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聂教练

左右拍球要变化重心吗(跑动中让落地点处在重心正下方是正确的吗)(1)

有句话是这样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所有人,从小到大,都会产生很多的想法、愿望和理想,总渴望自己会达到某个目标,或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但事实上,真正到老的时候,能实现的能有多少呢?难道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想法都是错的吗?难道我们的人生就不能有个小目标吗?万一实现了呢?

我想说的是:在跑动中,让每一步落在臀部的正下方绝对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力学原理,是我们在运用跑步技术的核心方向。但这个动作,能不能做到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不是这个动作意识的问题。

也可以这么理解,即使我们没有能力让每一步落在臀部的正下方,起码也是要尽量接近这个点,距离越短越好。

而这个动作意识最佳的体现就是触地时间的长短。当你的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正下方的距离越近,触地时间就越短,这是毋庸置疑的。

左右拍球要变化重心吗(跑动中让落地点处在重心正下方是正确的吗)(2)

今天早上不经意看朋友圈一个文章,有个人吐槽某个跑步大咖,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重点吐槽落地点的问题,他认为跑动中不可能让每一步落在重心的正下方。他还煞有其事地举了一个全马330水平的跑友的数据,貌似很聪明地得出这个跑友的落地后身体重心移动的距离。但我看了这个跑友的心率140bpm和触地时间223毫秒的时候,差点就把早餐笑喷出来。

两个方面:第一,从心率看,这个跑友处于放松跑的状态。第二,触地时间223毫秒,绝对不是这个跑友的真实水平。

那么,他的技术动作数据分析,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落地点处于重心正下方的论证。很简单道理,他的触地时间显示他的落地点靠前,重心意识不够。如果这是他目前的真实水平的话,那么他的提升空间很大,但如果是放松跑状态,那就合理多了。

至于这个吐槽者还列出类似于专业人士标榜的落地点应该在重心正下方的一脚或一脚半的距离,这是无稽之谈,明显的主观臆断,而不是从科学原理去追寻真相所导致的。落地的时候,身体重心垂直于地面,这个动作意识吸收落地压力是最佳的传导方式。无论距离有多近,只要产生距离,就会产生角度,都不能和垂直角度对比(这是一个力学概念,或许我表达得比较粗糙)。

所以说,在跑动中,让每一步落在臀部也就是身体重心的正下方是最佳的着地方式。我们应该按这个方向去练习,不管最终能不能达到这个动作效果,但起码在这个练习过程中,我们是以自然科学的态度去执行的。

左右拍球要变化重心吗(跑动中让落地点处在重心正下方是正确的吗)(3)

说点题外话:我曾经说过,在跑乳酸阈值配速的时候(我们的比赛配速也是尽量以接近乳酸阈值配速为最佳状态,能不能做到,也是一个努力方向),个人体现的技术数据是最佳和最合理的。我们在做技术或视频分析的时候,尽量以该配速的技术数据做依据。好比是我要和配速700的人一起跑,那么,我在跑700配速的时候,我的动作数据能和跑400配速的动作数据一样的吗?所以说啊,有些人,还没搞清楚事情的本质就随意吐槽,挺无趣的。

回到刚才的例子,我们这辈子都会立下很多目标,能不能实现,其实是取决于我们是否付出了努力。即使付出了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效果,那么,我们仅仅是需要考虑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合理,而不要考虑目标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你自己做不到,并不代其他人做不到。在我全马还是425的时候,我已经在一次跑团年会上大胆地说出我能在两年内跑进330,当时全场哄堂大笑。讽刺和挖苦的人比比皆是,在那个时刻,他们觉得我跑进330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和有人说跑动中落地点不可能处于身体重心正下方的心态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即使基普乔格去挑战全马破二,也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你不去做,你怎么知道能不能实现呢?

人类是无极限的,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这是科学发展的方向。

【欢迎关注“谷子李0411”,更多详细内容微信搜索“小聂跑法”微信公众号,关注跑步,关注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