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因淡水资源丰富,在有着“千湖之省”称号的湖北,水产养殖一直是这里一项重要产业:淡水鱼、螃蟹以及目前最著名的小龙虾。家住湖北鄂州沙窝乡的张成和丈夫彭超经营着300亩水塘,从事小龙虾养殖。两年多的时间以来,两人一边养一边制作了大量关于养殖心得的视频。而在网上,他们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塘主晨晨”。今年,由于市场行情以及之前的疫情原因,两人并未投放虾苗,小龙虾养殖在两人的视频中也不再是主角,一家19口人的日常生活记录成为目前45万粉丝“催更”的主要目标。

边学边分享小龙虾养殖技术

在湖北,小龙虾养殖已成为一项代表。对不少年轻创业者来说,养小龙虾在过去几年也是一个可赚钱的好项目,对90后张成来说也是如此。

2018年,因家人身体原因,张成与丈夫彭超回到了位于湖北省洪湖市的娘家,短暂居住了1年。在家期间,两人开始了小龙虾养殖生意。在此之前,张成还是一位普通打工者。虽然从小长在洪湖畔,身边的人也都是水产养殖高手,但对张成来说,小龙虾养殖的确是从零开始。

第一年,两人在村附近承包了10亩水塘开始小龙虾养殖。面积并不算大,一方面是因为两人是第一年养殖,不敢“步子太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水产养殖产业已经饱和,想找大规模的水塘承包十分困难。

从零开始的不止小龙虾养殖,还有两个人的视频拍摄。在丈夫的提议下,两个人决定将小龙虾养殖的过程拍摄成视频传到网上,与网友分享养殖中发生的趣事,以及养殖心得。用张成现在的话说,当时就是一边学着养一边拍视频分享。

养小龙虾失败的(塘主晨晨今年没养小龙虾)(1)

早期视频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受访者供图

“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养,属于一边学习,然后一边拍摄经验分享给大家,因为当地有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会在我们创业初期给我们很多指导,亲戚朋友也几乎是手把手教,所以我们第一年养殖很顺利。”

另一边,关于养殖心得的视频内容也几乎是跟着小龙虾长大同时更新。从有机肥到喂食,从小龙虾收获到烹饪前的清洗,塘主晨晨的粉丝也慢慢从零增长至5位数。

价格走低后考虑换新养殖项目

由于2018年小龙虾行情很好,加上两人在亲戚朋友的指导下第一年的虾品质不错,两人收获不少,同时也觉得能继续靠着小龙虾养殖作为家庭收入来源。于是在2019年,两人从洪湖回到鄂州,跟朋友合作承包了300亩水塘。

扩大养殖规模的第一年,两人却“碰了壁”。张成记得,从2019年小龙虾上市开始,市场行情就不太乐观。相较前一年,价格低了许多。

“一般从3月开始投虾苗,最早一批在4月底就能上市,像2018年小龙虾刚上市的时候,价格能到每斤30元,但在2019年,同期的价格基本少了一半,每斤只有十几块。”

到了今年,小龙虾的价格依然没有起色,加上此前的疫情影响,两人今年并未投放虾苗。“主要是效益比较低,会考虑更换养殖品种,因为我们承包的300亩水塘条件还算不错,养殖肯定还是要继续做的。”

2018年是两人小龙虾养殖的第一年,也是开始视频拍摄的第一年。当时的视频几乎围绕小龙虾养殖,偶尔出现一些日常生活的记录。但从2019年开始,搜索小龙虾关键词,更多的则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在张成一家人餐桌上。

塘主晨晨是第二个名字

截至目前,塘主晨晨在西瓜视频平台拥有45万粉丝。这个账号平时的运营负责人是张成的老公彭超,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他还负责着视频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张成出镜,彭超负责幕后,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视频团队一直并未增加人手。

养小龙虾失败的(塘主晨晨今年没养小龙虾)(2)

夫妻两人一个出镜一个负责幕后。受访者供图

说起名字,塘主晨晨四个字浅显易懂,也直接能与当时的视频内容所关联。但事实上,在两人开始制作视频时,名字其实并不是这个。水乡老四,这个账号最初是以张成丈夫的名字来命名。

