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是台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简称“临”。别名回浦、鹿城、临城。东连东海、自北分别与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黄岩区接壤。面积2203平方千米,为台州市辖区县中最大行政区域。是台州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代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时为畿辅,临海作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时曾被文天祥赞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

临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临海为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之一,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临海市历年所获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2019年县域网络零售TOP100,临海市排名64位。2019年11月,入选“2019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20年6月,获得“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称号。2020年7月,在2020年赛迪百强县排行榜中,排名第83位。2020年7月,重新确认为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11位。2020年9月,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参评资格。

临海市历史建制

夏、商、西周时期,为瓯地,地处扬州之域。春秋时期,为越国瓯地。战国时期,越被楚灭,临海属楚,为瓯越自治区域;秦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仍为瓯越地,属闽中郡;汉初,仍为闽越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属东海国(东瓯国)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为东越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十月,东越国灭。后原东越国民内迁,其地置回浦乡,属鄞县、隶会稽郡。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东瓯地回浦乡建回浦县,治回浦(今章安),并为东部都尉治所,属会稽郡,隶扬州。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七月,回浦县改名为章安县;三国吴大帝时,析章安地置临海县,属会稽郡。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永宁、松阳、罗阳、罗江七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临海北部置宁海县。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分临海郡南部四县置永嘉郡,至此,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宁海、始丰四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临海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均并入临海县,属处州(今丽水)。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临海镇于大固山,移县于镇。次年处州改称括州。炀帝大业初年,处州改称永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一月,唐将杜伏威平李子通,原临海郡地置台州,治临海,隋代的临海县分设临海、章安、始丰、宁海、乐安五县。后始丰、乐安、章安(宁海于七年并入章安)并入临海。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复分临海地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分临海置永宁(今黄岩)。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复分临海置宁海县。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台州改称临海郡。至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临海郡为台州。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设德化军;五代,台州属吴越国;宋属台州,隶两浙东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县属之;明太祖时改台州路为台州府,治临海,县属之。清沿袭明制,府治临海。康熙七年(1668年)置宁绍台道,治临海;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制,存道,县属会稽道。1927年废道,县直属省。后置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临海。又改为第五行政督察特区。续改为第四特区,驻海门。1927年改台州为临海区,驻临海。再改台州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临海,后移驻海门,同年7月,撤南田县,划临海东北部山场、小雄、浬浦、沿江等乡镇和宁海一部分置三门县。1948年年5月,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地临海,县属之。1949年5月29日临海解放,建立临海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员公署。1954年6月,台州专署撤销,县属宁波专署。1957年7月13日,复置台州专署,驻临海。1958年10月4日,台州专署复撤,三门县分别并入临海、象山两县。12月县属温州专署。1961年7月3日,双港区划仙居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署,驻临海,县属之,并分置三门县。1963年6月14日,双港区划回临海。1980年7月,前所公社划归海门特区(后改椒江市)。1982年1月,沿海公社划归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设临海市至今。

临海市美食与特产

美食有临海糟羹、临海麦虾(面粉疙瘩)、临海麦饼、临海火烧饼、临海草糊(一种消暑饮糊)、临海八宝饭、临海凉面、羊脚蹄(形似羊蹄的一种面食)等。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2)

临海麦虾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3)

“羊脚蹄”

特产有诸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海蜜橘、临海西兰花、临海杨梅、临海蟠毫(一种茶叶)。以及汛桥食用菌、羊岩勾青(一种茶叶)等。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4)

临海蜜橘

临海市著名人物(一)

王观澜(1906年—1982年)中共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共。1927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共杭武、汀涟县委书记,闽粤赣军区组织部、宣传部部长,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总编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部副部长,中央土地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三军团地方工作部科长、中央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土地部部长、农委主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副书记、统战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妻徐明清(1911年—2008年)青年即投身革命的中共党员,曾帮助江青到延安。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5)

王观澜

陆翰文(1890年—1948年)近代教育家。早年积极参与辛亥革命,后专事教育。

吴子良,南宋著名学者。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仕国子学录、司农寺丞、太府少卿等。

