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瑞峰

古代文人笃信饱览名山大川可“养吾浩然之气”,于文有助,故多愿出游,且对钟爱之地,不惮远劳,又游必有记,无意之中为丰富中国游记文学创作贡献了一己之力。对于声称“不动探幽兴,何能吟好诗”“我生好入名山游,足迹踏遍海东头”的晚清高密文人孙凤云来说,亦是如此。

孙凤云(1837—?),字瑞庭,别号半楼、半翁,自名其居曰“诗话轩”“忆旧斋”“耕读堂”等,长期学诗于“高密诗派”的传承者单永安。孙凤云著有《耕读堂集》,内容丰富,内收《游崂纪合编》一卷,是他继同治年间初游崂山之后,间隔十余年,于光绪己丑年两游崂山的收获。

在三游崂山前后,其实他还到访过不少名胜之地,比如泰山、趵突泉、古历亭、大明湖、大珠山,还有邑境内的五莲山、东陵文昌庙等等。这些都有诗或文记之,但皆零散,不成卷帙,不能和游崂山所记相比。

孙凤云初游崂山是在清同治癸酉年春,因属略观,故所记有诗无文。“胜境何年能再到?”作者因初游崂山仅略观而游兴不得足,故有此一问;而这一答要到十几年后的光绪己丑年。光绪己丑孟夏他再游崂山,时间是该年四月四日至二十五日,有二十一天,是邀潍阳友人韩华三偕行。因系再游,故于游行路线可谓轻车熟路,游兴甚浓,且胜景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这二十一天里,作者“按日计程,缓步当车”,举凡峰峦泉壑、宫观寺院以及茂林修竹,多登临赏玩。其中如华楼、太和观、太平宫、华岩庵、明霞洞、上清宫、八仙墩、太清宫、八水河、龙潭湾瀑布、白云洞、神清宫诸游处,他不吝笔墨,或咏之于诗,或记之以文,精摹细绘,声色并具,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位于八水河上游的上清宫现为青岛崂山区国家森林公园,为崂山胜景之一。当年孙凤云初来,但“见殿宇倾圮,房廊摧折,荒凉冷落,不堪寓目。骚人逸士,亦皆裹足”之景象。因有诗咏之:“深山不见寺,隔水但闻钟。势急岩边瀑,寒生涧底松。阴云埋殿碣,古瓦落晴峰。惆怅兴衰意,何堪寻旧踪。”

十余年后他再来游,所见境况已是“殿宇壮丽,厢廊光华,以及客舍道房,亦皆布置尽善,焕然一新,而其道人肃宾雍容,各有仙风,非复前时之粗鄙莽撞比也”。

游崂山,八水河不能不游,龙潭湾瀑布不可不观。八水河位于一山庵下,“潮落潮出,乱石丛杂,或欹或立,形如白马。此地海潮与河水相冲激,急湍奔流,喷雪飞霜,形容不尽。南望岛屿,浮沉出没,与波上下。渔舟钓艇,往来如凫。波心翠羽,啁啾荡漾,亦奇观也。”写河之美醉人。龙潭湾瀑布在山庵北,气势壮观:“两面奇峰,高插云天。中夹深涧,水激石撞,万派声喧。仰视青天,长如一线。遥瞻双峰开处,赑顶巉截,壁立千仞,泉流直下,如银龙横飞,雪练倒挂。”后缀有诗曰:“海曲万山攒,中是百丈泉。直如千尺练,飞下一条天。雪势喷寒窦,雷声带湿烟。时逢采药者,疑是武陵仙。”

游崂山欲观海上日出,常不能如愿,若欲一睹海市之景更是难乎其难,而孙凤云由崂山道人陪游山间时竟偶然巧遇之:“见巨浸中,重峦叠嶂,嵯峨参差,有峰插云霄,壁立海面,横亘南北,绵延约数十里。楼台林木,城郭市廛,若隐若现……倏尔又变沙碛一片,隐约中有村落数处。移时随风变灭,但见晴日空明,海天寥阔,仍复汪洋波浸矣。”

