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飞船同游太空的,还有156克由“辣椒院士”邹学校培育的辣椒种子。而这些种子,来自湘阴县樟树镇。

樟树港辣椒,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辣椒界的爱马仕”之称。可人怕出名猪怕壮,一车车冒牌辣椒运进樟树港“洗澡”销售,假冒泛滥,近日来关于樟树港辣椒维权的新闻屡见不鲜。

傍大牌的现象在农业品牌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大家看到的是搭便车得到的短暂获益,看不到的是对整个产业长远向好发展的阻碍。

有着高溢价值的品牌农产品该如何更好地引领产业发展?面对横行的假冒伪劣者,是堵?是疏?还是听之任之?如何探索出一条有价值、有实操性且可持续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之路?

“冒牌”背后的产业利益分析

以樟树港辣椒为例,2020年以来,作为地理标志持有人,樟树港辣椒产业协会通过委托,收集了500多个商家假冒“樟树港辣椒”的证据,经法院调解、判决的案例有100多起。可即便赢了官司,“冒牌”依然屡禁不止。在农参君看来,这背后的驱动力,当然是可观的收入。

“爱马仕”辣椒有什么不同吗?简单来讲:

1.它的价格是普通辣椒的近百倍。樟树港辣椒核心产区文谊新村能卖到300元/斤,而北京新发地价格行情显示尖椒最高价3.5元/斤(6月30日数据)。

如何通过抽样鉴定辣椒损失 300元斤辣椒被冒牌(1)

2.它来自千年古镇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自清道光年间传入湖南,闻名起源于晚清名臣左宗棠。

3.全球只有4个自然村可以种,种植地非常珍稀。湘阴县樟树镇具有辣椒生长绝佳的“一江一港二湖”的自然生长环境。

4.生长期长达200多天,产量稀缺。头批的樟树港辣椒是最优质的,产量极少,一亩地也就能产7两,500亩地的樟树港辣椒,最多也就能产200公斤的头批辣椒。

有人曾根据樟树港辣椒的价格算了一笔数:3斤樟树港辣椒=1瓶43°飞天茅台;1颗牙签大的樟树港辣椒=7元钱。更为直观的经济数据是,樟树镇没有一个工业企业,就靠种辣椒,人均固定存款在银行里是1.9万元,全县排第一。

据当地人介绍,真正的樟树港辣椒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但市场上号称是“樟树港辣椒”的却足足有20万亩的面积。“冒牌”者即便卖不到200、300元一斤的价格,贴着“樟树港辣椒”的牌子,也可以有高于普通辣椒十几倍的售价。

樟树港辣椒声名远扬、供不应求,在邹学校院士看来,市场上需要这样的高档辣椒体现人们对消费的需求,这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应。“冒牌”者正是看到了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的渴求以及这种市场缺口,即便要吃官司,为了利润也选择造假。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地理标志是地域特色产品的“品牌标签”,既代表着极高的产品品质,也是区域文化的承载者。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在发达国家,每新增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可带动相关行业就业增加0.08%,产值增加0.32%。地理标志产品为欧盟农业贡献了10%的GDP,每年超过200亿欧元。从品牌溢价幅度看,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价格普遍较同类产品翻番,其中葡萄酒平均增值幅度可达2.85倍。

说到底,不管是洗澡椒,还是每年都在风口上的洗澡蟹(阳澄湖大闸蟹)、洗澡大米(五常大米),证明了品牌是产品市场认可度的有力保证,是质量的象征,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可以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但品牌不是万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侵权行为在所难免,尤其是越知名,越容易被假冒,为了不让金字招牌被透支,就得探索有效的保护路径。

拿什么来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重创建、轻保护”“重营销、轻管理”是地理标志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冒牌”横行,各地也在探索不同的保护模式。

(1)堵:加强监管

对假冒伪劣者进行制止、打击是目前地理标志持有人普遍采取的一种措施。全国各地报道的维权事件也比较多,去年“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库尔勒香梨”接连维权引发的广泛讨论,给很多地标从业者在如何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方面带来思考,维权的目的是维护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但绝不能去恶意维权。

一方面,堵也要有度。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2020年开始,在樟树港辣椒休市期,一口气起诉了长沙百余家餐饮企业,已诉讼的190多件案件,胜诉率为95%。法院根据店铺大小、侵权获利等情况判赔3000元至20000元不等。但在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甘元春律师看来,“樟树港辣椒作为一道菜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如果餐馆都不推这道菜品了,樟树港辣椒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机会也就少了,这个辣椒也就式微了。”换言之,农产品与餐饮业对抗博弈而非互惠共处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品牌的推广和发展。所以如何在维权中求共存,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如何通过抽样鉴定辣椒损失 300元斤辣椒被冒牌(2)

