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1)

刚写这些字的时候,题目是叫“文艺湖南”的。虽说一提湖南,世人往往想到“血性”、“霸蛮”、“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可我在湖南游走,总是觉得这个地方很文艺。这个感觉有点主观。所谓文艺,应该是自然、清新、纯真、雅致吧,说不清楚。可我笔力有限,怕写不出文艺的样子,又因去过几次,有些记忆串了行,就改成了这个平庸的“印象”。

橘子洲

到橘子洲去,最好是下小雨。很幸运,我赶上了一次。那是四月,因雨游人稀少,打伞漫步洲上,薄雾轻绕,空气清新,看橘树成林,闻橘花飘香,绿化带里有大片的杜鹃,红白两色花开正艳,两边湘江汤汤北上,大小船只往复穿行,令人心旷神怡。夏天不行,长沙天气热如蒸笼,洲上路边又无大树,一会人就晒得头晕脑胀。景致倒在其次,橘子洲是毛主席喜欢的地方。我知道这里,也是上中学时念了那首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老人家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经常来到橘子洲,畅游湘江、纵论国事,将少年意气赋予滔滔江水,十年后的1925年,毛主席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故地重游并写下名篇《沁园春·长沙》。现在毛主席手书的词已经刻在一块巨型石头上,飞龙走凤,挥洒飘逸。在他的诗词中,除了《沁园春·雪》,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了。虽不是寒秋季节,看不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但霏霏烟雨,也别有一番风味。让人遗憾的是,漫江碧透没有了,湘江水浑浊得如同黄河,不是因为季节,不同时间见到的湘江都是这个颜色。现在中流击水可能不行了,太脏。

毛主席说了,湘江北去,橘子洲也是南北方向的。从南到北,分别种着不同的竹子和树木。江边堆着许多沙袋,疑似防洪用品。因为这些东西,洲上近看就比较凌乱。我上的是南边的小洲,北边还有个大的,没有去过。南边洲开发的应该很早,有唐生智的别墅,还有个庙。北边矗立着毛主席的巨大雕像。那是一个头像,长发被江风吹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英俊潇洒文雅飘逸,但目光坚毅深邃,好像在峥嵘岁月指点江山,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说文艺,整个湖南,没有一个文艺过毛主席的。在写这词以前好几年,毛主席已经发表过万字长文《民众的大联合》,显示了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怀。

洲上人看着少,在毛主席雕像前却聚集了很多。虽然下着雨,还是有人在这里献花,拜祭毛主席。几个老人家拿的横幅都让雨打湿了,他们一直举着,还在唱歌。我倒觉得这里不是拜祭毛主席的好地方,这里的他太年轻了,应该是关爱和欣赏。青年毛泽东的理想已经实现,现在的湖南如他之愿,“芙蓉国里尽朝晖”了。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2)

雨天就是方便。出了橘子洲,还可以沿着湘江边上的甬道散步。新修了一个类似亭子的东西,叫“朱张渡”,说是南宋时朱熹到长沙访问张栻,两人讲学时过江的地方。张栻当过岳麓书院领导,是湖湘学派集大成者,而朱熹两次到此讲学,两人对书院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岳麓书院

到岳麓书院的时间很巧。头一天,前最高领导人刚参观过,沾了他的光,我看到的书院非常干净。湖南大学自己说,它办学承接于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所以是“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比京师大学堂还要早一千多年。我想,咱山东也在淄博办个学校,源头就从稷下学宫算起,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校史,争个全国第一。岳麓书院在湖大的院子里面,倒是真的。

我对这个书院的了解始于曾国藩年谱,他肄业于岳麓书院,“能诗文,名噪甚,试辄第一。是科领乡荐,中式第三十六名举人”,这里还是他的乙榜高发之地。其实曾国藩只在这里上学半年多点,以后虽也来过,参观而已。但是对于这个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当时被称为“完人”的曾文正公,书院还是收罗了他的名字。曾国藩对于岳麓书院是很尊重的,除了在这受过教育,他对这里的历代先贤非常敬仰。二十八岁中进士的他“十年七迁”,三十七岁官居二品,却不甘于词臣,“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他最敬慕的是文武双全的李泌、王阳明,而王阳明就在书院讲过学。其他有影响的人物,如王夫之、陶澍、魏源、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熊希龄、杨昌济等人,在书院呆了多久没有查究过,不管长短,“今天你以学校而自豪,明日学校为你而骄傲”,双方都做到了。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3)