《聊斋志异》中有“山市”一则,但那是作者蒲松龄借他人之口写出,而非亲见,相比之下,蒲松龄的后辈乡邻孙凤云无疑要幸运得多。

孙凤云第三次游崂山时间是光绪己丑十月初八至十一月二十,长达四十二天之久,刚好是上次来游所用时间的两倍。尚在胶州客邸之时,他便“东望二崂,如在咫尺。青山明净而如妆,绿水澄清而若练。西风飒飒,落叶萧萧,较之春游,倍觉神爽”“一路红叶,满山丹枫,夺目艳丽,不减春花”。秋日景更胜,曾高吟“两度游兴犹未足,更欲秋山看一周”的诗人乘兴而来,兴尽而去,自无悬念。

崂山历代掌门(晚清高密文人孙凤云与崂山的夙缘)(1)

孙凤云早闻九水之名,亦知自一水至九水各具奇观,惜当年游崂山时不得览九水全胜,此来当然不容错过,所以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奔九水而来。一水景绝:“山庵两处,跨水而居。红叶绚缦,翠竹交加。峰头怪树,石罅仙葩。飞泉倒挂,玉屑散沙。”三水峰怪:“南面一峰,蔚然秀起……西面一带峭壁,横亘数丈,下注深潭。”四水奇险:“飞泉散乱,无渡可寻。南有石,名‘玻璃板’。悬岩下,侧铺白石如板,凿成足窠……稍有不慎,即坠深潭。”

其他各水亦各具特色,他写有《游九水》五律一首:“河曲九回转,蜿蜒势吐吞。两条峰对峙,万派水争喧。声若雷霆怒,清如霜雪喷。自从开异境,名擅两崂尊。”

此外又有内九水,地名“鹰阿涧”,玉鳞口瀑布即在其上。此瀑布与龙潭湾瀑布一北一南,为崂山有名的两大瀑布。孙凤云此前游两瀑布,对前者评价:“自山腰至麓,乱石层叠,累累如阶级然,故跌宕澎湃之势,跳珠溅玉之形,较龙潭湾尤胜。”这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

前游龙潭湾瀑布,孙凤云曾遗憾没能在正对瀑布、可坐数人的宽平石台上掬水煮茗,稍品清味,此来得遂其愿。

两游龙潭湾瀑布皆在晴日,那么雨后瀑布又如何?孙凤云有幸观之后如是介绍:“坐石北望,见瀑布三道奔流而下。烟雾蒙蒙,直塞青天。珠玉滚滚,散落碧潭,势如潮涌,声若雷鸣,真奇观也。”

崂山巨峰又称“崂顶”。其实巨峰有上巨峰、中巨峰、下巨峰之分,称为“崂顶”的是上巨峰。孙凤云此来既臻其麓,又至其巅,看得全面,观得细致,总体评价是:“高峻而奇陡,礌砂轮囷,建标擢秀。诸峰环拱,若袍笏之朝天帝,肃穆端凝,棨戟之列堂垂,威仪庄重。”

崂山多宫观寺院,孙凤云前一次来游,如太和观、太平宫、华岩庵、上清宫、太清宫皆一一临观,但因时间紧迫,尚有诸如韩河庵、寿阳庵、韩寨观、石门庙、黄石宫观诸处未及游,这次重游便次第访之。

孙凤云三游崂山时正值秋冬之交,因崂山海拔高,雪也较他地来得早,入冬后仅七日便降雪,所以他未观日出先赏雪景。《游崂续纪》二十一日记之:“余披衣启户,见阴云低垂,满天飞雪,顷刻幻作一片玉树琼山。岩壑霏霏,鸟道灭迹,松竹飒飒,樵径迷踪,道真燃竹煮茗,卷帘清赏。余口占一绝:‘晓来和雪汲山泉,然竹烹茶赏雪山。谁把琼楼共玉阙,一时收拾到人间。’”

孙凤云于崂山“游于癸酉季春,复游于己丑孟夏,再游于是年之秋冬,往复三次……”“凡崂擅名之区,无不周览其胜”,并“将岩壑之胜、殿宇之丽、竹树之秀、花鸟之美,一一托之于(诗)文”,这便成就了《游崂纪略》和《游崂续纪》两篇以诗助游的长篇游记佳作。

《游崂纪略》和《游崂续纪》后经孙凤云细加审定,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为一编问世,即为《耕读堂游崂纪合编》,前冠以诗人自序和他人所作三序。清人黄肇崿(仪三)编《崂山续志》,对《游崂纪合编》予以收录。但既经删削,便非全貌,再经擅改,更失原意。好在《游崂纪合编》原稿今天已被发现,并得到整理出版,极大便利了研究者认识和利用其文献价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