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婷,一个出生于有着“天府之国”之称成都市。高三时,她和无数的高三学子一样备战高考,她和很多同龄人的佼佼者一样都希望在下半年都能进入哈佛大学深入学习。然而据有关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报考哈佛大学本科的人数超过1.8万,而包括美国学生在内,只有1650名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如愿以偿的以全额奖学金被哈佛大学特招录取。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1)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刘亦婷这个万众瞩目的女孩到了哈佛大学之后的情况,她会习惯那边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吗?而她考入哈佛大学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

1999年的8月1日,刘亦婷离开父母登上去美国的飞机。虽然在此之前她去过美国,但是那只是一次短暂的访问。然而这次她确是以一名哈佛大学的新生身份来到美国,这一次的感觉和上一次截然不同。当她终于踏进,几个月以来无数次在想象中哈佛校园的时候,她才恍然意识到我真的来到了哈佛大学。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2)

哈佛大学给刘亦婷同学的见面礼是野外生存训练。其实这种活动在现在的美国非常流行。但事实上野外生存训练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传统活动。这个活动专门为一年级的新生设计的,名额也十分稀少,只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可以参加这个活动。刘亦婷在申请报告上写着,我有自信心能在这个活动中为团队做出贡献。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3)

刘亦婷在之前仅仅在四川登过青城山、峨眉山,可以说刘亦婷自己并没有运动员的体魄也没有野外生存的经验,但是她有一个优点,她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以克服困难为乐,并自信能用自己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同伴。可是实际上的野外生存训练与她想象的并不一样。首先,每个人要背一个50多斤重的背包,每天徒步走20公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老师。仅仅只有两个高年级同学担任领队。小队的野营地点是在新英格兰的大山里。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出发的第一天就遇上了麻烦。这条路线可不是早已被很多人都走过的旅游热线,而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小路。

他们出发后不久就遇上了6公里的陡坡,根本没有可以让大家可以正常行走的路。大家只好想尽办法,你拉我拖、手脚并用地爬了大半天,终于到达了山顶。不料突然之间雷雨大作,野外可不像我们平时所居住的城市,在这里随时都有可能会被雷电击中。为了避免雷击的危险,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本在山顶的树林里安营扎寨的计划,大家又从原路返回山底的平地。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4)

谁知老天竟故意捉弄人,大伙费尽力气刚走到山下,雨又停了。大家都很沮丧,刘亦婷内心也是不太高兴,但她看到同伴们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于是她就振作起精神对大家说:“虽然今天无功而返,但不一定是坏事,与其在山顶冒被雷击的危险,不如早点下山确保自身的安全。再说这次事件可真是丰富了我们的经历了呢,要是我一个人在外面碰到这么大的雷电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实我们战胜今天的挫折也有助于我们克服以后更大更多的困难。

同学们听了她的鼓动以后心情变好了很多,反正都已经下山了,沮丧也没有用,还不如齐心合力好好地计划一下接下来的计划。在之后由于气候恶劣他们遇到了比改变安营扎寨计划更多更大的困难,最终都在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合作下解决了。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5)

刘亦婷在这个团队中不自觉地,就充当了给大家鼓劲的角色。她用流利的英语调动着同伴的情绪。在训练结束的时候,他们这个小组是整个地区唯一没有求援的小组,刘亦婷和组里成员的关系变得越发的紧密,因为每当小组遇到困难,士气比较低落的时候,都是刘亦婷鼓舞大家,并且身先士卒,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就在活动结束以后,刘亦婷忽然明白了哈佛这个传统活动的意义所在。这次活动不仅仅只是在锻炼每个人的意志。与此同时,更是在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优秀往往是表现在“单兵作战”方面,尤其是中国的孩子,往往都缺乏团体协作的训练。能够进入哈佛大学的每个人,都足以证明他曾经都是非常优秀的个体.但在这里不允许像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是团队里的一员,任何人掉队都意味着团队的失败。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6)

