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童鞋都非常喜欢朗诵,但是想要真正让朗诵感染听众,可需要非常综合的语言功底了,而之所以大家的朗诵有时候会显得流于表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朗诵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昨天我给学员上课的时候,我们进行了经典篇目《青衣》的朗诵稿,因为之前的发声班训练以张力为主,内容偏向于声音力量,所以夸张的声音色彩是必须的,不然难以体会气息的弹性与声音的控制。

但是到了叙述性较强,不需要太激昂色彩的文稿中,回归自然才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这点说起来简单,然而播音学习者或者朗诵爱好者中,很大一部分就在这里存在问题,导致朗诵浮于表面,缺乏感染,过于展示声音。


怎样的朗诵更能打动人心(想要学习朗诵最重要的一点)(1)


所以我一直在跟我的学员强调,有朗诵爱好是很好的,但是千万要注意打好基本功,以气情声结合为要求去练习。

20世纪30年代初,夏丐尊等专家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工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

所以朗诵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义,丰富我们的内心。

我们知道,播音的创作依据是稿件,朗诵同样是对有声语言进行在创造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我们要用朗诵将作者描绘的画面与寄托的情感,完整的用声音展现给观众,这是朗诵最基本的要求,也恰恰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


怎样的朗诵更能打动人心(想要学习朗诵最重要的一点)(2)


在播音表达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备稿六步”,也就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对于文章理解到位了,才能让表达准确,这部分内容后面我也会再详细说明。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主题和寄托的,失去主题的作品就失去了灵魂,不论文字或朗诵。所以在朗诵之前,必须要熟读稿件,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然后运用声音有感情的朗诵。

“夏青杯”朗诵大赛评委虹云老师曾经说过:语言最重要的是讲真心话,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出发,找到符合内容的表达。朗诵在准备的整个过程中和舞台的表现方面,最重要的都是要强调这个东西,我们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要玩真的,不说形式,不说套话、假话和大话。“

其次,把握好朗诵中的语流节奏。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语流的重音停连等都是由内容表达的需要决定的,他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语速太快,会对听众的大脑皮层造成不间断的刺激,导致大脑皮层由兴奋转向抑制;语速太慢,会造成大脑思维状态的疲软,导致听者注意力的分散。只有快慢随语意适中表达,才能将文章的意蕴朗诵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我经常强调的“节奏感”,不能始终按照一样的语流节奏来朗诵,一定要生动灵活,让听众“身临其境”,这才能让你的朗诵具备感染力!

另外,语言的表达技巧也要合理运用。比如最为重要的“重音停连”,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复杂,下一期的声音课堂我会专门来为大家讲解。先需要注意的是,停连不能以标点为判断,重音更要注意声音的控制。


怎样的朗诵更能打动人心(想要学习朗诵最重要的一点)(3)


在给学员上课的时候我会以不同的重音停连分类与读法去进行训练,这块的难点在于不像字的读音有规定,所有的语流技巧都是随机的,服务于稿件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基本技巧,及时纠正错误,通过举一反三大量朗读培养语感。

总的来说,朗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我们想练好必须要对朗诵技巧加以重视和强化训练。清代文人曾说:“古者之于诗,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朗诵者在掌握技巧的同时 能够将感情投入其中,才能让文学作品焕 发出应有的光彩,释放出动人美妙的声音,最终给听众美好的视觉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