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断断续续读了几本书,不多,但也有不少收获。

推荐反复看的书(近几个月读的书)(1)

西游记

《西游记》是再熟悉不过的书了,我敢说会有很多人没有认真看过《西游记》的原本。我们看得最多的是86版电视剧,最熟悉的孙悟空是六小龄童。这部剧太经典了,我找不出任何的不好来。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是不是在搞笑。等我翻开《西游记》完整版电子书去找一些片段后发现,这个人说的,有点道理。

推荐反复看的书(近几个月读的书)(2)

煮酒探西游

在《煮酒探西游》里,作者用发散的思维去推理了唐僧、孙悟空、菩提老祖、红孩儿等人的身世,让人觉得好有道理啊。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推理,一个是红孩儿的身世,一个是唐僧的父亲到底是谁。红孩儿的身世最早是听郭德纲的相声,以为就是为搞笑而作,看了《煮》后觉得确实合理啊。而唐僧的生父居然就是杀害状元郎的水贼!我只能说NB的推理了。这不禁引起了我对《西游记》的极大好奇,难道电视剧里演的是另一个版本吗?

于是就从头到尾、第一次完整读了一遍。读完后发现,吴承恩在书里确实隐藏了很多线索,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都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在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里解读得更合理,两个人物确实一点都不亲近。而佛家与道家到底是互捧还是明捧暗斗,读完后也是有更清晰的认识。除去小说本身的情节设置、铺垫承转,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个人敢对抗天庭的隐喻、妖精与神仙的关系,再加上很高的文学性、丰富的想象力,《西游记》位列四大名著之一,真的是合情合理、当仁不让。

对于更多的解读,比如团队精神,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推荐反复看的书(近几个月读的书)(3)

红楼梦

借着读完《西游记》的势头,想到四大名著里只有《红楼梦》没有读过了,《三国》好歹也算粗略看过。

读《红楼梦》这种想法的产生,就说明了人生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

相比于其他三部,读完《红楼梦》的人可能更少。常听别人说“少不读红楼,老不看西游”,曾经何止一次地尝试去看《红楼》,都是停在了前两章,实在看不下去。

为何看不下去?现在看来,无非是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文学性太强!论好玩比不上《西游记》有趣,论爽快比不上《水浒传》豁达,论历史还原和斗智斗勇比不上《三国》。可看完一遍《红楼》后,觉得之前的这些想法都是狗屁了。《红楼梦》绝对是四大名著之首!

读完前八十回,再读八十一回的时候,那种转折就像是上一部经典的电影里的主角全换了一样,心里的失落和纠结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就是《红楼》的魅力啊。

为什么没有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是不是遗落在别的国家了?

为什么选用高鹗的这个版本?后面的结局真的是曹公的想法吗?

……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确实让我纠结了好久。后面的四十回真的是硬着头皮看完的。之前看别人的评论说后四十回怎么怎么不行,怎么怎么差,只有自己看过后才知道:说得真dei!

《红楼》里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有很多人解读,也都解读得很好。每个人从《红楼》里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内容,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我看来,曹公能把这几百个人物形象写得如此生动,能把封建社会官宦阶层的日常生活写得如此巨细,能把不同的人物的文学能力区别得如此清晰,就仿佛是作者亲身经历、耳濡目染后的日记一般真实,后辈人物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啊!

对于四大名著的阅读版本,推荐人民文学版,整理得很专业、注释得很全面。

推荐反复看的书(近几个月读的书)(4)

长安的荔枝

这个故事,乃是亲王的“小作”啊。

风格类似《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主人公都是要完成一个时间紧迫、看起来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读亲王的作品,都是感叹他对历史环境的熟悉,唐朝的官吏制度、政治形势、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无一不是手到文来。

在序里,亲王说他完成这个作品只用了十一天!要是每天看半小时的书,十一天可看不完,可想亲王对于文字的表达能力是何等强悍!

而李善德也是用了十一天,把广东的荔枝运到了五千里外的长安城!这期间他克服了地理环境的艰险、官场的险恶、人心的难测,凭借一己之力博得了美人一笑。天子一句话,十几万两白银花没了,几十条人命没了,穷困的村民逃跑了,生长了几十年的荔枝树被砍了,换回了一筐荔枝。但美人笑了,天子就觉得开心了,于是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个活干得漂亮!

大唐由盛而衰,不衰才怪!

推荐反复看的书(近几个月读的书)(5)

白夜行

这是最近刚读完的,也是拖了好久才抽出时间看完的。

此书是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创作于二十多年前,写的是始于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故事,把那个时代的日本的经济萧条、底层人物的凄苦生活和挣扎都反映出来。

小说里的时间跨度有接近二十年,从第一个案子到最后一个案子,把男女主人公的小学、中学、大学、步入社会后的人生经历都涉及到了。同时通过主人公成长期间周围各个背景、阶层的人物,从很多侧面写出了他们作案的动机、过程,把社会底层人物、穷苦人物的艰辛,人性的黑暗面都写的很深刻。

读完此书不禁要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灵魂,还能好好活着吗?“

其实不用等到故事的最后一章,读者已经知道了凶手是谁以及作案动机。只是直到最后作者才交代了雪穗(女主人公)人性改变的最初根源,也就是她失去灵魂的那一幕,何其残忍。

失去了灵魂的人,在白日下行走如同黑夜,所以称为“白夜行”。

并不是每个人都生而强大,如果没有在一个好的成长环境里,人性很容易堕落和扭曲。

读完此书后也不禁会想,如果亮司(男主人公)是一个始终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人,他能感化雪穗吗?

可是,有那样的一个家庭,亮司怎么可能是阳光男孩呢。

可是,有那样的一个社会背景,怎么可能有太多充满爱的家庭呢。

可是,有那样一场战争,怎么可能有积极发展的社会环境呢。

可是,有那样一群军国分子,怎么可能不去侵略和掠夺呢。

……

以上是一些胡思乱想,浅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