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内心敏感、容易焦虑、不自信、容易胡思乱想的人,尤其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种内心的情绪就更加突出,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要把自己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要把自己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我是一个内心敏感、容易焦虑、不自信、容易胡思乱想的人,尤其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种内心的情绪就更加突出,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
我也是一个非常自律、热爱学习、深度思考能力、计划性很强、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的人,在专业上和管理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受到好评的人。
因为今年已经四十了,面对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重担时,现实与理想就产生了思想上的冲突。近两年也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如何才能使自己能消除内向敏感的性格,获得心安即是归处的状态,是我的烦恼所在。
于是,经常在各种心理学书中寻求解决的方法,最近看到《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一书,分享一些观点与像我这般内心敏感的人共勉。
其实我想解决的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
1. 为什么会形成自己这种高度敏感的性格?
2. 如何改善这种高度敏感的性格?
这本书主要以蛤蟆先生抑郁的状态为起点,就如同我们这一类人所处的困境一般。通过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咨询过程,慢慢理解了自己抑郁的根源所在,找到内心强大的方法。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去叙述,我们可以化身为主人公蛤蟆,用心去体会整个过程,主人公蛤蟆的焦虑、面对别人恶意攻击的软弱都可以让你感觉到,我们就是主角蛤蟆先生。
1. 为什么会形成自己这种高度敏感的性格?
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我们现在性格的关键线索,核心理论是:童年形成的行为模型,在成年时面对相同的情景或处境,会触发引导你仍然会用童年形成的行为模式去处理现在的问题。
问题1:童年的行为模式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婴儿和小孩子是用情感看世界,不是理性的逻辑思考。
问题2:这种行为模式受到父母极大的影响。
问题3:童年体验到这种强烈的情绪刺激,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以后的感受。
儿童自我状态:我们童年发展出来的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的人,这是人类进化的生存法则。我们是通过父母的表情和情绪来感知我们自己,如果父母对孩子童年的成长充满关爱和肯定,孩子心理发育就会比较正常。我的母亲就是一个非常严厉而且高要求的人,导致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母亲的肯定和正向的反馈,从而导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定位的坐标,这就是对自己不自信的来源。
此阶段因为父母的强大,我们的弱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必须依赖父母而生存。父母的要求我们只能适应和顺从,父母的负面情绪会让我们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导致父母不高兴,从而把原因都归结为自己,内心感觉自己不够好,从而不够自信。
因为父母无论如何都是爱自己的,因此我们有时候还是难以理解这种影响。假设你一个人被比自己强大许多倍还无法逃离的人欺凌和伤害,你可能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是顺从、取悦他们?我小时候一看我妈的脸色就赶紧去洗碗,其实就是这种情形。
我们每一个人天生都有基本的情感,这是不可磨灭的。想想一下这个场景:你被两个仁慈的独裁者给俘虏了,他们完全掌控了你,同时又对你倍加关心照顾。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因为我们相对父母的弱小,我们的情绪被压抑,但是不会被消除,这种情绪就会攻击我们自身,或者转化为叛逆、怄气、任性、退缩等等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自我状态: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包括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 借此判断是非对错。如果你的父母是控制型的,你也会倾向于控制别人、批评别人;如果你的父母是照顾型的,你也会倾向于认同,关怀别人。就像我的父母是控制型,我对下属的学习和工作也会干预得比较深。
成人的自我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其他两种都是情绪化的状态。
对我自己而言,焦虑、胡思乱想、不自信就是儿童自我状态,虽然取得的成绩是不错的,但是还是经常会否定自己,产生焦虑。就是明知道不对,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像野草般的想法。那么自律、学习、深度思考等就是我的成人自我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能不断地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就是爱胡思乱想、焦虑等情绪,是来自于我们童年时形成的,受到父母影响的缺爱的所形成的自我肯定和接纳能力欠缺的行为模式,在成年后遇到相似的场景我们依然会用这种行为模式去处理问题,从而一直影响我们至今。
2. 如何改善这种高度敏感的性格?
了解了我们的童年,只是解释我们这种性格的形成,并不能解决问题。根据我的理解和我的方法,我归纳为几点:
短期解决:在遇到陷入焦虑时,可以推荐运动和冥想从生理机制上打断情绪的连接。冥想我没试过,运动我是一直在坚持,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喜欢运动,每周打一次篮球是习惯。
彻底解决:
1) 不断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这是帮助你分析自己问题的基础,同时通过名人传记等书籍丰富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格局。
2) 不断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要赤裸裸坦露自己的内心,不要有羞耻,这是接纳自己的前提,就是我们我自己好与坏,都是独特的我。不好的东西不能掩藏起来,要承认它的存在,和它共存。当焦虑的情绪出现后,你友好地和它打个招呼,你越想根除它,越是糟糕,记住只有共存。
3) 深入思考影响自己情绪的问题在哪里。比如我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因为不敢勇敢地表达自己,说话聚会等场合就不喜欢参加、喜欢与熟人交往。当然这个过程我也是思考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因为人都不太愿意把问题归结为自己,很多时候都会把问题归结于别人或环境,这样寻找问题的过程就会收到阻碍。
4) “越是怕什么,越是尝试什么”,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脱敏治疗。
当然这个方法的实施也是有技巧的。首先,我要做“我想做的”,而不是要做“我应该做的”。我想做的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做到自己内心的安宁,而不是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因为这个方面我们是不可能把它做成一种优势,那是我们内向和外向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其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挑战自我的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你品尝到内心强大的感觉,你会非常的欣喜,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办法,你要么选择一直焦虑,要么选择战胜自己。如果有什么立即见效的方法,那我们的焦虑早就消失了,因此不用去妄想立竿见影的方法。
设立小目标,挑战难度逐渐升级,这样你就能一点一点通过挑战获取到自信心。然后每天把自己的突破和值得表扬的事情记录下来,哪怕一点点,长时间积累就能改变我们的自信,焦虑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活出真实,活出攻击性,你会喜欢上这种内心爽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