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老城南主要分为三大片区,以中华门城墙为界,城里东片为门东,城里西片为门西,中华门外称为南门外。

从长干桥向南一条笔直的大马路通至雨花台,此为雨花路,未改造前为南门外最繁华一条街。长干桥下来雨花路东有燕翅口、扫帚巷、北山门、正学路、南山门。西有上码头、芦蓆营、西街、悦来里、悦来巷、小思古巷、大思古巷等等。雨花路上两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百年老店、屡见不鲜。锅碗瓢盆、南北干货、油盐酱醋、量体裁衣、特色餐馆、风味小吃、琳琅百货、瓮堂浴室,甚至酒肆茶坊、评话说书,扬州戏曲、生旦净丑,应有尽有。

东门台铃店面前这景色真美(曾经热闹的南门外)(1)

北山门、南山门里是已被焚毁的大报恩寺,从所遗留的地名就可想象出占地极广、规模巨大的报恩寺了。宝塔山、宝塔顶、南宝塔根、北宝塔根、三山殿等等。北宝塔根有两处古井,有赑屃驮石碑、有被香烛熏黑的老槐树,大井边是大片青石板铺开的地面,人流整天络绎不绝,吊水桶与井壁的碰撞声、倒水的哗哗声、棒槌的击打声,大妈大嫂的八卦声组成了典型的市井音乐。

由于报恩寺的没落,北山门已成为南门外最大的菜市场,从清晨四点,水鲜蔬菜、豆腐作坊就开始人声鼎沸,川流不息。赶早市的主妇们拎着竹篮心急火燎的买着新鲜的各色菜蔬,顾不得熟人的寒暄,心里急的是要赶时间回去做饭。至九点多各摊位上是一片狼藉,仅剩的只是倒箩菜了。

正学路里即是大名鼎鼎的晨光机械厂,五十年代家中如有人是晨光厂工人那是很光荣的事了,一来每月有固定收入(工资),二来工人阶级是高人一等的。

南山门再往南过去一条小巷为黄泥冈,小巷不起眼,可巷口的老万全茶馆在老南京人的眼里却是无人不晓,大大的有名气。南京人家中如有老人过世,则到老万全茶馆中找人操办一应丧葬事宜,从灵堂、棺木、入殓到出殡安葬,一条龙服务全由此人负责,俗称老码头。老万全茶馆上午门庭若市,不大的店堂内挤满了茶客,熙熙攘攘的热闹非凡,大门外有出殡的歇脚,亲朋好友设路祭的,孝子贤孙手执哭丧棒、披麻戴孝跪在一边回礼,静静的等待抬寿材的杠夫吃茶歇息。车船店脚牙是这里鲜明的特色,下午则是有专门的艺人在此说书,门口的水牌上用粉笔写着书目、第几回、艺人姓名。说书人说到紧要处则惊堂木一拍,手中纸扇打开沿桌走来收钱。至五点左右就是一成不变的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明日敬请趁早。

雨花路可谓是南京最热闹的马路,没有之一。茶食店(糖果、糕点、南北货)有生茂、湧茂两家,饭店有庆和、椿和等三家,还有北山门巷口的濮恒兴清真鸭子店,卖酱菜的源大酱园店,悦来里巷内有专演扬剧的草台班子,每晚上演孟丽君、六月雪等传统剧目,赚取了很多家庭主妇的眼泪。

每年的清明节上午,一排排的中、小学生戴着红领巾由手执校旗的大队长领队整齐有序的出了中华门,走在雨花路上到雨花台去祭奠革命先烈。这是每个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前心潮澎湃的跟着老师念着誓言举行入团、入队的仪式,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七十年代南京首次开通的无轨电车,车厢顶上两根长长的电杆顺着两股拇指粗的电线从雨花台下满载着乘客沿着雨花路驰向南京站,那时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南京火车站是南来北往的旅客云集的地方。

东门台铃店面前这景色真美(曾经热闹的南门外)(2)

从重建大报恩寺开始的前几年,雨花路通向雨花台的铁路全封闭后,再已不见昔日的繁华,正学路至晨光厂的路上上班的工人越来越少,雨花路上两边的商店越拆越稀,金碧辉煌的报恩寺塔是重建好了,但昂贵的门票也使不少游客望而止步。随着拆迁的步伐加快,南门外似乎已没有了原住民,看着拆除工地上的断壁残垣,原来的老南门外的居民也没有兴趣再来回忆这儿时居住过的地方,让南门外的雨花路淡淡的随风而去吧。

来源: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最忆是金陵”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