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2193 · 阅读 12022-09-03 11:38

儿子开学了,又要远赴千里之外去求学。

前一天,我问他:“送行的饺子接风面,你明天要走,要不要我给你包点饺子吃?”

儿子说:“随便!”

随便就随便吧。包饺子工序繁杂,中午包时间也有点紧张。

可是儿子他爹却记住了“送行的饺子接风面”,中午下班提前溜号,到超市买了肉馅、饺子皮回来了。

我俩齐心协力“叮叮当当”一通收拾,菜馅拌齐。

现成的饺子皮,包起来也很快。一会儿功夫,两篦子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像蝴蝶停在上面了。

送行吃饺子(送行的饺子接风面)(1)

他爹早已把水烧开了,下了饺子,用勺子在锅底推上几推,再盖上锅盖,任饺子在锅里栽跟头……

据说“送行的饺子接风面”在很早以前是一种含蓄的礼仪。

相传古时候,贫苦人家的子弟为了养家糊口,去到大户人家或者生意人家做工。到了年末,掌柜的根据自家的用工需求要辞退一些伙计,又怕伤和气,不好张嘴,左右为难。

眼看着腊月二十三小年来临,伙计们也该放假了。再不说咋办?

有一位掌柜的在吃饭时,仔细端详着夹在筷子上的饺子,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饺子皮里包的馅,从外面看不出来是啥馅,只有吃到嘴里才知道。我辞退伙计肯定有理由和为难之处,但说出来就伤了面子和感情,影响自家声誉及伙计们的前程,不如不说大家都还留有以后继续交往的余地。饺子皮包馅,意味着我包涵你的缺点,你理解我的难处,更要保守我这儿的商业秘密。

想到这儿,这位掌柜马上吩咐伙房包饺子,把准备辞退的伙计们召集起来,大家围坐一起吃完了金元宝似的饺子,掌柜的如此这般讲了一番,大家都和和气气结了工钱走人。

开年来,给来上工的伙计做一顿面条,是希望主仆之间和睦共处,交情能够像面条一样长长久久,意味着能够长期相处。

从此以后,每到年关,那些吃到“饺子”的伙计就会明白,掌柜的要辞退他了,就主动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避免了尴尬。

此种做法流传开来,各家掌柜纷纷效仿。后来这个习惯慢慢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我国北方出行时的一种饮食习俗。而且被百姓沿用至今,成为人们迎来送往的一个重要礼节。

这样一来,“送行的饺子接风面”就赋了新的意思:是说家人或亲朋好友来家重逢时吃面条,此谓“长接”;亲朋好友或家人要出远门了,送行时吃饺子,此谓“短送”。面条长,意味着感情恒久远,期望回家多待些日子;饺子“囫囵完整”,寓意团团圆圆。有期待下次重逢,希望离别时间短的意味。一长一短,可谓意义深远。

另外,送行吃饺子还有一层讨吉利的意思。饺子有馅,吃了“有肚囊”。出门在外要应对的突发事件很多,有肚囊意味着有心眼、有智慧,才能够顺利解决遇到的麻烦。总而言之,送行吃饺子,有着亲人的殷殷期盼与美好祝福。

几十年前,我外出上学,离开家还有放假回家时,母亲也是按照这样的习俗给做饭。尤其是这个离家的饺子,无论是肉饺子,还是素饺子,馅子都是切得碎碎的,调得香香的,面和得软硬适中,小剂子面片包出来的肉饺子小巧玲珑,大剂子面片包出来的素饺子像一只只小船……母亲总是细细致致做来。

后来我成家了,每次回娘家时,母亲精心给我擀卤面,做捞面。她把面条擀得薄薄的,切好的面条长长的,摆放在案板上,是一种牵挂,更是一种不舍。

但是,离开家的时候,饺子有时候不一定能吃上。因为有一个急性子的先生,说走就催着立马走,没有给母亲留下包饺子的时间。

送行吃饺子(送行的饺子接风面)(2)

灶塘里的火苗

没办法了,母亲匆忙给炖只鸡吃吃或者让父亲到饭店给端回一锅羊肉汤。母亲坐在灶前烧火炖鸡,说:“以后你们忙了,就少回来几次,老是太赶趁,连个饭都吃不上!”灶塘里的火苗红红的,忽忽闪闪,映照着母亲眼角涌出的晶莹。

送行饺子没吃上,母亲的心一直是疙疙瘩瘩的。

饺子在我们老家也叫“疙瘩”。我有时候会想:这个“送行的饺子”,好像用无形的线拴好出门亲人的心,再挽住的那个“疙瘩”?挽了疙瘩,才能让他们无论跑到哪里,都记得回家。

母亲做的疙瘩没吃上,疙瘩就没拴牢,我这个女儿回家的次数变少了。多年以后,母亲曾经懊悔地说:“下辈子我再嫁女儿,一定不嫁那么远!”

……

送行吃饺子(送行的饺子接风面)(3)

饺子熟了,孩儿他爹端上来,我们一家人很有仪式感地吃完了“送行的饺子”。孩子吃上了“送行的饺子”,他吃上了,我们也心安了。

切洋葱拌饺子馅时,眼泪淌了下来,洋葱太辣了!

儿子在客厅有意无意背诵着“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难道他也有了离别的惆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其实后面这两句才更让人心生愁绪……洋葱辣得眼泪涔涔而流,我想起了母亲,想起灶糖火光映照着的母亲的脸。

儿女长大了,一方面想让他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一方面又舍不得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这可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矛盾心理。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外出上学的女娃,当时有乡邻劝父母:“女娃家,赖好识俩字就中,还跑恁远去念书,瞎扳钱!”可是父母的主意真,一直在后面助跑着,把我这只“小风筝”送上了高空。

龙应台说,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确实如此,自从父母送我上学,我就离父母越来越远了。但他们不曾后悔过,他们的希望就是我能走一条和他们不一样的路。

去年儿子高考报志愿,我们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远方,直接报了外省的学校。让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接触全国各地的朋友。

前方的路还很长,父母陪伴的时间有限,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走。

今儿早起,儿子启程了。

零星的雨在飘,但送别的气氛还算轻松。到了入站口,一声“我走了”,儿子便头也不回地进了站。

而我还站在广场,目光追随着他的背影,心里盘算着儿子放假回来,要做啥样的“接风面”?

送行吃饺子(送行的饺子接风面)(4)

郑州火车站西广场

作者:张淑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