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郭德纲被相声界排挤(老梁谈郭德纲成名之路)(1)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功成名就

提起郭德纲,有很多不是北京天津的一些电视观众都感到纳闷,说以前呢,也没在这个电视呀什么其他媒体报道当中听着郭德纲,好像到2005年,一下子郭德纲跟坐火箭似的红起来了。

说他是怎么红起来的?不少人打开网络看,说这郭德纲就是网络跟现实当中的这些媒体合作给炒起来的。

其实这话说的比较偏颇,郭德纲自己也站出来澄清,说你要媒体能把我炒起来,那有本事你再给我炒第二个郭德纲给我看看,他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就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会有很偶然的因素,而且成功之后,他能一红红这么些年,说明他本身特别有实力。

老梁说郭德纲被相声界排挤(老梁谈郭德纲成名之路)(2)

“我”字系列是郭德纲成名前心酸的历史

那么郭德纲的红,是他对相声这种深入理解是有关系的,那么我们如果要分析郭德纲怎么红起来的,就得分析一下郭德纲的作品。

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与其他相声表演艺术家截然不同的有两点:

第一个,他对传统相声的这种改造,里面加了很多零碎与时俱进的新包袱。

第二个,是他完全创新的新段子。

你比方说,他完全创新的段子“我字系列”,里边其中有一个《我这一辈子》,这里头有好多,关于小人物生活的一些包袱。像这样的包袱,是郭德纲来源自底层的生活积攒出来的搞笑的东西,那么这些包袱,我们可以看作什么呢?

有人说相声创作,其实就是相声作者自身的经历。因为要不是他自身经历,他就不可能有这么深刻的体会。那么“我字系列”中的《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这一系列的相声作品,等于是郭德纲成名之前一部辛酸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自传。

老梁说郭德纲被相声界排挤(老梁谈郭德纲成名之路)(3)

郭德纲第一次从天津到北京发展

郭德纲生于1973年,到了1988年的时候十五六岁时,他当时就想到天津这个地界也没人推荐我,我不如自个儿上北京混去。因为他也都明白任何一个艺人如果要想大红大紫的话,恐怕非得往北京跑,光在天津蹲着不行。

所以十五六岁这一年,他来到了北京,这是他第一次闯北京,他报考了全总文工团,就是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为什么他要报考者这全总文工团呢?因为全总文工团之前有这个先例,天津的演员红了引荐过来,谁呢?高英培,范振钰!他们二人在天津火的一塌糊涂,全总文工团把他调进来。高英培,范振钰走向全国,后来还评了全国十大笑星。

所以有这样的先例,郭德纲就觉得全总文工团是个好地方。因为那个时候,其他的这个文艺团体从外界招相声演员比较少,因为北京本身相声演员也比较多,那么他成功到了这个全总文工团。也是考进去的,但只是临时工。就是你先在团里干着,看看你这情况。本来郭德纲想呢,先干着吧。找个机会登台演出,积攒舞台经验,积攒人气,到下面去走个穴什么的。也挣个万八千的回来再说。他想的挺好,哪儿挣那万八千去呀,他连个登台的机会都没有,当时给他派个什么角色呢?行话叫检场,什么叫检场呢?我举个例子吧,比如我这桌子上的被子跟扇子,一会节目录完了,我还得赶下一场,但是这杯子续水和扇子摆正都是有专门的人负责的,这个就叫检场。其实说白了就是打杂。

正是有了全总文工团的检场经历让他有了这种生活体会,后来就把他这段经历加入到了《我要上春晚》的段子当中。

老梁说郭德纲被相声界排挤(老梁谈郭德纲成名之路)(4)

囊肿羞涩,郭德纲无奈返回天津

后来郭德纲提起这段经历,说我这次来北京,失败在于急功近利,其实什么急功近利,就是钱花没了。因为他当时没什么收入。到了北京之后呢,那会儿的北京的这个旅店的价格都已经上来了,因为1990年亚运会之后,北京整个城区就相当于更新了一遍,这时候各个旅馆的价格也上来了,当时郭德纲在北京前门外一个小旅馆里住,这就基本是最次的旅馆了,一张床15块钱一天。他先弄好这张床,然后呢这些天就出去溜达去,干嘛呢?找过去在全总文工团认识的关系,你们谁能帮我一把,让我留在北京,给我个演出机会。要么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他这一天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郭德纲越想越别扭,可是一晃在北京待了一周了,这一周算下来7天,一天15块钱,住就105块钱。那还有吃呢?

就是这样一段生活经历,让他渴望改善物质生活当成了一个主要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在后来创作的段子当中经常体现出来。

后来郭德纲琢磨来琢磨去,找不着关系我还是回去吧。就这么着,郭德纲可以说是铩羽而归。回到天津之后呢,郭德纲想相声看来是出不来,跟亲戚商量了下,要么我做生意吧。郭德纲做买卖,他还真有天分,干啥赔啥,他就没挣过钱!就基本上无论干啥,比如做海鲜生意赔,甚至倒腾十八街麻花这也都赔。心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我这是?他琢磨着再这么干下去,我所有的这些家底,连家里住的房子可能都得让我给当了,后来琢磨这不行,我是个说相声的,去做买卖,这不是找倒霉吗?想来想去,郭德纲说:得,我这辈子呀,我死吃相声这个行当了,我再不换了,我还是去北京!“

老梁说郭德纲被相声界排挤(老梁谈郭德纲成名之路)(5)

郭德纲再闯北京求发展

90年代末,郭德纲三上北京。这一次来北京,郭德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就别租旅馆了,找个便宜的房子租着,90年代末北京的房租也涨上来了,一般来说市区里的房子,八百一千当时就很多了,所以郭德纲呢,就没有选择在三环以里租房子。在哪儿呢?什么大兴啊房山啊良乡以及通州。反正在这些地方便宜,一般这些地方租房子,你要租平房,八十一百都有,它便宜,所以郭德纲选择在这些地方租房子,可即使在这些地方租房子也不行,他经常兜里没钱,交不起房租,只能欠!让房东堵着门骂大街,他躲到屋子里一声不敢吱。

所以正是当时遭过这些罪,现在郭德纲有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意思是登门要账骂我都挺过来了,比这个更难堪的事,我还能挺不过来?所以说郭德纲当时是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练出来的。那么当时虽然他做好了这种准备了,可是生活也确确实实过于艰辛。

咱们都经常听郭德纲在电视里讲:”我这个在沙子口那儿找了个小剧团唱戏,一个月答应给我一千块。唱完了没给我钱,晚上一分钱没有了,我一看这个回家的车都挺贵,”他确实有一次从蒲黄榆那走回大兴。走到家直掉眼泪。把那过时的BB机给卖了,买点药吃,因为当时正赶上感冒!

人都是在成长中满足自己,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希望郭德纲的经历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希望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