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于毅和郭京飞的表现大相径庭。

实在搞不懂同一个导演,怎么就调教出了表现天壤之别的两位演员呢?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1)

今天不聊郭京飞,想聊聊于毅,尤其是剧里的两处哭戏。

都说演员演戏好不好,哭戏拉出来就知道。

于毅在《杠杆》里也有哭戏,那么他的哭戏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目前于毅在剧里有两场哭戏,都是面对好友张华的。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2)

剧情回顾:

箫剑同事张华手握重要证据回警局,结果路上遭遇车祸,昏迷不醒。

注意,这里箫剑赶到了医院,听到张华昏迷不醒,他就开始情绪波动。在张华父亲,妻子离开病房后,箫剑进来,开始了第一场哭戏。

这场哭戏,突如其来,莫名其妙,异常尴尬,令人费解,无法接受。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3)

为什么?

因为人物关系交代不清楚,故事铺垫不到位,观众根本无法带入到箫剑的情绪中。

首先,观众只在箫剑和夏冰的对话中得知,箫剑和张华是同学,也是同事,但是具体他们之间的感情如何,观众没法得知。

所以他们到底是生死之交,还是见面点头而过,观众云里雾里。

结果箫剑到了病房,就开始情绪爆发,动作夸张,情绪激动,看得观众特别尴尬。

再往回放,张华的父亲和妻子,都没有如此大的情绪波动,请问箫剑以什么身份如此夸张的哭?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4)

这里如果严格来说,不怪于毅,是导演和剪辑的事。

导演太心急,没有给观众更多的细节去了解箫剑和张华的关系,就让箫剑开始哭,很突然。

至少也应该事先准备几段箫剑和张华的战友情或者是携手破案等一类的情节,而不是从对话里去发现他们两的关系。

再就是剪辑的问题,或许他们拍过这些片段,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给剪掉了,因此导致戏连不起来,演员情绪莫名其妙的结果。

当然,于毅表演的痕迹太重了。

一看就是刻意演出来的哭。

表情,动作,全是设计的结果,根本不是于毅自己情绪的带动。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5)

这里要说一下于毅的非哭时的表情。

不知道这几年于毅发生了什么,表情控制变得这么差,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面部动作。

夸张,五官动作乱飞,甚至有时候让人感觉到到尴尬。

一个演员善于运用表情表达情绪我能理解,可是需要正确的表情配合正确的情绪,可是于毅的表现,实在过于丰富。

严肃的时候五官乱飞,搞笑的时候五官也乱飞。这是什么?

行了,说回他的第二场哭戏,依然是面对张华,这次是张华死亡的戏份。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6)

衣服不一样,对不对?

看表情,看肢体动作,有没有发现什么?

嗯,大家点头就证明大家全看出来了。

是的,表情一样,动作一样。

这是两场戏仅仅是换了衣服同时拍的吧?

所以于毅没有进入到不一样的情绪里,所以做出了一样的表演?

夸张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毫无变化的情绪传达,怎么会是这样?

一个人,都是站在那里,情绪莫名其妙地激动成那个样子,就是为了表达自己要侦破此案的决心,为好朋友平反?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7)

以前觉得于毅演戏喜欢大开大合,属于演到酣畅淋漓时根本刹不住车的那种,可是现在在《杠杆》里看箫剑,就发现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表现手法是行不通的。

他的箫剑的哭戏,过火,夸张,用力过猛。

上面三个形容词毫不过分。

综合成一个字,那就是:假。

演得太假了。

面对自己的好兄弟死亡,普通人更多的是难受和难过,而箫剑却是夸张到砸墙。如果说,你从医院出来,和同事聊起这事,为了表达自己的自责砸墙可以。但是在医院,戏演过了。

于毅的表演过于用力(于毅的哭戏是真不行)(8)

怎么说呢,就是于毅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感动观众。

他是哭爽了,他是过足了戏瘾,可是观众没有。

观众是啥状态?张大嘴,瞪大眼,内心OS:什么?这是什么?

两场哭戏,同样的情绪输出,真是难为于毅了,怎么就演得一模一样呢?除了台词不一样,居然连转身和手指动作都一样,咋这么会复制呢?

好了,对于于毅在《杠杆》里的表现,只能说失望大于期望。

不知道大家看了于毅的这两场哭戏会有怎样的感受,欢迎留言区和鱼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