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

微信公号“北京日报”9月17日消息,从22岁走上人艺舞台,朱旭演了60余年戏。这位人艺的老艺术家在舞台上、在银幕中和荧屏中,以自然天成的表演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9月17日清晨,家人从医院接上他的遗体,送至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与亲友和公众做最后一次告别。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

此时,告别厅内“长亭外古道边”的音乐轻柔响起,白菊百合飘香。来自社会各界的花圈和挽联簇拥一处。

温家宝 、吴仪、张和平等老领导送来了挽联,刘恒、林兆华 、陈国富 、郑榕等老伙伴送来了挽联,贾樟柯、姜文、姜武、刘若英、黄磊、张艺谋、刘晓庆等演艺界的后辈也都送来了挽联。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3)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4)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的挽联诉说着一段动人故事。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5)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6)

现场,亲友和众多文艺界人士已安静等候,大家彼此拥抱,轻扣老爷子亲人的脊背不多言一句,大家都在等候,等候老爷子的最后一次谢幕,等候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近10时,告别正式开始。

老爷子的孙女朱维捷泣泪读出感人至深的告别词。她说,在外人眼里,爷爷是成绩卓越的艺术家,但在她的眼里,爷爷就是永远让她可以听到精彩故事的老爷爷。她说,自己的爸爸和叔叔都有听力障碍 ,但是爷爷将他们培养成人,并让他们和爷爷一样充满自信和豁达。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7)

2015年,朱旭的老伴去世后,朱维捷就常常看到爷爷在家中睹物思人。那时她便感觉到,也许爷爷会追随奶奶而去。她说,晚年爷爷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当属小重孙团团的到来。爷爷常常沉默不语看着小团团咿呀学语,享受这份天伦之乐。

其实,朱旭老爷子对很多晚辈都曾给予如父亲般的温暖。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8)

姜武一共与老爷子合作过三部戏,他说“老爷子演戏有一种严格,那是你和他跟着他的时候能感受到的”,他还记起当年拍摄《洗澡》时,每次回宿舍睡觉都要经过老爷子的房间,一推门,就见小茶几上摆着花生米和酒。爷俩就坐下来喝点小酒,聊上一聊。至今,姜武仍然有些无法接受老爷子离去的事实。“我感觉好像是做梦一样。”

人艺演员王刚说,人艺一直秉承“先做人,再演戏”的传统,朱旭老爷子在人品、戏格方面都是晚辈们的榜样。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9)

蓝天野

老艺术家蓝天野、吕中等也前来送别。老艺术家李滨忆起四十多年前,朱旭扎风筝,大家一起放飞的日子。她说,他的幽默是很深刻的,这与朱旭的自身条件有关系。他口吃,口吃的人说话前就要在脑子里多想一会儿,大脑要翻译一下,因此他的表演也很不一样。

人们都记得朱旭热爱生活,爱玩儿、会玩儿的一面。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0)

宋丹丹

宋丹丹忆起和老爷子喝酒的故事。朱旭重病时,宋丹丹前去探望,发现老爷子特别想家 ,于是就劝家人允许他回去住几天。回到家中的朱旭很开心,本来也不怎么进食了,一回家又想喝点酒,宋丹丹就送去了茅台、饺子和两只蝈蝈,老爷子因为这个,还打电话来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怎么谢谢你啊!”说到此处,宋丹丹再次眼眶湿润。

昨晚刚刚在保利剧院结束话剧《明年此时》演出的蒋雯丽,今天一大早就赶来送别朱旭老师。她和朱旭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时格外悲痛:“朱老师没有女儿,我就跟他说,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干女儿吧。他临走的前一天,我还去医院看望他,没想到就是最后一面了。”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1)

蒋雯丽

蒋雯丽和朱旭曾合作过四次,蒋雯丽回忆第一次和朱老师合作是1994年中日合拍的《大地之子》。但其实蒋雯丽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就被朱旭在话剧《哗变》中的演技所折服。

蒋雯丽真正跟朱旭有很多接触,是在美国拍摄《刮痧》的那段时间。“那时候剧组在美国一起生活了两个月,演员们都是形影不离。我就发现了朱老师的一个小窍门,他喜欢把台词写在小卡片上,揣在兜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句话要怎么念,他会尝试各种不同的语气。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幽默和乐观的人,大家收工后都喜欢听朱老师讲故事,朱老师特别会说故事,他说起自己当初文革期间被关在牛棚的经历,虽然惨痛,但他总能从中捕捉到乐趣,看到好玩的一面,非常乐观。那种对待生活的态度,那种逆境中依然豁达自如的心态,真的非常感染人。”

蒋雯丽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是两人最重要的一次合作,蒋雯丽在写剧本时,写到“姥爷”这个角色,就想到朱老师。蒋雯丽说:“拍电影这两个月,我再次感受到了朱老师的专业和认真。当时有一场戏是地震了,姥爷要把长大的小兰背出去,考虑到朱老师年事已高,我当时决定不要这场戏了,但是,朱老师坚持要拍,且其中一个重要镜头不用替身,为此开工前他还专门带了护腰,坚持把那个镜头拍了下来。后来这场戏虽然很可惜被剪掉了,但朱老师的敬业认真让我终生难忘。”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2)

濮存昕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3)

田壮壮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4)

吴刚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5)

杨立新

秋意渐浓,天高云淡。告别厅里的巨幅照片上,朱老爷子用淡淡的笑容凝视着亲友晚辈们,慈祥而安然。也许,他的心意早已飞上天空,与爱妻团聚。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6)

人物档案

话剧大师洪深曾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 朱旭始终将这两句话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他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他风趣幽默、细腻传神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7)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82岁的朱旭还站在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有人称朱旭是大器晚成,更有人说他是“老来红”,舞台之外,他通过电影、电视与观众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8)

电影《变脸》剧照

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从此便成为了银幕和荧屏上的常青树。他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小巷名流》《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心香》《我们天上见》《变脸》《洗澡》《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沧海百年》《日落紫禁城》等。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19)

电影《洗澡》剧照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0)

《末代皇帝》 (1988)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1)

《我们天上见》,是朱旭最后一部电影

他是观众心目中儒雅的君子,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头儿。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这个九月

我们已经送别太多大师

1

常宝华:要做“蔓儿”,不做腕儿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2)

9月7日,88岁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在京逝世。常宝华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授业徒弟包括赵福玉、牛群等,代表作品有相声《帽子工厂》、小品《语言医生》等。他从七八岁学艺登台,长大后当过海军、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转化为幽默,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欢乐。常老曾说自己做“蔓儿”不做腕儿,“观众是土壤,没有土壤,谁也成不了蔓儿。”

2

盛中国:《梁祝》奏罢,化蝶而去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3)

9月7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梁祝》。盛中国1941年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母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十个以音乐为专业,共有九人拉小提琴,因此这一家有着“中国乐坛第一名家”的美誉。

3

单田芳:“他一张嘴,就是沙场,就是江湖”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4)

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单田芳的评书与时俱进,几十年岁月里,中国几代人通过半导体、电视机、网络收听收看他的评书。“他一张嘴,那就是沙场,就是江湖,所有的历史演义风云变幻,都在他一个人的声音里。”

4

朱旭:“最好的老爷子”走了

逝者|朱旭:是他让舞台有了家的感觉(朱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5)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朱旭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原标题:朱旭老爷子,“我们天上见”!这个九月,众星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