彭超告诉记者,因为在家中行老四,朋友都叫他四哥或直接喊老四。结合着湖北水乡的特点便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但其实视频内容里都是她出镜,后来觉得名字还是要跟内容关联度高比较好,就把名字改了,当时是2018年4月份,距离我们开始做视频也就不到两个月,之前的名字估计大家也都不知道。”

说起账号建立,彭超记得自己从2018年以前就关注了自媒体领域,当时比较多的是文字和图片,他自己的原计划也是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但在2017年下半年,他发现以短视频形式自媒体开始出现,便想着直接用更直观的视频来呈现。

19口大家庭的故事“涨粉”更快

相比初次接触视频拍摄时的放不开、不好意思,张成觉得自己变化很多。最直观的是,视频里的自己自然了很多,看起来也自信更多。除了经验积累,她觉得也与现在的视频内容有关。

在如今塘主晨晨的视频内容中,张成更多时候是以宝妈、女儿、姐妹的身份出现。视频中,她不再需要讲解小龙虾怎么养殖、怎么喂料,更多的时间里她讲的是家庭生活。一顿饭、一件生活趣事都能成为视频的主题。

张成一家人住在位于鄂州市东部的沙窝乡草皮村,是一个19口人大家庭。据张成介绍,因为兄弟几人在成家后并未搬出单独居住,随着孩子出生,大家庭里的人口慢慢增加。即便是在家庭人口较多的乡村,19口人的家庭规模也算得上独一无二。

养小龙虾失败的(塘主晨晨今年没养小龙虾)(3)

一家19口人住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2018年8月我们从洪湖回到鄂州这边,然后视频内容的画风也就有了变化,当时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一起住,然后生活很和睦、很幸福,其实挺难得的,就想着通过视频记录家庭生活、妯娌之间的一些有趣的事,没想到比之前的更受欢迎”。

张成记得,到2018年8月,视频账号运营4个月时间,粉丝总量超过40000。但在视频内容转变后,后台粉丝的数量也增长得更加迅速,开始时每天就能增加10000粉丝。直到今天,塘主晨晨播放量最高的一个视频还是夫妻二人刚回鄂州时拍的第一个视频,记录着一家19口生活的点滴。当时视频上传后,播放量就达到100万点击。

拍摄家庭的日常让张成也轻松不少。比起分享养殖技术时因需要反复确认内容导致的紧张,在这种记录家长里短的视频内容里,自己也更随意一些。一般拍摄一遍就可以,一家人在镜头前也并不拘谨,这些似乎也是网友喜欢看的。

两天带货60000斤秭归脐橙

张成在三农内容领域如今已经算小有名气。她也会偶尔接到邀请参与一些有关三农、扶贫的直播。45万粉丝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真正让张成感到网络力量的是近期帮助种植户销售秭归脐橙。在实地考察、拍摄后,两天时间里卖出6000单,共计超过60000斤脐橙。

“当时是一个粉丝私信我们,他自己是搞果树种植的,因为疫情原因,湖北宜昌的秭归脐橙卖不出去,很多果农都发愁滞销的事,他就问我们能不能过去直播帮着销售。”

在实地考察后,张成带着两个嫂子在果园里开起直播,同时也制作了不少助销秭归脐橙的视频。

养小龙虾失败的(塘主晨晨今年没养小龙虾)(4)

此前塘主晨晨通过直播帮助销售秭归脐橙。受访者供图

而对张成自己来说,前往秭归的这趟直播也让原本生活在平原、水边的她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大山上成排的果树、从高到低的梯田,以及为滞销农产品发愁的果农们。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帮助“带货”,但她觉得如果以后有机会,自己也非常愿意继续参与。

“现在拍视频时,哥哥、嫂子们也会帮着给我们出主意,比如什么季节有些特色蔬菜,一些民俗节日里的准备等,都是我们生活里随时发生的事,我们也高兴能分享给大家”。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项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