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各地团组织陆续启动实施,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在第五章“党员队伍建设”的第二十一条中指出:“将团组织推优作为确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渠道。”“青马工程”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在培养对象、培养手段、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高校党建工作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于统筹科学推进“青马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青马工程”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内在共性

培养对象均为高校学生骨干。“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主要是以学生干部、成绩优异者、表现突出者等为主要对象,政治面貌是共青团员,属于大学生骨干的范畴。“青马工程”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对象都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共青团员,两者的培养对象具有一定数量的重合,“青马工程”培训对象的范畴更大,包括了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手段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马工程”针对大学生骨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等方式,不仅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更注重通过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提高辨析能力。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手段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方面。在理论教育方面,主要教授党的发展历程、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与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纪律与作风等。在实践教育环节,要求完成相应时长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高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青年学生的党员身份属性。

培养目标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是从青年学生中遴选优秀人才,通过系统的党校培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马工程”就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青马工程”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的又一阵地,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具有共同的目的,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实力量,从而为两者的联合培养奠定了基础。

完善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构建)(1)

“青马工程”与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内在联动

党团联动,深化培养管理的协作化。党员发展对象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考察对象,同时他们又是共青团员,属于“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青马工程”载体,通过“青马工程”优化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路径,实现党、团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青马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团组织,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并将培养过程中涌现的优秀学生骨干推荐给党支部。在党员发展对象培养中,党团联动,优势互补,坚持党的领导又注意团的相对独立,共同加强对党员培养教育的协作化,提升工作成效。

理论培训,实现思想教育的系统化。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所以立德,首先要将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加以强调和落实。指出:“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青马工程”首要的培养内容就是要帮助大学生骨干等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基层党组织可充分利用“青马工程”这一载体,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基层党组织可通过邀请校友总师、专家学者、思政教师等举办讲座或形势报告会等各种形式,组织大学生党员尤其是新党员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党员思想教育的系统化,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社会实践,促进服务锻炼的常态化。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高校学生党支部应依托“青马工程”,注重大学生党员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在校外国防单位、党政机关、城乡社区街道建立实践锻炼基地,充分挖掘校内外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军工记忆”专项实践、“党旗在实践中闪光”等实践活动,将党员培养和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国情,关注民生,关注现实问题,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受锻炼、长才干。

完善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构建)(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青马工程”这一载体,党团联动,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注重总体设计、协调建设和督促落实,积极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及党员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引导培育其成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作者:董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副书记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2年第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