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这个个性鲜明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既经历过剧变,也陷入过循环,但却始终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演进,那么几千年来始终贯穿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到底有哪些呢?今天咱们就来梳理一下中国历史的几条主要脉络。

延续的文明

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字体演变成了楷书,三千年前的《诗经》今天读起来仍然押韵,祖先崇拜的传统与商周时期也大同小异,倘若古人穿越到今天会惊奇的发现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处事方式与当时相比并无本质区别,换言之中华文明的鲜明个性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未曾改变。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1)

殷墟甲骨文

人类历史上的其他古文明已经全部消亡了,如今的埃及人除了用金字塔发展旅游业外与古埃及没有任何关系,在被多次征服的过程中语言、文化、种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亦是如此,生活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并不知道苏美尔文明的存在,直到发现数千年前的神庙遗迹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里曾经存在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2)

古埃及金字塔

相较之下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可以说是文明的“活化石”,数千年来中国人的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始终未变,中华文明的惯性之强远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几乎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先例,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历史上出现过的现象可能会在未来重演,这便是我们重视、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原因。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3)

苏美尔王列表石柱

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性强与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之间可以通过地中海频繁交流,而中国西南面和西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浩翰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是荒漠和草原,于是甘英出使罗马只能无功而返,玄奘西行取经需要历经千辛万苦,同时也能够从侧面证明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的,青铜、小麦、牛、羊等中东、中亚文明的要素传入中国时,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早已形成。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4)

黄河

另一方面,黄河中下游地区十分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都位于大河流域,而黄河流域的条件是几大流域中最好的,黄土质地松软,只需使用原始的木犁就可以开垦出大片耕地,于是这里成为了孕育文明的绝佳地点,所以中华文明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文明,但是后发优势明显,很快就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早熟的文明

农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大规模分封制度的国家,周公创立的封建宗法制度不仅比欧洲早一两千年,而且在形式上也更加严谨有序。中国的青铜文明也是后来居上,这一点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上可以得到证明,其精美和复杂程度让任何地区的青铜文明都难以望其项背。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5)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鼓座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郡县制国家,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社会很早就出现了“现代化”,秦朝的官僚制度已经呈现出现代官僚制度的特征,包括清晰的职位界定、明确的报酬结构、专业的职能分工、合理的工作章程、流畅的沟通体系、正式的监察机构等。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6)

秦始皇一统天下

秦朝的理性设计在西方历史的角度看来是很“现代化”的,一千多年后西方才出现这样的体系,中国的文化特性和政治制度几乎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完全成熟,也就是说中国比其他地区更早地诞生出了现代国家的概念,可是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却骤然放缓,从秦朝至清朝,中国的思想文化基本还是沿袭先秦诸子,政治体制也是沿袭秦制,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这在历史上体现为朝代治乱兴衰的不断轮回。

中华文明的早熟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而中华文化保持稳定的原因也在于此,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加之周边国家的文化普遍落后,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对农业文明之外的文明形式并没有太多的探索欲望。

治乱的循环

虽然说中华文明延续不断,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周秦之变以及全球化,周秦之变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此前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封建社会,要特别指出的是用“封建”来描述秦始皇以后的中国历史是不严谨的,所谓的封建指的是封土建国,也就是周朝时期就开始实行的分封制度,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自治的小社会里,按照老子的说法就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与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时代类似,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庄园中,几乎没有什么横向的联系,也不存在可以纵向管理的权力。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7)

春秋列国图

秦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帝制时代,社会的运行发生了变化,小型的自治组织被打散后组成了庞大的共同体,朝廷的权力延伸到了社会的最底层,动员能力空前强大,所以周秦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另一个变化是全球化,即李鸿章所说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历史教科书中提到“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卷入了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使得社会的运行再次发生了变化。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8)

秦朝统一图

这两次大变之间的两千多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朝代更迭,一个王朝灭亡后很快会有一个新王朝取而代之,如此循环往复,朝代歌大家一定都背过,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世界历史的常态,比如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而英国王室的血统也延续至今。

固定的演进

中国的历史一方面在不断循环,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朝一个方向演进,这种循环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皇帝用一套秘书班底取代宰相或正式机构,之后这套秘书班底又演变成新的正式机构,而皇帝只能继续组建新的班底去取代这个新生的机构,这也是历史上宰相的官名不断变化的原因,从丞相到尚书,再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到内阁大学士,再到军机大臣。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9)

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与之类似,朝廷由于不信任地方官员,于是派出临时监察官员进行巡察,而这些监察官员逐渐成为了正式的地方官员,然后下一个朝代又会重新建立新的监察制度,如此周而复始持续了两千多年。

两千年的循环当中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政治技术的持续演化,以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为例,二者的关系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总体的趋势是皇权变得更重,而相权变得更轻,最终被皇权所取代,这种转变也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边陲的兴起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新兴政权都是起自边陲,在夏人眼中商人是东夷,在商人眼中周人是西夷,在中原诸侯国的眼中秦国是西陲的蛮夷之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但就是这个被视为蛮夷之国的边缘国家却最终统一了天下。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10)

夏商周三代图

到了汉朝以后这种情况形成了固定模式,基本上都是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占据半壁江山或一统天下,前者包括鲜卑的北魏、契丹的辽朝和女真的金朝,后者包括蒙古的元朝和满洲的清朝,这些民族有类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鲜卑、契丹、女真人都会剃去前额与头顶的头发,鲜卑有“八柱国”、契丹有“八部”、满洲有“八旗”,隋唐两朝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开国皇帝不仅拥有鲜卑血统,而且文化上也有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这在隋唐初期的政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光辉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五千年披星戴月的史诗)(11)

隋文帝杨坚画像

可以看出,边缘民族入主中原并非一时的特殊情况,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地理环境及文化特性有密切的联系,以上几条历史脉络始终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特性。

#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