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程小东导演,肖战、李沁、孟美岐、唐艺昕主演的仙侠电影《诛仙》,上映10天票房3.58亿,预测最终票房停留在4亿上下。
也就是说,《诛仙》4亿票房有接近亿的票房都是刚上映前三天打下的,粉丝流量 和争议退后,票房就悬崖式跌落了,“流量电影”的属性可谓十分明显了。
《诛仙》电影的问题有着无数,其中肯定包括“特效水平”一项。
作为仙侠题材的《诛仙》,特效水平不高已经成为观众公认的事实。
与此同时,最近乌尔善导演,黄渤主演,号称投资30亿人民币,想要打造东方神话史诗的《封神》三部曲,网上曝出个15秒先导预告。
由于先导预告时间太短,只看到“黄渤”饰演的姜子牙,向混血演员费翔饰演的纣王献封神榜。但是,纣王的服化道金光闪闪,非常有种《封神传奇2》的即视感,这样自然会延伸到特效可能不行联想。
从《诛仙》到《封神》,再到当年炒过的《三体》。
为什么国产影视文化,有些观众总是希望应该由外国来拯救呢?
中国电影很爱找外援
中国的影视产业真正迅速发展是2012年徐峥的《泰囧》过后,中国的影视工业很不完善,除了少数良心的技术大佬,比如徐克,乌尔善这类掌控力强的导演之外,其他导演所拍的商业奇幻大片。
甚至一般的国产电视剧,多半都会聘请一些国外特效团队。要么也是表面,或者宣传上的‘聘请’外援大佬 。
所以,我们事先经常会看到这些宣传手法和噱头。
什么某部国产影视剧投资多少多少亿?什么请到了制作过《指环王》《哈利波特》《魔兽》《复仇者联盟4》的制作团队。
反正最近好莱坞哪部特效大片最火,国内的影视公司就请谁。他们当然会象征性会列出来这位外国大佬,或者特效公司和制作团队的名字。
真正有时间,有功夫和有闲情,前去查查这位外国大佬的背景经历观众,毕竟只是少数人。观念并不真正关心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反正影视公司是先立一个flag,引起关注度,扩大知名度便可。
其实,稍有经验的观众都知道大多数是天方夜谭,事实毫不靠谱。
影视剧虽然是属于文化行业的范畴,但它终究是工业产品。
工业产品,自然有着工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工业产品各种门类。当今全世界电影工业最完善,门类最齐全首推美国好莱坞。
这些国内影视剧所谓的‘请到’好莱坞大神团队,即使真的非常厉害。可他们一旦离开自己国家成熟的产业链,也是很难玩得转的。
举个例子:美国CNN的记录片《中国创造》里有个情节,CNN记者来到中国深圳华强北,亲眼见到一位“发烧友”在商场里买来的零部件,只用吃一个汉堡的时间,就组装出一部完整的手机。
这个背后就是深圳拥有全中国最成熟完善和电子工业产业。
影视工业的道理相同,一部完整的商业大片,从监制、导演、演员、摄影、化妆、特效、配乐、甚至到场记再到开车送水的,美国都拥有最完善的工业流程。
中国影视公司只是请某位国外大佬,哪怕这位大佬带来一个完整的特效团队。还要抛开水土不服,文化审美异同等等因素。
这位外国大佬想在其它国家玩得转,并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长时间的适应磨合!
这么一来,这种中国影视公司请外国大佬团队的情况,一般有着几种现象。
国外伪大神、赚钱
这位外国大佬和团队,确实有参与过外国当红的大制作影视剧。
不过,此人在这些影视剧也许就是跑跑腿,打打下手,在好莱坞完善电影工业当中,论知识和经验,当然也比我国影视行业一般大佬厉害不少。
这些人千里迢迢跑到中国真的是来做建设么?