岳麓书院大门悬挂着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出自《左传》和《论语》。我一直觉得这个对联有点吹牛,尤其是那个“惟”字,让别的地方人不太舒服,而且“楚有材”这话最早说的是湖北人。有湖南人解释,这里的“惟”是语气助词……呵呵。不过,前最高领导人在参观时说,湖南当得起这副对联。这是我从后来的报道上看到的。

岳麓书院面积不大,分为书院与孔庙两部分。主体建筑是青瓦粉墙,旁边的孔庙则是青瓦红墙,其中大成门、大成殿与崇圣祠用了尊贵的黄瓦,从高处看对照鲜明。风景是非常好的,到处是绿树鲜花,不乏名贵树木。一个水池里红黄两色的鲤鱼穿梭游动。虽然生机盎然,却又庄严神圣。书院里除了最高的御书楼和各种名字好听的亭子,还设了慎斋祠、船山祠、崇道祠、濂溪祠与屈子祠,纪念张栻、王夫之、朱熹、周敦颐等与书院有关的大儒与屈原。可能因为是新修建筑,里面设施比较简陋,这些大人物少有雕塑,只挂一张画像一副对联。院子里只有张轼一尊石像,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现在先哲吸引力不大,这些祠很冷清,就我一个游客,我能细细地观看,琢磨不认识的篆字。屈子祠很简单,小小房子里挂着一幅头像,手法粗糙,旁边有俩白木牌“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皆出于《史记》,字数还不一样。我疑惑他们为什么不写副对联,排列这么个东西,不伦不类。这个祠设在这里出乎意料。对这个有政治眼光和行政能力,而不是天天吹牛言行不一的浪漫诗人,我非常敬仰,感念他的家国情怀和完美节操,佩服他在文学领域的开拓创新,崇拜他对宇宙真理的终极追问,甚至觉得屈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白之类根本无法与其并肩。可他显然与书院无关。他是湖北秭归人,那里有个屈原祠,是故乡的敬意;后来自沉于汨罗江,相传是在岳阳,我没去过,但离长沙还很远。只能理解为对他的特殊崇敬了,可又这么随意简便。书院有一个历史馆,主要介绍书院的老师和学生,既有思想达人,更有政治强人,个个是能影响历史进程的名家巨擘,实践了书院“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从旁门出去,我坐在树荫下抽烟,来了一个衣装时尚的清秀男生,要卖给我他画的钢笔画,描绘了岳麓书院的建筑,印得还不错,二十五元,就买了一套。见这里买卖开张,又来了三两个学生,也是做这个生意,我也只好再买一点。孔庙里有几个人,院里立有香港人所赠的孔子行教像,有妈妈带孩子在拜孔子。大成殿里也只是挂了至圣孔子像和陪祀的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述圣子思画像,其他设施很少,与别处文庙相比有点寒酸,大成门对联曰“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进行了“潇湘洙泗”的自我肯定。作为一个山东人,每当看到异地把自己类比为“邹鲁”“洙泗”,还是有些自豪的。

岳麓书院有不少匾额和对联,一看就是大手笔,水平很高。其中挂在讲堂上“实事求是”的大匾引人注目,据说这匾引起了前主要领导人的极大兴趣,进行了详细了解。这四个字当代的中国人太熟悉了。毛主席说过共产党人靠实事求是吃饭。在所有政治类文章中,这个词不时被提起。这块匾1917年由宾步程题写,当时湖南公立工业高专迁入书院,时任校长写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一直保留至今。1916年至1919年间,毛泽东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对这块匾自然是非常熟悉,必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影响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在1955年的《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写道:“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赫曦台就在书院大门口。三十年前,意气风发的毛泽东不光去橘子洲,也经常来岳麓书院。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4)

凤凰

偶然间在地图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凤凰。偶然间来到这座古城,偶然间路过这店,都是在偶然之间,你会留下什么……

清澈的江水弥漫淡淡的晨雾,清新的空气中传来甜甜的味道,淡淡的脚印洒在长长的街道,石板街的两旁有着古老的故事。

晨晖薄雾,江风拂柳,夕阳斜照,夜色迷离……

在雨中,在梦里,在凤凰,还有你……

这不是我写的。这段抒情的文字,是写在凤凰古城一个叫“偶然间”的邮政代理点的墙上,这里卖邮票明信片,也卖沈从文的著作,还代写情书。主人无疑是个文艺青年,抒完情,他又在墙上做起了广告:……写一封信,留一片风景,寄一张明信片,多一份回忆;N年后,一张泛黄的卡片带给你的是生命旅途中一个美丽的驿站。抓一把泥土在手里,留一串脚印在路上,下一个目的地是……然后,他警告说:我可以容忍你的身材是假的,也可以容忍你的性别是假的,但是绝不容忍你的钱是假的!

