂家连续累库,国庆延续降价,国庆节后走货有所好转,限电影响下游深加工开工,华东华南地区受限电影响,加工厂开工下滑,加工订单环比下降。地产销售延续弱格局,也会影响竣工节奏,远期需求预期走弱。短期受华北生产线手续不全等问题引发的停产事件加上原料燃料价格暴涨下成本上涨预期,现货情绪也有所好转,期价反弹,建议观望为主。中长期,地产走弱,高位偏空策略为主。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8)

纯碱年内新增产能有限,年底连云港130万吨产能计划退出,供应存在缩减预期。而需求端,浮法玻璃刚性支撑强,需求关注的焦点仍在于光伏玻璃,四季度是光伏新增装机高峰期,到年底光伏玻璃产能预估还将增加11380吨,相应纯碱需求增加2276吨/日,需求提升约2.8%。能耗双控持续加码,对纯碱端供应影响大,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地区受限电影响开工下滑,其中青海地区各家装置开工相对平稳,但关于青海区域消息频繁,市场关注度高。这5个省份产能合计1775万吨,占总产能约53%,受限电影响停车的产能有545万吨,占总产能约16.3%,目前355万吨产能已经恢复运行,190万吨产能处于停车状态。下游日用玻璃和印染受限电影响,开工下滑,但两者需求占比小,占下游需求7%,总体看供给影响大于需求。供需错配加上能耗双控背景,纯碱中长期还是低位多头配置策略为主。风险点:能耗双控不及预期;玻璃利润下滑后加速玻璃冷修。

化工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化工品成本抬升)(9)

- 总结及后市展望 -

整体看,受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化工品成本抬升;能耗双控对化工品的影响为供需双减,但具体到每个品种,影响不同,因此涨幅有别。

展望后市,上游原材料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是决定化工品的价格重心的主要因素。四季度是煤炭和天然气的需求旺季,市场又普遍预计今年“寒冬”的可能性大,这更加提升了能源需求的预期。如果出现能源短缺,不排除限电更加严格,覆盖面积更广,能源价格将继续支撑下游化工品。具体到不同的化工品上,限电对于每个化工链条影响亦有不同,有些偏向上游供应,有些偏向下游需求,品种之间强弱关系继续分化,整体依然是偏向煤和天然气的化工品更强些,偏向原油的化工品涨幅稍显落后。不过,一旦能源紧缺达到危机的程度,那么市场交易的逻辑可能会切换至“负反馈”层面,届时化工品交易的逻辑可能也将随之转变。

本文源自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