这仅仅只是刘亦婷刚刚进入哈佛大学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她凭借着勇敢的心和乐观的性格,巧妙地带领团队化解了危机。而她之后又在宿舍遇到了更多的难题,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在去哈佛大学之前,刘亦婷就按校方规定填写过一个调查表.当时她正忙得不可开交,并没有意识到这张表格的重要性,匆匆忙忙地填上便交给了哈佛大学。当时她没有想到这匆忙填写的表格,使她无意中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宿舍。原来,哈佛的1600多名新生在入住10多幢宿舍楼时,不是随机安排的学校有关部门会以学生的性格、爱好、要求为依据来分配以使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生迅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从家乡到哈佛的过渡缩短磨合期。根据填写的表格,她被挑选成为了“马萨诸塞楼“的成员。入住马萨诸塞楼的新生与其他宿舍楼的学生不太一样,入住这个宿舍楼得经过校长与招生、住房办公室特别挑选并且能够达成一致的建议,才能够入住。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7)

马萨诸塞楼有着300多年历史,在这个全美大学中“年纪“居第二的古老建筑里,既有哈佛校长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又有学校的贵宾接待室,并且刘亦婷居住的第三、四层虽然是大一新生的宿舍,但有时会承载贵宾参观的任务,所以只有那些最能体现哈佛新生风貌的幸运者,才会被选中。

刘亦婷的爸爸妈妈开玩笑地把此楼称作“样板楼”。刘亦婷为她能被选入这座宿舍楼而自豪。这其实也是学校在用另一种方式让学生展示自我,第一学期结束时,经济学教授邀请刘亦婷参加他组织的鸡尾酒会,这个酒会可不得了,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有幸被邀请,而刘亦婷能够参加足矣证明她的优秀。果然,在进入哈佛大学之后刘亦婷,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哈佛本科成绩优异荣誉奖”。

刘亦婷能够进入突破重围进入哈佛大学,其实与哈佛大学独特的招生方式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按照成绩来说,刘亦婷并不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外语学校汪校长说,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成绩也就是排在班上的10名左右。如果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来录取学生,也许能够进入哈佛大学的幸运儿就不是刘亦婷了。虽然刘亦婷的成绩不是最顶尖的,但是她的英语水平十分的优秀,她的托福成绩是640分,距离满分仅仅差37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使刘亦婷英语水平已经秒杀了大部分同龄的学生,但是和她一起接受哈佛大学面试的另一个中国学生比她更加厉害,他托福成绩达到了惊人的670分,然而哈佛大学最终选择了刘亦婷。这是为什么呢?

哈佛女孩刘亦婷如今情况(那个曾被奉为教育典范的刘亦婷)(8)

其实,美国哈佛大学早就提出了“情商教育观念”。据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一身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诸智商,其他的80%则受其他因素影响。例如一个人的意志、对于自己完成某件事的信心、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思考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因素。一个人的学历和专业的能力只是一个人全部经验的一部分而已,然而能使一个人走得更远更高的还是取决于这个人对于事业的责任心、对于某件困难事情的造成的坚韧的程度、团队的合作协同能力等。一个人成就小事情主要靠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成就大事主要依靠自身的品行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

在招生时,哈佛大学有自己独特的选择学生方式,而且哈佛大学也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国家领袖人物,而不只是专业人才。靠着独特的招生方式和培养理念,哈佛大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成为了日后的美国总统,有一部分学生在未来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更是诞生了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

在哈佛大学的申请表中,很大部分是问你在学校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还有一些让熟悉高考题型的我们,感觉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

如果你写一份300页的简历,第270页上的内容是什么?

如果你是我校招生委员会成员,你会问考生什么问题?

除了这古怪的问题,哈佛要求每个考生交一篇大作文和一篇论文。她当时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是《古代遥遥领先的中国科技为什么到明清之后就落后于世界》、《如何解决中国的剩余劳动力》。

而且哈佛的学生都要经过面试。面试的方式就是聊天,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并且每个人的问题和内容可能都不一样。哈佛大学对刘亦婷的面试就是委托一位在成都美国领事馆工作的哈佛校友进行的。

刘亦婷后来回忆到说,在当时面试的时候,双方的交谈都十分和谐,气氛也比较融洽。那位面试官问了她学校的一些情况,还和她聊了聊她印象里最深的一本书。

最终,刘亦婷凭借着出色的综合素质,和流利的英语,让她赢得了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学习的机会。她的经历足以让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感到羡慕,但是在我们羡慕的同时也更应该思考,我们如何才能跟变得跟她一样优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