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不学无术简介(十堰成语故事⑤)(1)

2006年12月,在丹江口市均县镇北泰山庙战国墓中,考古人员发掘出100余件珍贵文物。(资料图片)

《左传》两次提到“筚路蓝缕”

“筚路蓝缕”这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筚路蓝缕”也作“荜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

“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也记载了“筚路蓝缕”的故事——晋国执政大臣栾武子说,楚国自从战胜庸国以来,楚国的国君没有一天不用下面的方式治理国内的人们:教训百姓生计的不容易、祸患不知哪天就会到来、戒备警惕不能放松。告诫军队,没有一天不用这样的方式管理军官士兵:胜利不能永远保持、商纣王得到百次胜利而终究没有好结果。用若敖、蚡冒乘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的事迹来教训他们,告诫说,民生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匮乏。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出兵可以大败楚军。栾武子极力反对,说楚王灭了庸国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昌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竟然成了江汉一带的霸主。

那么,为什么说“筚路蓝缕”与十堰有关系呢?

丹阳系丹江口库区所在地

周成王时,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居住在荆山一带,国都设在丹阳。

丹阳是楚国立国后第一个国都。关于古丹阳的位置,一直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有说在今湖北秭归县,也有说在今湖北枝江市,还有说在今湖北南漳县一带。更多的专家学者则认为,古丹阳应该在丹水之阳,与淅水交汇处,也就是如今丹江口库区所在地。

周昭王时,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下到周夷王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的“丹、淅之会”,建立起首座都城丹阳。

楚人居丹阳时,属立国之初,因受艰苦生产条件和落后生产方式的制约,只能“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直到春秋中期,楚国才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以一种完全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历史舞台之上。

作为古代汉族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忠实地记载了楚国早期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

证实丹阳系丹江口库区所在地的证据还有很多。唐朝史学家司马贞所著的《史记·索隐》记载:“丹阳故址,在今均州。”

2003年,古文字学家、安徽大学何琳仪教授发表的《楚都丹阳地望新证》明确提出“丹阳楚都均州说”。他根据新蔡葛店楚王墓出土的两枚楚简,楚简译文:过去,我的先辈出自均陵(均州),往居此沮漳流域,又选择迁居在郢。他论证后的结论是:“楚国故都发祥地在战国时代的均陵,即唐朝的均州。”

众所周知,均州,即今天的丹江口市。所以,“筚路蓝缕”的故事应发生在十堰地区。

楚国故都丹阳 出土“国之重器”

以前,人们都以为楚国最为辉煌的历史发生在江汉平原,但自上世纪70至80年代,考古界对丹江口库区下寺楚国贵族墓葬群进行发掘,出土了青铜礼器等器物8000余件,包括王子午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国之重器。其中,1978年出土于下寺楚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子庚墓的云纹铜禁,进一步证实了丹江口库区即为古楚国丹阳。

据了解,1990年至1992年间,考古工作者再次对下寺春秋楚墓群附近的和尚岭、徐家岭等地发掘,10余座楚国贵族墓葬群出土文物达2000多件。这是继下寺春秋楚墓群发掘之后,丹淅流域楚文化考古中的又一重大收获,再一次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该墓地的发掘还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丹江口库区之前,人们对这里的文化知之甚少。丹江口大坝蓄水后,随着库水的消落,许多古墓被冲刷出来。

屈原流放时,在这里写下许多诗篇,其中《国殇》里描写的秦楚丹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楚国发展史,堪称一部 “筚路蓝缕”创业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丹江口库区淹没区应当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楚国最初封地丹阳。楚人立国之初,方圆不足百里,地僻民贫。然而,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没有让楚人低头。相反,他们生活在古都丹阳,于长期辛勤劳作的磨砺下,培育出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终于,楚国历经数代国君与国民的奋力开拓,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楚文化更是被推向辉煌和极致,和中原文化比肩而立,各显风流。可以说,楚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

追古抚今,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筚路蓝缕则是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奋斗的典范。(文、图/记者 朱江 编辑 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