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怎么才能上市(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的潜力在哪)(1)

文/吐槽TMT

今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阿里)向SEC提交了注册登记书(内含招股书),正式开始了赴美上市之旅。在科技股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阿里的IPO仍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IPO。那么,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的成长性和潜力在哪?

考虑到阿里对社会生活多方面的渗透,在分析阿里未来成长性的时候,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阿里体系成长两方面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1、 中国消费力将持续增长:

中国的实际的消费增长始终高于GDP的增长。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会越来越重要。2013年,中国GDP为58万亿人民币(9.3万亿美元)。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从2013至2016年,GDP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7.4%,而同期的实际消费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8.6%。

同时,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2013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例为36.5%,远低于美国的66.8%、英国的64%、日本的59.4%和德国的54.5%。因此,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增长,包括阿里在内的电子商务企业将因此受益。

2、 互联网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网民及网购人群有巨大成长空间

中国的网上购物人数相对不饱和。根据艾瑞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人口国,有6.18亿互联网用户数。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占有率仅有45.8%,而美国的占有率是83.2%。根据CNNIC统计,2013年,中国的互联网网购人数有3.02亿。随着互联网用户数以及互联网网购人数占有率的不断增长,网购人数会继续增长。

再来看网购占中国总消费规模的比例。也就是与传统零售业态相比,中国电子商务的成长空间。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1.841万亿人民币(2960亿美元),网上购物占中国总消费规模的7.9%,随着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人数增长,且电子商务人均消费增长情况来看,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79万亿(6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从2013年到2016年还会增长27.2%。到2016年,中国网购零售市场的普及率将达到11.5%。

3、网购品类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衍生的网络服务机会具有巨大潜力

根据友盟的数据,2013年中国消费支出在食品和非酒精类饮料、保健品、医疗服务及休闲娱乐的金额分别约为5.513万亿人民币(8870亿美元)、1.396万亿人民币(2250亿美元)和4420亿人民币(710亿美元)。未来,预计占网上销量占比不断增长的消费类目包括食品和饮料,保健品和医疗服务以及休闲娱乐和文化等。这种多样性给网购带来了更多机会。

4、 中国零售业的高度分散使得作为平台企业的阿里有进一步提高集中度的机会

中国零售行业高度分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12月31日,中国有70个人均超过100万的城市,但是根据欧瑞国际的数据,中国排名前三的混合零售商,没有一家在超过70个城市有实体店。2013年,排名前二十的中国零售商占总市场份额的11.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39.8%。5、 中国一二线城市外的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中国的线下零售市场面对各种挑战:基础设施落后、商品选择有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中国零售业基础设施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尤其是在非一二线城市,会让消费者越过现在零售市场,更青睐于在线和移动商务。

二、阿里体系的自身成长因素:

1、 移动端消费市场的增长 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浪潮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可抵挡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CNNIC数据,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亿,成为世界上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移动设备的普及,会带动手机使用率的不断上升。而移动设备使用量的增长会使上网更便捷,带动更高的网上购物者的活跃度并且能够催生新的应用和功能。

对于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PC时代的优势让他们的客户将使用习惯从PC迁移到了移动端,使得包括阿里在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天然的具有移动端的先发优势。

根据2014年2月份的数据,在排名前五位的移动APP中,阿里体系(包括阿里自己的及关联公司、并购公司的APP)占到了5个当中的3个:手机淘宝、支付宝和UC浏览器。以手机淘宝为例,淘宝过往的成功或许掩盖了其在移动端的高覆盖率。数据显示,2013年,手机淘宝的交易额占中国移动端电子商务总交易额的76.2%。

2、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2009年开始,阿里云成立。经历5年发展,阿里云已经成为阿里重要的基础平台之一。2013年10月,阿里云技术的飞天项目宣布,单个飞天集群的规模可扩充到5000个节点,有100PB数据存储能力,和100000个CPU核的处理能力。

拥有如此规模的可扩展云计算基础设施,阿里能够运作如ALICDN等大规模云计算服务,从容量来看,2013年,ALICDN服务已经中国最大的内容送达网络。

自2009年开始的双十一(阿里打造的购物狂欢节,每年11月11日)给包括阿里云在内的技术团队提供了处理几乎是全球最大电商峰值的实战机会,其技术能力的提升又保障了其交易峰值时期的系统稳定。使得几乎具有了与中国证券交易系统相齐平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经验。

3、 互联网服务业及O2O的发展

随着阿里巴巴业务的扩展,其在电商业务的延伸领域也充满了潜力和想象力。

例如,2013年5月,阿里巴巴发起成立了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京东商城倾向于自建仓储物流体系的做法和策略不同,阿里选择了做物流平台。有分析认为,尽管自建物流有助于提高配送速度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庞大的送货员群体将给企业带来管理难题,而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增长,电商企业无法独力支撑庞大的物流体系,平台做法优于自营策略。进一步,作为互联网服务的一种,阿里作为物流服务平台,未来也可能从中找到新的盈利和增长方式。

O2O(online to offline以及offline to online)的发展也是阿里扩展互联网服务的一个趋势,也是未来的想象空间之一。2010年,阿里推出了淘宝本地生活,成为事实上的阿里O2O第一步。近来,阿里入股银泰及与其成立合资公司、对高德的收购也是对此布局的重要步骤。

4、 技术实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阿里招股书中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阿里工程师队伍人数高达7000人。他们参与了新科技平台的建设,发展新的线上和移动端产品。

从2009年开始,阿里开始了一场去IOE的运动。意在逐渐摆脱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以及EMC的存储设备和服务。2013年6月,最后一台IBM小型机在阿里下线。去IOE完成之后,阿里具有了更为自主的IT基础架构,也极大的降低了它的IT成本。

例如,阿里自有的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交易处理数据库体系之一。Oceanbase在PC服务器上运作,最高可获得100个节点的扩展规模。OceanBase在支撑阿里平台的交易流程上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