答案是大多数人过来就是圈钱的,中国影视行业的有些公司心知肚明,有些稀里糊涂。但是,这些影视公司为了赚钱,也就听之任之。
这个中国现实当中当中也是数不胜数。
外国屌丝飘洋过海来华,无数美女争相投怀送抱
如果来到中国影视行业, 伯光印象最深的例子也有很多。
中国奇幻大佬郭敬明的《幻城》和《爵迹》,肯定都是榜上有名。
以号称中国“权力的游戏”的《幻城》为例,当时电视剧宣传的时候,片方就曾大肆宣传请到了《指环王》的艺术指导Dan Hennah,再到创作团队一起做特效。
电视剧《幻城》在拍摄的时候,同时媒体还有过探班,媒体配合的宣传文案也很亮眼。
比如什么“八万块一个吊灯”,什么“两万块一颗树。”
《幻城》都已经是2016年的电视剧了,结果是什么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按照我国媒体和影视公司的态度,他们应该也没有什么羞耻感。
这就是那些聘请国外大佬,国外大佬只抱着赚钱的心态做出的特效。
这个还有另一种情况,那中国影视公司请到的确实非常大写的外国大佬。但人家只是挂了个名,实际影视制作没有半点插手。(或者让自己公司不入流的做),当然这位大佬会真的视察一下,配合宣传。
最佳例子便是漫威大功臣罗素兄弟,从当年要拍摄《中国队长》的炒作。
后来,罗素兄弟真的监制了首部国电影,由王大陆主演的《超级的我》。
但这部电影直接跳档没有上映,伯光相信这部电影的结果,必然会像米拉·乔沃维奇的《素人特工》一样,最终沦为烂片的机率很高。
国外真大神、圈钱
这些外国大佬确实参与了好莱坞当火影视剧,在好莱坞的工业体系内真的能够混成大佬,想必智技术经验都不会太低。
这些外国大佬也知道一国的影视工业和产业链息息相关。真的要做好一部特效大片,并没有那么的容易。但中国影视产业迅速发展,影视公司扩张市场有着需求,给予他们十分丰厚的回报。
这些外国人当然也有赚钱的需求,他们绝不是来支援落后中国影视工业建设的,基本互相合作赚钱。但因为中国影视产业的混乱,比如钱款支付不够,工期制作时间又太短,有些作品他们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这种情况换到现实中也有例子
某公司重金聘请外国高管,国外高管利用职位卷款潜逃
中国影视剧大片的例子,同样要提名“小四”郭敬明同学了。
电视剧有着《幻城》,那么电影必须有东方奇幻神作《爵迹》, 当然的宣传可是——
一千万的狮子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一千万的狮子
《爵迹》一千万的狮子,中国首部动作捕捉特效电影等等。由于《爵迹》同样是2016年上映的电影,结果同样是不用多提也。
国外真大神、敬业
这些外国大佬团队当红大作出来的,同时有着节操,有着理想。也许这些大佬在国外混得不太如意,也许是真的抱着和中国影视工业交流的心思。
于是乎,这位国外大佬就将重心、精力和心血,全部放在中国影视行业里。他们确实认真的打造,并且有梦想去做事。
这么一来,又会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水土不服,文化隔阂和合作磨合等等问题。这个同属于华语文化圈的港台导演,这么多年适合的只有徐克、陈可辛和林超贤等少数导演,遑论欧美的西方人。
这种情况换到现实中自然也有例子。
外国小伙来华学习创业,最终成功抱得美人归
现在中国整体实力几乎稳居世界第二,但与人均gdp的算法相同。与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领域相比。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不成熟,这样对于国外真大神的文化吸引力自然十分稀缺。现在是连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韩文化从业者,来到中国发展的都很少。那么,欧美国外来到中国发展的大佬。
同时,这位大佬还真的有梦想有觉醒,更是屈指可数了。
目前在进入中国拍摄电影最成功,知名度最广泛只有一位,法国大导演让·雅克·阿诺。
让·雅克·阿诺拍的中国电影《狼图腾》,不但制作特效水平,成为当年中国商业大片的翘楚。同时,连我国特殊时代的人文精神,他都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
这可是很多中国导演都拍不好的作品,外国导演做到这样非常稀有。
花钱请外援弊端很明显
中国影视工业不完善,国内影视公司喜欢花钱找外援,除了上面三种当然还有不少,比如请问在国外发展的华人大佬。
最典型的是号称“史瑞克之父”的许诚毅,中国影视公司请回拍摄美国动画风格浓郁的《捉妖记》系列,票房成绩相当不错,但是口碑质量稀烂。
不管如何,中国公司花钱找外援的情况,始终是一种买办资本的模式,这对于中国自己建立成熟的制造工业,没有多少好处。
中国影视工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达分水岭的程度。
中国公司都想在市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抢占市场,定义类型,然后走上影视产业顶端。
导致中国影视行业乱象丛生,原因就是不管是找外援的,还是和国外合作的模式,超过99%都是不靠谱的。
中国影视公司自主发展,想要建立起中国大片模式也有非常清晰的模式。
中外文化难磨合
这一条和“花钱找外援”非常类似,甚至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
国产影视公司请了国外真伪大神和特效团队,或者中国和外国合作拍摄的商业大片。
