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牡丹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野牡丹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中山传信录》,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学名为Melastoma candidum D.Don.,是在1823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还有山石榴、大金香炉、猪古稔、豹牙兰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灌木。
2,分布和生长环境
野牡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通常生长在海拔120米左右的山坡松林下、开阔的灌草丛中,在酸性土壤中常见。
3,外形特点
一是为灌木,高在1.5米以下,多分枝,茎四棱状或圆柱形,表面密生鳞片状糙伏毛。
二是单叶对生,叶片硬纸质,卵形或宽卵形,长4-10公分,叶边全缘,基脉7出,两面有糙伏毛,背面叶脉隆起,叶柄长5-15毫米,密生鳞片状糙伏毛。
三是伞形花序生长在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花萼长2公分左右,5裂,裂片卵形,两面有毛;花瓣5个,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雄蕊10个,5长5短,5-7月开花;
蒴果坛状球形,长1公分左右,表面密生鳞片状糙伏毛,种子生长在肉质胎座中,10-12月果实成熟。
二,野牡丹的主要用途
第一,野牡丹的根、叶可药用,其味酸、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血功效;主要含有酯类、甾醇类、色素、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黄酮苷类、酚类、糖类、鞣质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
第二,野牡丹的名字虽有“牡丹”二字,却与牡丹非亲非故,两者没有亲缘关系。野牡丹是常绿小灌木,单叶对生,伞形花序,花朵玫瑰红色或粉红色,中心有金黄色的雄蕊,观赏价值尚高,可用于庭院点缀栽培,也适宜小型盆栽。
第三,野牡丹的成熟果实可食用,据研究,它的果实中含有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等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