这是我在凤凰古城驻足看的第一个景点。面对歪歪扭扭的字体,我想这算什么,卖个邮票还整出这么多事来?

昨天晚上我来到了凤凰,住在了沱江边一个旅馆里,能看到江水。说实话,住个店还是正规点好,这种小店同样价钱条件肯定差。别的还好,被褥很潮,找服务员说,她还不愿意搭理我。出门在外忍了吧,好歹人家没给我假币。

我是跟着沈从文来到凤凰的。在沈从文重新进入世人视野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湘西小县,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在国家腹地能出现边城,只能用中央政府权威尽失、行政能力低下来解释。地方实力派把持政治,大小军阀林立,这个湖南、四川、贵州相邻之地界线清晰、关卡森严,说边城并不过分。凤凰以前叫“镇筸”,因严防镇溪和筸子坪两地的“苗乱”而设立,带有极其明显的军事性质。此地的“筸军”是绿营另类,他们剽悍好斗,一言不合则拔刀相向,连曾国藩的湘军都不敢小觑。现在民族关系好了许多,可我在当地有个朋友,出口就是“苗子”“瑶古佬”,对少数民族非常蔑视。沈从文说,凤凰居民五千,兵士七千。我疑惑偏远之地这么多军队的粮草如何解决,后来看到资料,七千军士中战兵三千,四千为屯军专门种地,算是得到了一种答案。楚人好巫,湘西尤甚。赶尸、符咒、放蛊、落洞,还有重承诺轻生死的侠客风气,“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给湘西蒙上了神秘面纱。因为沈从文,凤凰就是湘西的代表了。

凤凰现在也叫“湘西名珠”,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它一直沉浸在浪漫的氛围。“山上盛开的鲜花阵阵幽香,轻轻的微风吹过你的脸颊,小巷深处飘散着小吃的清香,沧桑依旧的城门上记忆着往事。在小城淅沥的雨中,告别所有的忧伤,淡忘所有的忧郁,在小城寂静的深夜,忘记喧嚣的城市,回味尘封的记忆。” 它真的有这个作用么?“偶然间”邮政代理点的老板确实是这样写的。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5)

沈从文故居在中营街,它的邻居都是些花里胡哨的小商店,比如“偶然间”一类。故居陈列着沈从文的手稿照片等东西,介绍说这是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我看不出与北方的有多大区别,只是感觉很小。院小而人多,闹哄哄的。这个院子是沈从文祖父沈洪富所建,他出身湘军行武,介绍说曾任贵州提督,从一品,但在湘军中算不上名将,好象也没有封过子爵男爵之类,军功不大。在文贵武贱的清朝,地方的一品武官通常是不如三品文官如按察使威风的,所以他存在感很低。沈从文在《从文自传》说祖父同治二年二十六岁任过贵州总督,应该是记错了。带兵部尚书衔的总督虽也是从一品,哪怕是二品总督,可那是文职,极贵重的封疆大吏。湘军领袖曾国藩署理总督时已经五十,军功卓著封了伯爵的李鸿章四十二岁才署理两江,马新贻进士出身,四十七岁任总督,当时已经出类拔萃。同治三年攻克南京时,李鸿章才是个巡抚,名不见经传的沈洪富怎么可能提前一年当了总督?清代一个官名,能分出职、衔、缺、差的不同,再加上护理、署理、候补等名堂,能让人眼花缭乱,最主要的是贵州总督这个职务在乾隆年间已经废置。从《从文自传》中得知,我现在看的这个院子在他十七岁时已经出卖,得价三千,他却遭了“女难”,在辰州(今沅陵)被一个男孩邀请到家看其姐姐,然后作诗,白脸女孩子姐弟从被“恋爱”冲昏了头的沈从文手里骗去了一千多块房钱。

熊希龄故居位于文星街,比沈从文故居大得多,据说是苗族古代建筑格式。熊希龄是汉族人,反而沈从文有苗族血统。他是“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参加过百日维新,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对于熊希龄和也曾任过国务总理的唐绍仪,我经常分不清楚,有时分清楚了,一会又混了。就像在船上,我总觉得长江向西流,看指南针也没用。熊希龄是个爱国者,故居墙上挂着毛主席、周总理等领袖对他的高度评价。也有游客对他六十六岁娶女儿同学,海归教授、三十多岁的民国奇女子毛彦文的故事兴趣更大。

