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怎样看待人老,是人生最富有挑战的话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人七十岁感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人七十岁感悟(老来的年味老年感悟之十)

老人七十岁感悟

题记:怎样看待人老,是人生最富有挑战的话题

老来的年味——老年感悟之十

纪方

人生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对待同一件事物,心态往往不一样。

比如说过年吧,不同的人生阶段,心里头就有不同的感受和滋味。

孩童儿时总盼着过年,过年是一种浪漫和快乐;成年后在军营或工作岗位上,过年是一种逍遥和憧憬;而如今,对一个年过古稀的退休老汉,过年却成为一种负担和流程,似乎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我出生于秦岭南坡的商洛山区,哪儿山清水秀风光如画却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八山一水一分田”,从孩童朦胧记事起,老是吃不饱肚子。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山区庄户人家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辛勤朴实的乡亲们常年四季起早贪黑,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汗流浃背地累死累活劳作,手头缺钱花,地里打下的粮食不够吃,一年到头包谷洋芋糊汤为主食,外加瓜菜和柿子,到了春荒时节粮食还是接不上茬,吃了上顿愁下顿。只有到了过年时节,才能吃上白面馍馍和带油腥的炒菜,粉条炖豆腐中偶尔还有几片香喷喷的大肉。即使光景十分拮据艰难的人家,到年跟前时也会千方百计地筹措点钱或布料,给孩子们或买或做一两件新衣服、新鞋子穿。所以,自进入腊月的门槛,孩童们就天天期盼着过年,不仅有好吃喝填报肚子,有新衣裳穿,还能玩灯笼,听锣鼓响,放鞭炮,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到村里的长辈家去磕个头,有时还会得到一两毛钱的压岁钱或者几根香烟的奖赏,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孝敬老爸。儿时留在记忆中的年味是一种快乐,是好吃喝,是新衣裳,是压岁钱,是打灯笼,是铿铿锵锵的锣鼓声,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长大入伍到了部队,新年是一种渴望和期盼。辛辛苦苦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了一年,终算有时间放松几天。参加营连的年终总结会,若是被评上五好战士或受到立功嘉奖,赶忙连夜给家乡的亲友和同学写信报喜。春节放假那几天,除了轮流站岗上哨外,大部分时间是休息和自由活动。炊事班天天想着法儿改变伙食花样和会餐。连队还组织搞文艺演出和歌咏比赛活动,连长、指导员、排长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乐,五湖四海如同一家人的气氛也挺温馨。更重要的是,一年的“新兵蛋子”成为了老兵或班长,在刚入伍来的“新兵蛋子”面前也开始摆起了“兵哥哥”的资格。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却有动力。过年是浓浓的乡愁和亲友团聚的喜庆。不管是在军营在地方尽责履职还是自主创业、下海经商,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压力,平日里风风火火去奋争,忙忙碌碌谋功名。只有到了过年时节,才有心情和工夫去赶春运的火车、汽车,或自驾车携妻带子,回归故里,走亲访友。最惬意的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或热乎乎的炕头,品味着丰盛的年夜饭,边陪老爸饮酒,边听妈妈絮叨。这会的年味,是乡俗亲情,是血脉传承,是阖家团聚,是人间烟火气,是天伦之乐。

退休后的日子,光阴如梭,岁月的长河不断流淌,青春鸟儿早已远飞,当初的“儿女”转换角色为“人父人母”,昔日的孙子不知不觉中成为“爷爷”辈。似乎春天的花儿正绽放,忽拉又是秋风落叶黄,稀里糊涂的一年又一年。青丝不再,霜雪染头,每过一个年头,脸上手上就多了几块老年斑和几道皱纹,逐渐苍老的容颜,再也难以找到原来的模样。就像歌儿所唱的:“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那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岁月的年轮,无情地雕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难免生发一种人生苦短的遗憾。加上三年多来新冠疫魔袭扰,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程序,成天不是做核检,就是打疫苗,搞得人心惶恐,该回家的回不了,该团聚的难团圆。虎年岁尾,疫情防控又是一个急转弯,一下子放开,呼啦啦病毒感染一大片,医疗资源又跟不上,不少老人倒在年关门坎前,剩余年老体弱者难免有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我等古稀之人老来不再那么喜欢过年,说开了,无须一是惧老,二怕寂寞,三是疫情带给人们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太沉重了。

其实,想开了,看透了,也就那麽回事。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都说人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那是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对个体生命来说,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不论你是荣华富贵,还是穷困潦倒,是高官权贵还是草根平民,生命的起点与终点都不过咫尺之间。曹操有诗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霧,终为土灰”,生命的长短不过是一道简单的相对论命题,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动植物,也没有不病不老的人类。人生最难挽留的是岁月,过一天少一天,进入今天,再也没有昨天。明天和死神哪个先来,谁也说不准。看破红尘,放下一切,顺其自然,淡泊宁静,方为人生的善果。

我们这一代属共和国的同龄人,也算是时代的幸运儿,亲身经历了民族崛起的风雨沧桑,见证了国家由弱变强民众由穷到富的过程。如今老来的光景,芝麻开花节节高,丰衣足食,后顾无忧,时间充足,身心自由,天天如同过年。所以对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与期盼,而只是一种礼俗和流程。常听人说,从前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如今过年,不缺年货,缺少了年味。这要辩证地看,年的味道,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悟,难言的苦涩中也能品出清欢和甜蜜。不管家境富也罢,穷也罢,年味浓也罢,淡也罢,只要人安家和亲情在,这年还得当回事,好好地过。家人团坐,灯火可亲。快乐的氛围全凭自己去营造,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事,莫为老境再发愁,淡化名利身外物,平安健康第一位。凭借一个好身体,多吃一口是一口,多乐一天是一天。想观山赏水就出去走走,想看书学习的就尽情品读,爱唱歌的就放声吼,爱跳舞的就使劲扭,爱打牌玩麻将的就搓它几把,喜欢饮酒的就邀请几个知音好友举杯品几口.......

亲爱的朋友,幸福的老头们,赶上盛世好时代,我们应知足矣。莫惧老,勿怕病,无须悲观,开心快乐每一天!我们天天在过年,年年都有味!

(2023年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