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真正做到 “停课不停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教学工作从线下迅速切换到线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学习榜样筑牢思想的堤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榜样筑牢思想的堤坝(凝心战疫不停学)

学习榜样筑牢思想的堤坝

为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真正做到 “停课不停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教学工作从线下迅速切换到线上。

线上教学:多元互动,同频共振

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采取了“教学部——教研室——教师”三级联动网上集体备课模式:教学部主任统揽全局,教研室主任协调各方,各位教师各显身手。教师队伍呈老中青梯队结构,老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青年教师网络技术比较娴熟,中年教师则在“线下线上相结合”方面较为敏锐,通过网络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优势互补,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从“言传身教”到“隔空对话”,面对这样一个空间场景的转换,为了让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学得深入,教师们充分发挥学习通、对分易、腾讯会议、QQ群、微信群等平台技术优势,利用视频、音频、弹幕、讨论等方法,开放式、多渠道地与学生们展开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指导学生学完规定的慕课课程以后,教师们根据自身优势,对着屏幕“传情达意”。有的教师大胆直播,将“导语、重点、总结”有声音有图像地插播呈现。有的教师“敲屏幕、划重点”,将教学内容以“电子教材批注”的方式进行推送。有的教师则“只闻其声”,将思维导图、知识结构用“PPT讲解”的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管理“循规蹈矩”,加强监督。教师们采取了“上课签到、课间抽查、课下作业”的连环设计,加强线上监督,效果良好。上课开始,采用“对分易”的考勤功能进行签到,每次课的准时签到率均在90%以上,少数同学迟到,极个别同学缺勤。上课期间进行随机抽查,或连麦提问,或线上测验,或消息推送,同学们均能及时回复。下课后布置作业,有客观题,也有分析题,绝大多数同学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个别同学出现延迟。采用问卷星调查时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提交作业数远远超过学生数,原来是学生第一次提交没得“满分”,然后重做再次提交,这说明学生对待作业还是非常在意、非常认真的。

抗疫素材:科学整合,有机融入

在这场人民战“疫”中,有感动更有思考,为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思政课提供了难得的教育素材。如何将抗“疫”素材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教师们运用相关原理进行了教学设计。疫情蔓延:联系的普遍性——果断封城:阻断联系的条件——寻找“零号病人”:谁是第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追根溯源:人类缘何惹祸上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而疫情的全球防控,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也是普遍联系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运用。

在疫情防控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众最大最紧迫的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在这场战“疫”中,涌现出那么多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逆行者,“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抗疫为了谁?为了人民;抗疫依靠谁,依靠人民!”

当然,线上教学初体验,让人欢喜让人忧。学校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如缺乏情感交流,会不会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机械式的思维方式?学生过度接触虚幻的网络世界,会不会增加孤独感、忧郁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面对一群有主见但相对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怎样的教学才能触及心灵、受到欢迎?正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马列教学部主任赵铁锁主任所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次疫情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是一次大考,学校如何加强线上管理能力,教师如何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学生如何提高线上学习能力,需要我们变挑战为机遇,在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中推动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晋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