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段诞生于延安的旋律

鼓舞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近日,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

特邀7位顶尖钢琴家

云合奏《保卫黄河》

耳熟能详的经典

《黄河大合唱》

由冼星海于1939年在陕西延安创作

《从延安出发》节目中

揭秘了整个谱曲的过程

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他熬了6天

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

1938年11月3日

音乐家冼星海

带着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

奔赴延安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1)

△年轻时的冼星海

1939年3月

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

寻找谱曲灵感

在延安的窑洞里

冼星海拉着词作者光未然

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2)

意犹未尽的冼星海

又找来当时渡过黄河的抗演三队队员

听他们复述黄河壮丽的景色

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

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时

他的创作灵感瞬间被激发:

“船夫号子就是黄河的声音

用它撞开《黄河大合唱》的门!”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3)

△冼星海在窑洞里创作《黄河大合唱》

有了灵感的冼星海

完全陷入忘我的创作状态

偶尔躺在床上沉吟一会儿

很快又继续工作

熬了6天

他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初步创作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4)

△《黄河大合唱》手稿

演出时没有像样乐器

他们用搪瓷缸、金属勺伴奏

1939年5月11日

在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纪念晚会上

冼星海亲自上台指挥《黄河大合唱》

这场没有几件像样乐器

甚至加入了搪瓷缸和金属勺的演出

却令“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5)

△冼星海(右一站立者)与鲁艺男生合唱部

冼星海的学生孟于曾参加演唱

回忆起当年的演唱场景,她眼含热泪

“当时乐队里只有几把小提琴、二胡

一把笛子和一个小小的手风琴

都是大家到延安时背着来的”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6)

没有低音乐器

冼星海就找来一个洋油桶

安上一个把和几根弦

大家克服重重困难

开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唱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7)

△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从此,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的歌声

在中华大地上处处传唱

这首歌也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使得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这场“隔空”同台演出

弥补了他临终前的最大遗憾

1940年

冼星海前往莫斯科

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进行音乐创作和后期制作

其间,遭遇苏德战争爆发

冼星海滞留苏联

饥饿和疾病击垮了他的身体

即便如此,在病床上的冼星海

依然完成了《中国狂想曲》等

一大批音乐作品和文论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8)

1945年,年仅40岁的冼星海

病逝于莫斯科

临终前,他在日记里写下最大的遗憾:

“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作曲家

至今没有看到我的交响曲公演过”

你们见过星海吗(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9)

当时没有被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

在冼星海逝世后

被无数的交响乐团传承、演奏

历久弥新

“中华民族的儿女呀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3日晚,《从延安出发》节目中

中国交响乐团重新奏响《保卫黄河》

这场首次与冼星海“隔空”同台的演出

弥补了其一生未见的遗憾

听,这一声声融入血脉的“怒吼”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

献给劳动人民大众……”

——冼星海

这首融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歌曲

直至今日

仍深深振奋着每一个人

来源: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