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少很少,对应要求苛刻的女子来说就更少了,三姑六婆就是古代女子所从事的工作的统称。这里姑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婆指的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尼姑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1)

尼姑,佛教称呼为比丘尼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

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道姑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2)

道姑是普通人对女道士的称呼但是道教并没有道姑这个称呼,正统道教的称呼为坤道

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称为乾道,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坤道。黄冠专指男道士时,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女冠。

卦姑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3)

卦姑是指专门给人卜卦或算命的妇人。

卦姑属宗教人士,以占卜、算命、扶乩等为业。

以上为三姑,下面我们说说六婆。

牙婆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4)

牙婆 是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持生计的,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歌童、舞女,常为人买卖人口。

牙婆:又称牙嫂,这是一种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这种牙婆既有专为府宅官方奔波,也有为富豪私家拉拢。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里曾说:府宅官员,富豪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将牙嫂的职业特征记得清清楚楚。后来直到清代,牙婆为人家买丫头、买妾仍盛行不衰。《红楼梦》中,贾府丫头犯了大错,就要叫「人牙子」带走卖掉,这种人牙子里,就有牙婆的一席之地。

媒婆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5)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男性媒人又称月老,而女性媒人一般称为媒婆或大妗姐,媒婆同时也是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

媒婆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此相互之间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长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家里有些什么人。因此,即使自己家里的儿女已长大成人,却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风俗造成了人们在求偶问题上的腼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开言明成了封建社会风俗的重要特征之一,直言问之等于愚昧无知,委托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时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一个媒人从中斡旋是最好不过的了。

师婆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6)

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

巫在我国起源很早,有男巫和女巫之分。男曰眺,女为巫。其中女巫称为师婆,大概在宋以前就有这样的叫法了;后来元.张国宾中有说:「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操著。」由此可见,师婆的叫法已是很普通了。而师婆尚有一个叫法,为师娘,这在明.陶宗仪的书中也有记载

虔婆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7)

虔婆,中国古代传统的女性职业“三姑六婆”中一种,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妇人,亦即是“淫媒”。

“老虔婆”是很难听的骂人的话,骂年老的妇女的。

药婆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8)

【1】是三姑六婆这些传统女性职业中一种。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而其中的药婆与其中的稳婆与师婆是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医疗人员。

【2】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最常使用的是“虫蛊”,即抓来一些五毒(蝎子、蜈蚣、蟾蜍、蛇、蜘蛛)将其放入一个罐子里,将罐子密封,埋于地下数天,任五种毒物互相蚕食,到时取出,里面活着的那个动物是什么就叫“什么蛊”,例如活着蜘蛛,就叫“蜘蛛蛊”。药婆利用这种蛊害人。

【3】现存意义上的药婆是在乡下或偏远地区专门卖药的女人。运用一些土法子和中草药给人看病,类似于赤脚医生,当今社会仍然存在。

稳婆

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是指什么(何谓三姑何为六婆)(9)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因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域及民族文化的不同,其有“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多种称呼,为属江湖“三姑六婆”之列。永安本地方言称小孩为“妹”,故谓稳婆为“妹妈”或“抾妹婆”。

稳婆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最初应形成于东汉时期。唐宋时期,稳婆做为一种职业已非常盛行。本地境内,乡民以贡川“大儒里”为中心,建庙祭祖、人丁繁衍,基本沿习中原文化,孕妇坐草临盆、婴孩落脐炙囱。稳婆踪影,已随处可见。

明清时期,永安稳婆这一行已相当普遍。她们一般在自家门口悬有招牌,上书“祖传某奶收生在此”的字样。小小燕城,稳婆多达十余人,十里八乡稳婆数量则更多。闽地稳婆都非常崇信观音,视临水夫人陈靖姑为行业保护神。在长期社会的发展中,稳婆这一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话。如她们称孕妇为“锁母”,胞浆(羊水)外溢为“报喜”,腹疼即将分娩为“挂喜”分娩为“才喜”等。

她们还把婴孩称为“头子”,男婴为“多头”,女婴为“添头”,胎盘为“儿衣”,脐带为“长命”,剪刀为“交脐”,草纸为“垫子”等。若是产妇或婴儿不幸夭折称为“归原”,接生工钱为“拆红”,赏银为“看好钱”,有钱人家为“高枕头”,穷人家为“草枕头”等等。永安稳婆和本地方言对孕妇的称谓,也极具闽中风情。

如她们称妇女有孕为“害喜”或“病妹”,怀孕则为“有身”、“有妹”或“大腹室”,临月为“顺月”,分娩为“生妹”,尿布为“尿贴”,坐月子为“坐月”,流产为“逿妹”,婴孩不分男女均通称“妹”。接生用的面盆为“杉罗”,澡盆为“桶坞”,净桶为“尿桶”等。这些语言体现着中原古风,现只能在一些古典文籍中才能寻到。

典故

永安旧时东郊马岭屴山,有一临水夫人宫。该庙始建年不详,明嘉靖间知县郭仁重修,现已毁。境内贡川亦有一座临水宫,至今善完好。相传,临水夫人名陈靖姑,又作陈进姑,为唐代大历元年正月十五生于福州。她幼时天性聪颖。后得仙人教化,懂符箓之术,能驱五丁,成年嫁予古田刘杞。

陈靖姑在乡时曾持剑数斩大蛇,为民除害。事闻于朝,惠帝封其为“顺懿夫人”。又传,后唐皇后难产时,陈靖姑幻化前往运法助生,使皇后平安产下太子。皇上闻奏后大喜,当即敕封她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大奶夫人”,并在福建古田为其建祖庙。因屡有灵迹显应,各地竞相效仿。据说,陈靖姑二十四岁那年,是为百姓抗旱而毅然“脱胎祈雨”,因身体虚弱而卒。临死自言:“吾死必为神,救人产难。”因此,她逐成为闽地最著名的“专保童男童女,催生护幼”的助产神。世称临水夫人、顺懿夫人、大奶夫人、陈夫人等,永安传统民间尊奉她为“顺天圣母”或“注生娘娘”。

永安本地稳婆和产妇所祈拜的另一位助产护生地方神为“洪公法祖”。传统民间传说,洪公为旧县二十九都洪田人。他精通药理、尤长妇科,在家行医时乐善好施,为人治病救命从不计较酬银,惟生性喜食鸡腿。永安洪田热西、霞岭等地建有多处“洪公殿”。乡民生病,孕妇求顺产,稳婆求庇护等,均有求必应,但一对鸡腿是不可少的。“洪公法祖”这位精通医术、助产护幼、救人危难,不要红包的地方神,在乡间的名气还大过临水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