另一方面,堵也确实有难度。很多地理标志产品的持有人是协会,非盈利组织,想要维权,却缺人、缺钱、缺精力,取证难、成本高、周期长、赔偿低的困局难以打破。比较典型的维权难题是网络销售渠道,标注地与实际发货地不一致,知道是蹭名牌,却因为要协调多方面导致周期拉长、难度加大,很多就不了了之。

面对这种维权的困境,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推出的“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这种专属“责任保险”,对“地理标志”所有方因被侵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取证费用、诉讼费用等提供风险保障,支持主动维权、积极维权,转移维权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起到保护地理标志使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东台西瓜”“千岛湖鱼”“仙居杨梅”等知名农业品牌已经引入这种保险机制,加强了相关企业做强做大“地方名片”的信心,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2)疏:探索副品牌

尽管很多地方对蹭名牌、搭便车这些行为进行各种方式的警示、维权,依然是泥沙俱下。“堵也堵不住,不如疏一疏”,但如何来疏,又成为新的难题。

再说回樟树港辣椒,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探索的一种方案是:授权仿冒农产品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副品牌”,“樟树港辣椒”是地理标志正确用法,但可以给那些确实是樟树港种子种出来的,外观和口感接近的外地仿冒辣椒一个名字,授权他们使用一个类似于“樟树小青椒”这样的副品牌。

正牌和副牌并行发展,这在当前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尚无先例,农参商标品牌专家张森老师认为,樟树港辣椒 图形是一个整体,不管是谁,未经授权,都不能用这个图形。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认的是樟树港辣椒,而非某个副品牌,因此,也就难以达到排除侵权的目的,副品牌也就没什么存在价值。

农参君查阅资料发现正牌和副牌的双牌发展策略在拉菲酒中应用比较成熟。

如何通过抽样鉴定辣椒损失 300元斤辣椒被冒牌(3)

副牌酒又叫二军酒,指的是一个酒庄使用品质达不到正牌酒要求的葡萄所酿制的"副产品",用于满足人们对正牌酒"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焉"的遗憾。拉菲的正牌酒是拉菲古堡,又叫大拉菲,副牌酒是拉菲珍宝,也就是小拉菲。大拉菲用的是30年以上的老藤酿造,而小拉菲用的则是不超过30年的葡萄藤酿造。虽然原料有差异,但受益于正牌拉菲的市场美誉度,副牌酒价值也比普通酒要高出不少。

拉菲的正副品牌经验是否能应用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来?在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管育鹰看来,在现代科技的运用下,原先地理标志产品所具有的质量、特性均有了量化可能性从而具备了可复制性。如果基于品种权人许可,那么在原产地外生产的也可以拥有近似甚至相同的品质的产品,是否能使用原有地理标志呢?依据目前的地理标志保护相关立法肯定不行,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当地相关产业的管理者来说,对地理标志产品有必要科学划定产区,对传统发源地与扩张后产区的产品适用有区分的地理标志,施以不同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结语

真假难辨,以次充好,是很多特色农产品共同面临的问题。但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地理标志产品到底该如何保护,一个重要的遵循原则是“做自己”。

这种坚守自己,对于生产者来讲,要以“五好品牌”的理念来引导生产,也就是好人用好品种,采用好的技术,种出好的产品,卖出好的价钱,这是产业发展最好的“捷径”,对于拥有地理标志优质资源的地域,外地人都慕名而来想要通过“假冒”分一杯羹,本地人有什么理由不踏实守好这份财富,用过硬的产品品质来站稳市场呢?

外地人可以用相同的种苗,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但每一份地理标志产品所在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温光水气热等小气候,这些是没有办法复制的,是独一无二的,越是被模仿,越是要坚定。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知识产权持有人可以先做好消费者教育,让消费者知悉到哪里、怎么买、怎么辨别真的产品,使消费者具备识假辨假能力,然后再通过合理授权或者打击侵权,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兴旺,地理标志产品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利器,不仅要靠法律来保护,也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力量探索更加有效的长远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东台西瓜”摘下全国首单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

[2]红酒微讲堂:大拉菲和小拉菲的本质差别在哪里?你知道吗

[3]你好老湘:“樟树港辣椒”遭遇维权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