这些电影不管宣布投资多少亿,制作时间多久。外国大佬或者是为了圈钱,或者已经尽了全力,但都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那就是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审美不同,没有长时间磨合解决不了。
洋小伙穿越到中国,中国公主轻易就沦陷
如前面所讲,连中国的港台地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遑论和中国文化天差地远的欧美。
这种电影,一旦中方要求并不严格,或者对于影视审美和工业流程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是抱着一味山寨模仿外国大片的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基本是不中不洋,不伦不类。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模式基本都是一个洋小伙,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中国什么世界,立刻得到中国顶级师父的教导,同时身份尊贵的中国公主,总会无可救药就爱上了洋小伙。
最后洋小伙学得真本事,经过一番苦战打败中国大反派,最后轻轻松松的追到了公主,随手再拯救一下拯救中国人民。
作品:《功夫之王》《勇士之门》《绝命逃亡》《长城》《阿修罗》等等。
中国制造的洋思维
这里和“花钱找外援”已经没有关系,但中国文化创作者的思维影响很严重。
比如此时,中国影视公打算拍一部商业大片,都没有请到什么外国大佬和特效团队。但国外的影视工业过于成熟,什么文化审美,什么工业流程,想要另辟途径建立自己的影视工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事岂是短短时间能做到的呢?
于是乎,这些没有国外团队插手的国产商业大片。结果从外在的服化道的美术审美,特效处理。再到内在的电影故事剧情,文化内核,只会一味模仿和山寨外国商业大片,结果是不中不洋,不伦不类。
这些电影明明是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却出现了金字塔,西方龙,西方的怪兽文化,西方的服装和文化审美等等。
电影作品:《钟馗伏魔》《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鲛珠传》《奇门遁甲》《降龙传》《捉妖记》《神探蒲松龄》等等。
2010年到2017年左右的香港魔幻片,超过99%都是这种电影。
中国商业大片不需要外国拯救,至少特效不需要
中国的影视工业化确实发展得不不成熟,但是讲到中国的文化,哪怕传统文化而言,神话神仙,妖魔鬼怪,民间传说。甚至是后世的修真仙侠,直到新世纪后都玩出花的网络小说。
不管历史的现代的,自己的还是舶来的。
中国在神话、仙侠、奇幻、魔幻和玄幻等等幻想文化的积累,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审美体系。哪怕东亚是做得很好的日本,伯光认为厚度和广度,起码都弱中国一大截。
中国的幻想文化和非洲、埃及、印度人民的接受度不同。这个与现实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的观众和人民,希望看到中国自己的流行文化重新繁荣,并且形成文化软实力传播全世界,绝不是一味的对外国的山寨和拿来主义。
这就是中国人对影视流行文化的根本需求!
最终中国商业大片哪怕只“特效”一项,都只剩下自主发展的一条道路。
最终其实和“花钱找外援”,中外合作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最关键因素无非是由内而外,从始至终,这部影视作品要有国内的大佬,对于整部作品都要严格的要求,又由于中国影视工业不成熟。
这位大佬需得是影视全才,不但对于特效技术有一定认知了解,同时还要对制作层面的美术审美,美术体系,故事剧本,服化道到角色塑造等等,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严格要求。
因为条件过于的苛刻,最后就只剩下极少数的影视作品。
他们明显有学习外国影视工业的先进经验,有些作品还带着明显学习的匠气。但这些作品无论外表的特效水平,还是内在的文化内核都散发着中国血统的味道。
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中国影视工业大片。
电影作品: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乌尔善的《寻龙诀》,路阳的《绣春刀》系列,郭帆的《流浪地球》,林超贤的《红海行动》,吴京的《战狼2》,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
电视剧作品:正午阳光的《狼牙榜》系列,《知否知否》,再到《军师联盟》,《那年花开月正圆》,《延禧攻略》、《将夜》,《长安十二时辰》等等。
最后,《诛仙》《上海堡垒》,再到未来的《封神》和一直未能面世《三体》。
它们确实都可能毁于还没有发展成熟的中国影视行业乱象之下,有些观众再对比一下发达成熟的外国影视文化,难免就会生出让外国来拯救中国影视文化的年头。
但古往今来无数历史证明了,只想着被别人拯救的往往不会有救。
最终只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解决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