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书荣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当年33岁的火华一炮走红,这首歌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

这位让世人瞩目的词作者就是从我们怀柔的大山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词作家——火华。他原名郑桂富,怀柔区的人都知道,他是宝山镇郑栅子村人,是走出山门的大作家、大诗人。 他身材高大,为人亲切和蔼。不仅词作的漂亮,诗写得好,而且写得一笔好字。词作上他出版了《塞上星辰》、《火华歌词选》等歌词集;还出版了歌曲专辑磁带《昭君出塞》。诗作上他先后出版过《军垦新曲》、《边防号角》、《火华诗选》、《幽默寓言诗》、《军马歌》、《珍珠河》等诗集。作品多次获奖,饮誉海内外。书法作品里,1997年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名人书画拍卖会上,他的书法作品《家》以一万元的高价被内地的收藏者买走。创下了内蒙古自治区当代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价。报刊上有“火华书法一字万金”之说。

火华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平常人,凭着自己对生活、对工作、对文学的挚爱,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超越了常人,成为一个世人皆知的著名大作家。他自己也曾说“回想我的经历,虽然相当坎坷,但也很幸运。从山上的放牛娃成长为今天的文化厅正厅级干部,从失去母亲的孩子成长为今天的文化名人,是与许多人的帮助分不开的。”

火华的童年生活是贫困的。他1942年10月生于郑栅子村,从小家境贫寒,13岁时母亲病逝,全家只靠父亲郑科外出烧砖、做瓦维持生活。他在上大学前很少吃过饱饭,经常以野菜充饥。5岁时就随哥哥郑桂桐到学校念书,其实那个学校是在崔栅子村建的胡神庙里,条件极其简陋。老师教他一些简单的语文、算术知识,还教他画画。来往学校走不动时哥哥就背着他走,后来哥哥辍学,他也随后不念了,直到1952年他10岁时才正式上学。一至四年级在温栅子读书,老师是汤河口西帽湾人,名叫郑荣先。1956年考入高小,先是考到汤河口,念不足一个月又转学到赤城县东卯。念高小时连三块钱的学费也交不起,但他学习非常用功,语文成绩特别优秀,很受语文老师崔家文的喜欢,尽管崔老师的工资不高,家庭条件也不算好,但还是尽力帮助他,替他交了学费。

诗歌红豆创作背景(大山里走出的词作家火华)(1)

火华和他的父亲

火华的生活经历历史坎坷的。1958年,火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赤城县中学,在赤城读完了初、高中。1963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校址在天津)。大学期间,他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奖学金,并发表过许多作品,曾被团中央发现作为培养的典型。但“文革”期间却遭到不公正待遇,1968年毕业后,火华被分配到部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1970年,他随部队来到内蒙古军区。当时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准备办报,深爱文学、笔锋犀利的火华成为报社编辑,此后他开始在文学领域潜心创作。他的许多诗歌和词作,都是在那里创作出来的。

火华1975年经领导批准到草原体验生活。当年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风光如画。蓝天、白云、绿地,风吹草浪,鲜花点头微笑。走进草原深处,在牧民的家里住了十几天,与牧民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学习蒙语,了解牧民的风俗,与当地牧民有了感情。草原的坦荡、辽阔,草原的人民,淳朴豪爽,使第一次来到这里的火华感到心旷神怡,心灵得到了释放,于是他有了一种想喊想唱的冲动,便即兴创作了这首歌的歌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979年庆祝建国30周年全国文艺调演中,德德玛在北京演唱了这首歌,获得了表演奖和创作奖。中央电台国际部将这首歌译成24种语言向世界介绍。1980年5月,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总工会、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国音乐家协会向全国人民推荐12首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在其中。1980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歌曲评审会上,这首歌被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诗歌红豆创作背景(大山里走出的词作家火华)(2)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

自《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创作之后,火华的歌词造诣逐步上升。2005年他又创作了一首表现呼和浩特市精神风貌的大气磅礴的歌曲《这是世界最美的地方》,火华这样写道:“青山出绿水,山丹吐芬芳,这是世界最美的地方。牧歌伴美酒,奶茶煮四方,这是世界最香的地方……”就是因为这首歌,“中国乳都”称号正式授予呼和浩特。

火华的诗,语言优美,热情洋溢,韵味深长,极富草原特色。他在《军马歌》中写道:“白云变成金色的牛,白云变成红色的马。白云掉进湖水里,一下子变成万朵花。太阳告别大草原,双手挥动满天霞。远处山峦金灿灿,紧挨着太阳圆下巴。雪白的毡包炊烟起,奶茶飘香草原洒。牛犊撒欢百灵唱,美丽的草原一幅画。”

火华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这也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就挂着王羲之《兰亭序》的字帖。用火华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是不舍昼夜,拿镢头把每个中国字都挖了一遍,至今每次读起每个字来都仍有新鲜感。1997 年,火华的书法作品在日本展出。

提及书法,火华说“书法是藏不了奸、耍不了滑的。”火华记忆最深的是当年他拿着一块砚台、一块墨,附加一支毛笔上学。寒来暑往,几载春秋,毛笔成为了他须臾不离的朋友,直到现在,火华还保留着用毛笔写日记的习惯。退休后的火华以书会友成为他人生的另一道风景线。

走出国门, 2005年开始,火华作为文化使者出国访问了蒙古、柬埔寨、越南、老挝、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访问回国后,他写成了《精彩世界》、《六国散记》、《俄罗斯纪行》等多本著作,以纪实的笔调,描写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火华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书画院名誉院长、内蒙古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内蒙古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内蒙古文史馆终身馆员、新加坡东方艺术团艺术总监、泰国泰中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东盟协会理事、中国文莱友好协会理事。

盛名之下,火华并没有张扬,反而是一个相对低调的人。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小时候是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农民,长大后,穿一身国防绿的军人。青春与诗情一同迸发,诗的花朵开放在祖国的美丽山河。

为了更好地传播火华的文学艺术,怀柔区人民政府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风景区建立了“火华文馆”,塑立铜像,将其照片、手稿、著作、书法、日记、奖杯、奖状、书信及音像资料珍藏于“文馆”之中。现在火华文馆迁至怀柔学管中心。

诗歌红豆创作背景(大山里走出的词作家火华)(3)

火华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