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为何教学要“跨学科整合”?

语文和数学有共通之处吗?

基本功重要?还是视野更重要?

学习知识更重要,还是学会提问更重要?

中国人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以上问题都将在丘成桐先生的演讲中,

获得他的解答!

————————————————————

丘成桐,当世数学大家

包揽了包括菲尔兹奖在内的所有数学大奖

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他的杰出能力:

丘成桐大学演讲稿(丘成桐清华演讲)(1)

教育,是用人影响人的事业

老师的能力、视野、学科理解,

对于培养学生至关重要!

自丘成桐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几乎凭他的一己之力,

用10年时间,

将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国际排名

从第96位提升到第25位

丘成桐大学演讲稿(丘成桐清华演讲)(2)

而且丘成桐认为,

再过5-10年,希望将这个排名提升到前5名

也就是达到世界一流、和哈佛大学齐名!

对于丘成桐这样的当世大数学家、大教育家

CCTV-4专门录制了纪录片:

《华人故事》丘成桐——十年

高人,本质上是因为他有更加高明的思维模型

(所以不同水平的老师、才能带出不同水平的学生)

所以像丘成桐这样的当世数学大家

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世界观,

一定能够给我们做科研、做教学、做学习以极大的启发!

建议大家在看丘先生清华演讲之前

先看一下央视纪录片(如下),

了解丘先生在清华大学的科研、教学情况

了解丘先生对于中国数学事业的丰功伟绩:

本文的主题,是9月22日,

丘成桐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演讲

丘先生的演讲题目倒是非常简单:

——学 “问”

介绍了他自己是如何做“学问”

提出“提出好的问题,是做一流学问的标志”

并提出了中国数学科学界最大的问题:

——中国学者只喜欢回答问题、而不喜欢问问题

作为当世最知名、最重要的数学家、教育家

丘先生的演讲获得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该演讲仅在同步直播时,

就获得了1000万的观看量

无论您是做科研、还是做教学

甚或还在求学的学生

下面这段丘先生的演讲视频,一定要看!

这将对科研人员“如何做一流的研究”

进而对教师“如何做一流的教学”

对学生“如何做一流的学习”

产生至深的启发!


以下是王珏老师听讲座时的简要笔记,

大家如想了解讲座的概要,可参考:

【王珏老师个人感悟】好的问题,并非自于“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而来自于对“感性思维/具体思维”的感受、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