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自古是一个国家的多事之地,保家卫国自古也是士子的天然职责。

盛唐之时,唐政府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气势如虹,士兵与文人的自信心极强,此时的作品总体呈现一种向上的力里。

但是诗中无论怎么表达,诗人们还是渴望和平,渴望战争结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1)

边塞诗的出现永远与国家的大背景大状态吻合,永远让文学激励前线与后方,文学不仅是花前月下的消遣,还是金戈铁马的呐喊。

拥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绝非妄得虚名,他的边塞诗七言绝句,每每都有惊艳之作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不止边塞诗写的好,送别诗亦有佳作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2)

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任江宁县丞,期间好朋友辛渐过润州渡江,取道扬州赴洛阳,王昌龄由江宁一路陪送辛渐至润州,还写了一首诗赠别:

《芙蓉楼送辛渐》

寒两联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一一一一一一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一一一一一一壶。

芙蓉楼:当地名楼,在润州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

润州:今江苏镇江,离南京仅八十公里。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3)

起句阴晦低沉,“寒”,说的是感受,表面写天冷,实际写心冷。

寒雨之寒多是悲,嫌其不够,再用“连”字表明时间长度,又以“夜”字保持低沉语境。

平明:指清晨

楚:与上句的“吴”可以互文,吴楚就是指江苏镇江一带

王昌龄用“寒”“雨”“夜”“送”“孤”,将二人分手这一刻的环境与心境描写了出来,如同一幅灰暗静止的画,不闻音响,只见心声。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句近乎白话,一个“如”字,将诗人不确定,疑虑的心态,复杂的内心表达的淋漓尽致。

王昌龄进士及第,仅为校书郎,后再次登科却未能升迁,认为自已任县丞是大材小用,怀才不遇,就借酒消愁。

以一个文人的自知,挑选了“如”字假设,用不确定的因素发出最后的明确之音:“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4)

此诗之妙,既不在景亦不在情,而在于情景交融,人入其中。

在秋雨绵绵的气候里,芙蓉楼的客人们一夜未宿,喝酒至天明,待清晨送客至江边。一句句嘱托,即有温情还含牵挂。

王昌龄在秘书省做校书郎后,因个性张扬,不矝细行,屡遭被贬。被贬之后也不做辨解,也不发牢骚。

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态度过自己难捱的日子,这是一个文人最高的境界,“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5)

李白说“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这话用来评价王昌龄再合适不过。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是“安史之乱”不可控之时。这一年秋,王昌龄告老还乡,从龙标启程,一路上乘舟而行,过辰溪,过武陵。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6)

于第二年路经安徽毫州,不知为何竟让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终年五十九岁。

此事《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有类似的记载,可见不虚。

恶人自有恶报,事情仅过去一年,唐朝宰相兼河南节度使张镐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

当时叛军围困张镐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张镐命闾丘晓增援。闾贪生怕死,怕殃及自己,不听命令。

张镐勃然大怒,处死闾丘晓,闾丘晓磕头求饶:“我有双亲待养,饶我一命!”张镐冷冷的反问一句:“那王昌龄的双亲你让谁养?!”随后杖毙了闾丘晓。

一片冰心在玉壶电视剧连续剧(一片冰心在玉壶)(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