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8岁的青春文案(过春天是90后的青春故事)(1)

《过春天》:哪件事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少女成长,跨境走私,陆港社会百态,原生家庭之痛,3月15日上映的电影《过春天》十分硬核,这部电影中的青春,真实且别致。

人流涌动的深圳与香港海关关口,是16岁女孩佩佩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她与闺蜜阿Jo约定在圣诞节时一起去日本看雪。少女的梦想需要钱为支撑,为此,佩佩提前踏入社会,为挣钱在每天上下学的途中走私手机。危险的兼职里,她原本平静的生活越来越失控和精彩,她的人生也似乎越来越通达。

平凡少女的犯罪之路

素色校服,利落马尾,中学时的佩佩,和大多数青春期的少年一样,上课害怕迟到,时不时与父母争吵,内心藏着自己的秘密,有着对远方的憧憬与无畏。

佩佩的父亲是香港人,住在香港。母亲是大陆人,佩佩与母亲住在深圳。佩佩拥有深圳香港双重身份,但在港读书,写繁体字。父亲能陪着她吃饭,却无法和她生活,母亲说着普通话,两人住在一起,一个想去西班牙,一个想去日本。

灯火万千的香港没有佩佩的立足之地,安静如常的深圳家里,也安放不了佩佩的生活。

生活于两个气质截然不同、充满割裂感的城市里,佩佩的对身份的认知,家庭的认同,情感的寄托都处于摇摆不清的不明朗地带,青春的迷茫、执着与大胆无畏,共同在走私的故事里,上演了一出好戏。

片名《过春天》看似浪漫美好,实则是走私货品的水客之间行话,意思是顺利通过海关闸口,给同伴报个平安。

佩佩的学生身份,让她在面对海关检查时,一次次的顺利通过。她的“走货”能力愈加受到走私团伙老大的赏识,但她也在一步步地迈向危险的深渊,自己却浑然不知,直至捅出了大篓子。

佩佩带的货越来越多,一个雨夜,她不小心将手机摔碎,为修手机走入鱼龙混杂的手机城,遭人围堵,阿豪及时伸手解决;犯罪团伙老大“花姐”欲让佩佩走私枪支,阿豪极力反对,佩佩却颇有成就感;直至佩佩意欲躲过花姐,“用身体捆绑手机”,导致取保候审。

为了能多带货,阿豪在佩佩身上绑手机的片段,被誉为“最佳情欲戏”典范。

安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的小屋里,红绿光线透出朦胧的梦幻感,小心翼翼贴近的两人,在胶带声的撕扯中,肢体局促不安,汗水混着荷尔蒙涌出额头,内心大乱的两人安静的做着“用身体走私手机的大事”,没有亲吻与拥抱,暧昧情欲却满溢银幕。

这种暧昧不清,是佩佩对阿豪的情感,对家的认同,对深圳与香港的感受,更是每一个身处青春期女孩的悸动迷茫。

港深两地的暧昧气质

“《过春天》用掷地有声的叙事突破了电影边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推动女主角在穿过香港与内地实体边境的同时,也完成了步入成年的情感跨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如此说道。

影片采用粤语对白,描摹出许久未曾在影像中见到的香港深圳两座城市的特色。都是汇集了天南地北过客的城市,香港的物资需要深圳供给,香港比深圳更加繁华梦幻,更加国际化,两个城市在身份上,既有天然的亲切,又互为隔离。

《过春天》以并置手法,客观的展现两座城市,这是女孩成长后的社会背景,深深受它影响。

充满淡蓝色调子的影像里,《过春天》里人物鲜活,节奏明快,视听语言创新有劲。

深港地铁的窗外是飞驰而过的风景,学校门口是害怕迟到奔跑前进的佩佩,大街上,佩佩与Jo赶着去参加聚会,躁动不安的青春里,佩佩不停前进,极有律动感。

片中的香港部分多是手持摄影,手持带来的呼吸感加快了影片的节奏,体现出城市森林的拥挤与压迫,带动观众以第一视角感受主人公情绪。

深圳则以静止为主,力求展现人物乏味的生活状态。

这两种摄影方式既是城市气质写照,也是佩佩内心的外化。

佩佩过海关时的定格剪辑与动感音乐使得片子有了新颖洒脱的气质。

想去日本看雪,与阿豪暧昧,和母亲吵架,找父亲求安稳,尤其是走私手机事件等类型化叙事极大的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一次次的事件中,安稳与不安的挣扎里,佩佩在悄然成长。

回忆18岁的青春文案(过春天是90后的青春故事)(2)

成长需要自己去体会

“The Crossing”是《过春天》的英文名,是“跨过”,也有“十字路口”的意思。片中的三位主人公,佩佩,阿Jo,阿豪,也都获得了彼此的成长,阿豪的重情义,阿Jo的敏感,佩佩父亲的无奈,母亲的麻木,花姐的能干世故,鲜活立体的配角成为影片的一大特点。

影片开始,佩佩想攒钱不得不去餐馆打工,Jo富有的家庭给了她充足的经济来源。阿豪是佩佩闺蜜Jo的男友,他领着佩佩入门,两人共事的过程中,也慢慢产生了超越友谊的暧昧朦胧情感。

随着阿豪从喜欢阿Jo到佩佩,两个女孩开始逐渐撕下了面具后的另一面。阿Jo的家里父母更爱弟弟,佩佩的父母关系并不正常,厮打在一起的两人从互相约定去日本看雪,走到剑拔弩张。

在走私货物被警察发现,闺蜜阿Jo因为阿豪离自己远去,与阿豪暧昧又分开,母亲去西班牙的梦想破灭,嫌弃又理解母亲的过程中,佩佩在生活的困顿里,变得清晰明朗,明白了成长必须由自己承担。

以美好开端的愿景,结尾不尽如人意。失意时,人更能反思自己的行为,珍惜已有的一切。佩佩家里发生的变故,逼着她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走进成人世界。

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我们既渴望别人给予温暖,却也忍受着他人带来的伤害。如同被困在鱼缸里的鲨鱼一样,舒适却没有自由。走向成长的路,难两全,得靠自己。

没有伤春悲秋式的个人情绪展现,不矫揉不造作,《过春天》以严肃真实的态度关照着现实社会,青春片的类型里融合了犯罪元素,导演白雪两年多的实地调研,也为影片增加了社会学的文本价值意义。

阿豪曾带着佩佩爬上山顶俯瞰香港,无畏的高喊:I’m the king of Hong Kong。

后来,佩佩带着母亲也爬到山顶,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繁华之城,被雾气笼罩,真实的存在着。母亲感慨:这就是香港啊。

究竟香港是什么样子?佩佩母女两人以他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明白了本质再次前行,更有力量。

片尾,佩佩将养在水缸中的鲨鱼,放归大海,她选择了与自己和解,这段日子,让她度过了青春,经历了成长,那你的成长又是在哪个瞬间呢?

回忆18岁的青春文案(过春天是90后的青春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