杨文,明朝抗倭名将。晚年告职归里,居乡尚义好施,筑河闸,蓄水救禾,造福乡闾。

虞一鸣,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

王宗沐,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仕江西参政、山西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逝后追赠刑部尚书。

周至柔(1899年—1986年)字百福。临海东塍镇籍的“民国四大省市长”之一(另外三位为“临海辛亥第一人”屈映光、“中华民国之革命耆勋”王文庆、“钱粮总管”陈良)。陈诚“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罗卓英、林蔚、郭忏、周至柔)。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东征,任虎门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1师团长,师参谋长,参加龙潭战役,1928年4月升少将。1932年,任第14师中将师长,第18军副军长。1933年,出访欧美,考察各国航空事业。1934年,任笕桥中央航校校长,1936年任民国航空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空军作战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随蒋出访印度,又随赴埃及参加开罗会议。1944年8月,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1946年,任空军总司令兼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去台后,任“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是国民党去台后第一位晋升“一级上将”的将领。以及“台湾省政府主席”,“总统府参谋长”,“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历任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中央常委,第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著有《空军十年》。周至柔作为中国空军的创始人,在抗战中,指挥中国空军抗日救国、奋勇作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和争取外援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6)

周至柔与蒋介石、陈诚

林炯(1900年—1937年)革命烈士。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任青年团南京地委宣传委员和训练委员会委员。是年暑期,发起成立“临海乙丑读书社”。10月,转为中共党员,并被派往莫斯科,就读于中山大学。1933年6月,担任满洲省委宣传部长。10月,担任满洲省委书记。1937年,在苏联肃反运动中屈死。

冯德培(1907年—1995年)著名神经生理学家。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委员(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神经肌肉接头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院,后留校任生理学助教。1934年起,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所长。1981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冯德培先生在肌肉和神经的能力学、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神经与肌肉间营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在创建和领导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理研究所,培养中国生理学人才,发展中国与国际生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以及促进中国生理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海市哪里人(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7)

冯德培院士

苏玉衡,黄埔军校第四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曾任第九十三师司令部参谋长、冀察战区总司令部陆军新编第三师师长,后与日军作战中被俘,任汪伪政府军委会参赞武官公署少将参赞武官。抗战胜利后匿居。

卢经武(1909年—1951年)早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16年2月,共青团临海县委成立,任书记。解放后,被派到海门电灯公司工作。1951年3月,定为反革命罪判处死刑,1986年1月,临海县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无罪。

蒋民华(1935年—2011年)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象祖,南宋著名宰相。以祖端礼恩泽补官,历太府寺主簿丞、刑部郎官、江东运判侍右郎官、枢密院检详、左司郎中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吏部侍郎、工部尚书改兵部华文阁学士、知建康府、再除兵部尚书。开禧元年(1205年),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次年三月罢参知政事,为资政殿学士。俄夺官贬知信州,已而起复知绍兴府,以知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开禧三年(1207年)四月,复除参知政事。十一月,兼枢密院事。十二月,授正奉大夫兼国用使,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嘉定元年(1208年)四月,兼太子少傅。十月,除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太子宾客。终少保成国公,卒赠少师。追封魏国公。

姚桐豫,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清朝秀才。后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回到国内后,历任广西巡抚衙门秘书,桂林地方审判厅厅长,广东审判筹备处处长等职。辛亥革命前夕,他任两广总督张鸣岐的文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曾经掩护临海籍的同盟会会员王文庆等脱险。浙江光复后,他被浙江军政府委任为台州军政分府都督。民国建立后调任浙江都督府秘书长兼法制局局长,后来改任江苏都督府秘书。当选为民元国会众议院议员。国会解散后,任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官。国会恢复后,仍然担任众议院议员。

王会龙,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状元。官至太府卿。

金庆焕,海洋地质、油气地质学家。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士琦,明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仕南京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福州知府、重庆知府、四川按察副使、河南左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右佥都御史等职。

杨志泛(1932年—1989年)祖籍天台县。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天台县人民武装部工作。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调温州军分区任团政治助理员。此后历任省军区政治部秘书与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副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后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晋升少将。

