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悬疑类电影,最怕遇到的情况是当你随着影片的节奏想要探索出真相时,影片的结局却告诉你,没啥真相,逗你玩呢!
韩国影片《目击者》就是如此。
韩尚勋和妻子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一小区买下一套房子,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可是,有一天晚上,请同事吃饭喝得有些醉醺醺的韩尚勋凌晨两点多才回到家中后,却目睹了发生在小区中心花园的一场凶杀,而凶手也恰巧看到了韩尚勋家突然亮起的灯。
吓得魂不附体的韩尚勋,知道凶手已经锁定了自己,为了保命,原本想报警的他却选择不报警。目的是想要一直躲藏在附近的凶手知道,他隐瞒了这件事。
即便警官来询问,他也以当时喝醉了,什么都不知道为由拒绝提供任何线索,以便“讨好”凶手,希冀凶手能够放过他和他的家人。
所以,当住在四楼的一位女邻居一天敲开韩尚勋家的门,希望他能够和自己一起去警局报案,并将自己目睹的真相提供给警方时,韩尚勋果断拒绝。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女邻居最终被隐藏在附近的凶手残忍杀害。即便如此,韩尚勋依然选择守口如瓶,因为他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向警方透露任何信息,他的家人就会平安无事。
委曲求全的韩尚勋太天真了,凶手唯一相信只有死人才会守口如瓶。因此韩尚勋苦心维护的局面,很快就被威胁其家人的凶手所打破。而韩尚勋最终也幡然醒悟,果断报警,维护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让正义得到伸张。
电影结局倒是在意料之中,符合大多数人们都喜欢的完美结局。然而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电影有很多硬伤无法自圆其说。
其一,主人公韩尚勋处理危机的能力令人摸不着头脑。作为一个正常人,尤其是一名承担家庭重担的男人,目睹了一场凶杀案,正常的做法自然是第一时间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线索。
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早一点抓住凶手,家人才早一天得到安宁。
可是,他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方式,试图通过隐瞒真相,讨好凶手来达到保护家人的目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很脑残。因为凶手的凶残不是你几句信誓旦旦的保证就能够化解的,更别说让自己这个目击证人和家人安然无恙。
导演和编剧之所以这样安排,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揪住观众的心,但是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逻辑性。逻辑上说不通,即便想要营造紧张的氛围,也会让观众觉得滑稽。
其二,凶手的杀人动机莫名其妙。
一般的凶杀悬疑电影,都会将真相放在最后一刻揭晓。
本片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始就让观众知道了谁是凶手,悬疑性虽然减弱,但若能够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对凶手的杀人动机做抽丝剥茧的深入分析,逐渐让观众明白凶手的杀人心理和动机,那么也不失为一部佳作。
可是,本片中的侦探最终击毙了凶手之后,搜查他的住所,才发现此人已经杀了有二十多人,都被埋在凶手的住宅附近。
于是有人问办案的侦探,为什么这个凶手会杀这么多人?他的家境很好,也没有任何债务,更没有小时候被虐待之后留下的心理阴影,怎么就会杀了一个又一个人呢?
我以为影片此时会来一次倒叙,通过侦探的叙述,带领观众去探寻凶手的成长历程,交代凶手过往所遭受的惨痛经历,从而造成凶手的心理产生了扭曲,并以杀人为乐。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影片没有倒叙,没有深入分析,更没有前因后果的逻辑推理,侦探就来了句——没有动机,他就是喜欢杀人,仅此而已。
看到这里,我哑然失笑!
我的天,看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原本就想着能够从中寻找真相,得到凶手杀人的深层次动机,结果办案侦探来了这么一句让人无语的话,不知道是编剧思路阻塞想不出来,还是觉得这样结束影片更加地炫酷,反正是让我感到彻底无语。
其三,情节安排无法令人信服,甚至违背常理。首先,凶手杀人的当晚,凶案发生的中心花园,是一个广场在中心,四周都是住宅高楼的小区。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被害女子深夜呼救的声音,应该会被很多住户听到,甚至可以看到凶手行凶。
可是,为什么凶手就只认定韩尚勋所住的六楼以及他下面四楼的女邻居看到了真相?其他楼层的人呢,他为什么不怀疑?
因为我回看影片,发现凶案发生当晚,还是有几家的灯光是亮着的,这一点让人无法理解。
其次,女邻居被杀,韩尚勋亲眼目睹。但女邻居的丈夫张贴广告寻找失踪的妻子时,竟然遭到了很多邻居的阻挠,其理由竟然是张贴这样的寻人启事,会给小区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些邻居的阻挠,真是令人彻底无语了。
张贴寻人启事就会给小区带来负面影响,那么一个杀人凶手隐藏在小区大楼内,他们反而就不感到危险了?这是什么逻辑!
想要做鸵鸟,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再次,女邻居的丈夫最终得知真相,韩尚勋是他的妻子被杀时候的目击证人后(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影片没有交代,反正女邻居的丈夫就是知道了)。女邻居的丈夫竟然通过假扮杀人凶手的模样,试图撞死韩尚勋。
这让我更加捉摸不透了。凶手的模样、穿着警方并没有公布,女邻居的丈夫是从何得知凶手穿着什么衣服,带着什么帽子,还能够模仿得如此逼真?也就只有编剧导演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