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两种麻叶子各称3斤,再称2斤炒米。”
“好嘞,一共8斤,这是找给您的现金,请收好。”
1月8日上午,市交通路红军巷内,七、八家摊位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品,伴随着商贩们的吆喝声,浓浓的香味儿扑鼻而来。记者走进一家店名为“黎明糕点”的摊位前,麻叶子、炒米、金果、麻枣等年货一应俱全。摊位前,一位中年妇女正带着女儿采购年货。
“来买些麻叶子、炒米、麻枣,快过年了嘛,这些‘干茶’是少不了的,过年期间亲戚串门来喝茶,总得有得吃呀。红军巷这条街,有不少在这儿做了几十年食品的老师傅,味道正宗,种类齐全。” 这位带着女儿采购的中年妇女叫赵福新。她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中,面汤和炒米是绝配。
关于炒米和麻叶子在仙桃人餐桌的历史,赵福新和她的女儿刘颖饶有兴趣地和记者聊了起来。
“小时候过年,亲戚到家里来做客,我都会请客人先‘喝茶’,吃炒米垫肚子后,再去厨房做中饭。吃饭时,客人提出想吃面条,我便拿出炒米碟供客人添加。如果想让面条的味道更鲜美,我会在面汤中撒上一把清香的炒米,不待泡化,放入口中,每口都溢满鲜汁。”谈及过去的年味,赵福新甚是怀念。
以前的农村,炒米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会这门手艺的人已越来越少。
一旁的刘颖回忆道,以前过年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跟着外婆制作麻叶子:将加工好的糯米浸泡、沥干、蒸熟、晾干后,再在铁锅中用沙炒涨,便成了炒米。到了晚上,再开始熬糖制作麻叶子。具体做法已记得不全,但那种承载亲情的味道,却一生留在了刘颖的大脑里。
在吃的法则里,严师傅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尝试中寻求新的灵感。
谈及炒米、麻叶子的制作,“黎明糕点”严师傅共总结出九个字:选好米、泡好米、控好温。在不断推陈创新中,严师傅力求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同时,在技术上有所更新,让这份仙桃记忆的老手艺发扬光大。
巷口的的快递营业厅内,市民钟晓兵正将刚购买土特产——风干后的鸡、鸭,通过快递的方式寄送给亲人。而这箱重达30斤的快递,几天后便会到达广东省珠海市。
“以前快递业发展没有这么迅速,年前想寄送点麻叶子、炒米等土特产,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几乎是一种奢望。现如今,‘藏’在街巷的美食走出了仙桃市,即使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能吃到家乡的年味了。”市民钟晓兵说。
(文/记者 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