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台前幕后(五良太乡木匠沟村的大力士)(1)

文/高仝才

见过以前农村油坊里的大油梁木的人都知道:长10米出头,截面直径70厘米粗的榆木大油梁重量为(0.35*0.35*3.14*10*0.68约等于2.6吨重)。这么沉重的大木头,曾经有个人竟然能将其一头扶起来。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清末民(国)初现清水河县五良太乡木匠沟村王三,人称‘大力士愣王三’。王三,土生土长的木匠沟人,除身体魁梧,饭量大,力气大外,别无奇特之处。为什么他力气之大呢?听我从头说起。夏天的一天,二十方刚的大小伙王三从和林那边往家走,中午时分,火炉般的太阳烤的王三汗浸衣衫。走进一村庄,性格内向的大小伙不敢走进村民们的家里讨杯水,蹭口饭。他只是走进村里的一座小庙堂里面歇凉,他将自己的笨布(古时一种粗纺棉布)衫脱下来搭在圣像前面的供桌上,自己席地而卧不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他梦见母亲给他缝制的布衫不知怎么地夹在了庙堂里的一根露明柱与柱子下面的石墩子中间了。这把他给急的,他左手搂住柱子,右手用力一拉,布衫轻轻松松地拉出来了。他高兴地大叫起来,一叫醒了。原来是个梦啊……

王三回家后,父母发现他饭量猛增,心疼他这几天出门在外一定是吃喝不济,也没太在意。

冬天的一天,王三和本村几个伙伴赶着毛驴驮着劈柴去清河街上给开商号的送劈柴,王三力气大还背了一大背劈柴。行至中途王三背着一背劈柴竟蹲在沟沿边边解大手,就像学生娃娃们背着小书包蹲着玩似的。同行的伙伴们看得瞠目结舌。原来王三竟有如此大的本事!从此,大力士王三便传了。

王三力气大,但从不欺负伙伴们,到是愿意帮助别人,有求必应。和木匠沟相隔六七里路的史兰太村的侯姓人家建油坊,从古勒畔吉河北边的马家十五号村买了一根10米多长,70厘米粗的大榆木做油梁用。要运回这个大家伙在当时来说特别的不容易。因为那时候的路就是个羊肠小道,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也只是个汉板子牛车。侯东家为了运回油梁木,租了两挂牛车(用车不用牛),又邀请年轻力壮的亲戚及村里人共二十多去马家十五号村运油梁。在马家十五号村里人的帮助下,总算把大木棒绑到了两挂车尾对车尾得牛车上。二十多个后生有的驾辕,有的推车,有的肩头套着大绳拉车,还有一个人专门喊着船工号子,大家齐心协力,拖着笨重的大木棒慢慢地向前挪动。像纤夫拉船的架势,又像有一只巨大的蜈蚣在爬行。当‘大蜈蚣’爬到距史兰太村不远的喇嘛庙沙漠时,因人们一路劳累,人困马乏,车轮压进松软的流沙里,寸步难行。这该怎么办呢?东家和年轻人们边歇息边想辙。忽听一个吃着干粮喝着水的后生讲:‘要不去木匠沟找王三来帮忙,或许能……’‘对呀!怎么把她给忘了!’侯东家奔木匠沟去了。不到半个时辰王三请到了。王三端量一番,自己拉绳,替下四个后生每人搬一个车轮,一齐用力,‘大蜈蚣’又开始蠕动了。

清水河台前幕后(五良太乡木匠沟村的大力士)(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油梁总算运回来了,东家好酒好饭犒劳大伙。炸油糕,蒸点心,肉烩菜,烧酒管喝。一大盆油糕端上来了,王三不让别人动筷子,要自己先尝尝油糕软不软,精不精?三下五除二,不大工夫,王三竟把一大盆油糕尝得所剩无几。王三要东家再蒸糕,说是自己还没尝出糕好赖呢!东家以及在座的人都傻眼了,有的人说:“不要蒸糕了,那么多的白面点心管够吃了。”王三坚持说不蒸糕不行。如果东家再不蒸糕出来,他就要把油梁木再扛到喇嘛庙沙漠里去。说话间跳下地出门了。人们紧随其后去看热闹。只见王三一个人就将油梁木的一头给扶起来了,正做着肩膀扛木头的姿势。东家见状,连忙跪地央求:“再蒸糕!再蒸糕!三掌柜您可不能把好不容易才运回来的大油梁扛出去啊!”王三听东家下软蛋央求他了,扑哧一声笑了,将大木头扔到地上说:“逗大家玩了,好不容易抬回来了再扛出去,要不是愣啦了!”东家和众人笑着夸奖王三好力气,并请王三快回家吃喝。王三憨笑着答:“我早吃惬啦,再吃就往死撑呀,你们快去吃吧!我走啦,再有事吱声吧!”

这是人们传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只是没有文字记载。据木匠沟村邬银小讲他们村确实出过王三这个大力士。那这个王三无疑就是当时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力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