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决胜期。在会泽县待补镇一包小水泥正在“发酵”,通过爱心超市提供的免费水泥,当地村民投工投劳硬化院内地面,一时间,这个小镇的村民全都忙碌了起来,一场巨变悄然发生着!

缘 起

今年四月份,待补镇在15个村(社区)210个村民小组召开“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群众会,通过会议召开,在对各村人居环境摸排中发现,约有2500余户群众“五净一规范”中院落没有硬化,按10厘米厚的标准,大概需要5000吨水泥。

吕梁农田改造(一包小水泥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1)

待补镇主要领导主持召开野马村群众会

经研究,待补镇决定推行“爱心水泥进农村”积分兑换水泥项目,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建设模式,按照“谁积极、支持谁,谁主动、谁受益”的原则,创造性地推行政府部门补一点、社会各界筹一点、挂包单位帮一点、群众自身投一点的“四个一点”建设模式,计划由镇政府投入发放5000吨以上水泥,村组统筹、企业帮扶和群众自筹砂石料,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改善村内及家庭居住环境。

推 行

“听说可以用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水泥,我们马上组织开会讨论,积极争取,在各村民小组大力宣传,做好施工准备。”糯租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尹超丽如是说。

吕梁农田改造(一包小水泥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2)

鹧鸡村委会工作人员到农户家测量估算

项目启动后,待补镇各村(社区)按照《待补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水泥实施方案》要求,群众先提出需求意向;村级再组织工作人员入户核实院内施工面积、拍照存档,根据硬化面积平方数,按1平方兑换10积分、20积分兑换1包水泥的标准推行,每户农户兑换水泥总量不超50包;测算好水泥兑换数量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公示,然后统一配发水泥;水泥发放后,村级工作人员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监督验收,并拍照存档,坚决杜绝转卖、挪用、浪费现象发生。

同时,针对农户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砂石配比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等问题,政府还组织开展了水泥施工技术培训,并在申请水泥较多的村组进行现场教学。

汇 聚

爱心水泥兑换中,待补镇一边发动村组自筹砂石料,一边联系市、县挂联单位及社会帮扶力量进行帮扶,通过多方合力,逐渐汇聚成惠及当地群众的巨大力量。

吕梁农田改造(一包小水泥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3)

爱心人士管育政为哨牌村贵州棚子小组捐款和砂石料

在野马村委会大符家村小组,一颗爱心带来的能量已经显,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利用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砂砖、砂石料和积分兑换的水泥,仅用2000元的成本就建成了一座价值一万余元的垃圾池。

水泥成了待补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引玉之砖,目前,“爱心水泥进农村”项目共发动帮扶单位和企业20余家,筹集帮扶资金20万元。同时,组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向各村(社区)资助砂石料约3000立方米。另外,各级挂联单位还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入户,对各村在项目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热 闹

“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给我们水泥,我也要趁这个机会,自己也出点钱,打整一下家门口,家家门前都硬化了,我家也不能拖后腿”,糯租村委会樊家沟小组村民左云莲常年在昆明做水果生意,经小组长通知可以兑换爱心水泥后立即回乡。

吕梁农田改造(一包小水泥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4)

左云莲正在平整自家门前的空地

像左云莲这样回乡建设的村民还有很多,截至5月10日,待补镇已发放水泥2000吨,爱心惠及15个村(社区)农户175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27户;发动群众自主筹集砂石料共计3万立方米、投工投劳8000余人次,其中党员干部参与人数达1200人次。

蝶 变

如今,“爱心水泥进农村”正发挥出积极的“撬动”效应,通过“普惠”性政策,改变了过去贫困户帮扶政策多一点,非贫困户少一点的不平衡,全面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防止了部分村民“等、靠、要”等不良思想的蔓延,解决了脱贫攻坚的“福利依赖”和发展后劲乏力问题,同时,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实现“三堆”变“三园”,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无缝接驳。

吕梁农田改造(一包小水泥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5)

美丽蜕变后的大符家村小组

一包水泥其实只是个“药引子”,只占修路资金的四分之一,却推动了群众自主参与、主动建设的热潮。该项目开展1个月以来,政府通过抛砖引玉,仅投资150余万元,就“撬动”社会捐助、群众自筹近1500万元,实现了“串户路”硬化1万平方米、地板硬化2万平方米、排水渠治理5000余米、村内道路硬化2万平方米,建成了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预计到5月底,全镇完成5000吨爱心水泥的发放,将激发群众自筹4000万元资金用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大改变,同时,全面促进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社会力量充分调动,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快。

图文:张旭东 丁国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