周继潆(1878年—1933年)近代著名教育家。1906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任临海教育会长。民国元年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嗣后因反对袁世凯非法谋选总统,脱险南归。1918年被选为浙江省议会议长等职。后专事教育。

吴先清(1904年—1938年)中共早期“因公牺牲”的女党员。曾任中共上海区委妇女委员会委员、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谍报组组长。1935年6月在东京从事情报工作的吴先清因身份暴露回到上海,中共党组织考虑其安全安排她去苏联。1938年苏联肃反扩大化,吴先清因去过日本,被当作“日本间谍”逮捕,在受尽刑讯后被秘密处决,年仅34岁。

周彭赏(1896年—1966年)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1925年到广州黄埔军校,历任训练部教官,第五期入伍生队中校队长。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第二军第六师上校团长、师参谋长、少将副师长。抗战爆发后,任第一战区暂编第六军副军长,开封行营副官处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中将高参。1946年任联勤总部办公厅主任,第二后方补给区司令。去台。

王素常,约十八九岁时,夫亡,立志报国,参加光复会,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台州唯一的女光复会员。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革命党人云集上海租界,密谋再举。当时,清政府搜捕甚紧。为秘密制造炸弹,由王素常出面租房作为制造机关。1911年11月6日凌晨,因制弹爆炸,王素常受伤并被捕。后经同志营救获释。上海光复,光复军于吴淞中国成立总司令部,王素常与尹锐志、尹维峻姐妹等同在司令部工作。及江浙联军会攻南京,王素常参加光复会组织的“女子荡宁队”,出生入死,亲历战斗。民国三年(1914年),王素常公费留学日本,与乡人周培璜、周煦华同行。后学成回国,在上海、广州等地工作。

朱福熙,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历任空军政治部主任、西部战区政治委员等职。1916年晋升上将。

叶漴(音崇),南宋时期武进士。

王萼(1884年—1941年)近代浙江革命党领袖、民国少将。原名仁在,字绍宗,号载卿,王文庆胞弟。早年考入保定军校,与童保暄(宁波市宁海籍)、何遂(福建省侯官籍)同学。毕业后在浙江讲武堂教习,蒋鼎文(绍兴市诸暨籍)是其学生。辛亥革命失败后,王文庆脱险到上海,王萼闻讯立即前往,誓为烈士报仇。不久,随王文庆到杭州,组织新义军,再图大举。其间,王萼联络清第四镇统制吴禄贞,筹划军费、军械。武昌首义胜利后,杭州光复会同人亟谋响应。王萼与吕公望、王文庆、褚辅成、童保暄等在西湖白云庵、刘公祠等处多次谋划举义。10月底,浙军临时司令部成立,王萼为参谋官,参与指挥光复杭州的战斗。杭州光复后,浙军挥师北上,攻克南京之役,王萼任团长。

项士元(1887年—1959年)近现代著名学者。对临海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冯甦(音苏),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仕广东巡抚、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等职。著述颇丰。

林渭访(1896年—1974年)近现代著名林学家。1932年冬自德留学归国后返回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其后历任河南大学教授,广西大学森林系主任,福建省农林研究所所长。1945年10月,应“东南长官公署长官”陈仪的邀请赴台湾,负责接收日寇撤退后台湾的林业研究机构,成立了台湾林业试验所,为首任所长,直至1965年退休。毕生从事林业的研究和实践,先后发表论文四十七篇,发现新植物三种,用其名作为植物名称的也有三种,并翻译出版了德人《恩格勒氏植物分类学纲要》。与曾任台湾中兴大学校长的汤惠荪(上海市崇明籍)、曾任福建农学院院长的周桢(丽水市青田籍)被并称为台湾林业学界的“三大元老”。

冯孟民(1931年—2012年)分子遗传学家。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克,两宋之交时期著名词人。

方雪雯,著名女越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陈函辉,明末抗清志士。为官时疏浚河道、建立书院,令地方称道。清军南下,先后投奔福王与鲁王政权,失败后投水殉国。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