凤凰城中还有个湖南巡抚陈宝箴的纪念馆,上面说他当过凤凰厅道台。其实陈宝箴当的是辰靖永沅道员,治所在凤凰。凤凰当时设厅,是边远地区类似于县的行政区,而不论直隶厅还是散厅,长官都低于知府,道台品级却高于知府。这是个低级错误。陈宝箴除了是个维新派外,其成功之处在于子孙。陈三立、陈师曾、陈隆恪、陈寅恪、陈封怀这些赫赫有名人物都是他的后代,陈家被称为文化贵族、华彩世家。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6)

沱江两岸斜对着有杨家、田家祠堂,由两名高级武官及后人修建。田家祠堂的最早主人田兴恕及其子田应诏,沈从文作品中多有描述。田家祠堂大门紧锁,杨家祠堂熙熙攘攘。所摆设的,除了彰显主人的报国军功,还有富贵人家的用品。里面小戏台上,盛装美女拉了青年游客装扮婚礼,这是惯常的套路,不知道收费多少。

与暗黑老旧的故居相比,凤凰河街才是亮丽之处。沈从文幼时,这里有水路运输的码头,有出卖货物的商铺,有水车碾房,有吊脚楼上善作媚笑的白脸女子,河滩也经常作为杀人的刑场。当然,还有那个撑渡船的美丽精灵—翠翠。现在这些大都不见了,一枝独秀的就是各类商店。卖牛肉的,卖腊味的,卖银器的,卖烧酒的,卖姜糖的,规模大些的商店,尤其是首饰店,一定要请几个苗族美女穿了好看衣裳待客。我受不住诱惑,在一家书店买了张手绘凤凰地图,价格不低,实用性不高,比例尺似乎不对。街面上头缠大布的苗族妇人,手提竹篮向女士兜售鲜花,也有姑娘头戴美丽花环招摇过市。小木船坐着乘客在沱江游走,旁边就是吊脚楼。水边竹筏,上面站着几只鱼鹰,却并不作业,似乎只为展示。这些小船,必定要穿过几个桥,风桥、雾桥,走到漂亮的虹桥风雨楼下折返。江边有个白塔,也许不是《边城》里翠翠渡口旁那个了。这风景与江南相似,却比江南更质朴、更有山野风韵。也是,沈从文自称乡下人,曾经把凤凰叫做乡城的。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7)

入夜的凤凰河街流光溢彩,宛如仙境。除了有数的几家饭店茶馆,营业的大多数是临江的酒吧。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如印象湘西、边城故事、凤凰传奇、月亮之上,也有叫半醉人间、守望者和流浪者的。那天运气很好,天上有大月亮,倒映在江面,被波动的水折成明暗两色。我从南华门过桥到了沱江北岸,沿着江边走,到处是喧嚣的音乐。其实是很想进酒吧看看的,但一直提醒自己,那是年轻人的世界,你不能去了。从一条小道向里走了很短的路,已经没有电灯,也不见人影,黑黢黢的让人害怕。相比江边,这里仿佛另一个世界,与任何落后县城没有区别。明月却更大更亮了。沱江上有排石墩子连接两岸,当地人叫跳岩,白天走是没有问题的,可在晚上就有点悬,再加上水量也大,还是有危险的。却看到一群青年男女,借着月光大呼小叫走在墩子上,肆意地说笑。想想对年轻人来说也没事,万一掉下去,爬上来就是了,又不是冬天。

江边有些小饭铺,老板都很年轻,饭菜味道不知道,店面装饰得五颜六色。我怀疑这些老板与“偶然间”的主人差不多,既做买卖,也在体验凤凰韵味,不大像借此谋生的人,说不定哪天他们就跑了。

游玩湖南的经验分享(湖南印象 游记)(8)

夜的凤凰古城,就像沈从文营造的文学世界,“琉璃般透明纯粹,美得让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碎”。山、水、桥、楼、灯光、音响,既原始自然,又时尚张扬。其实人们也知道它的虚幻,知道它与沉重现实的距离,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苟且,虚幻一会儿也没什么不对,就当它是那个远方,来这里享受作家写出来的诗意。

我沿着沱江向旅馆走去。跳动的七色光闪烁在江面上。吊脚楼灯光昏黄,多年前,也许这里有个女人在痴等定情的水手敲门。高处酒吧的轰鸣越来越轻。不经意间,似有雨丝飘落脸上。抬头看天,虽然远处若有闪电,但当空明月尚在,彩云正归。

作者简介:Laoch,垦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