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药案寻踪》第二集讲一个故事,一个年仅18个月幼儿,因为家长错误方式服用泡腾片,最后导致孩子窒息,在重症监护抢救室一天后无效而最终死亡。为何一枚直径6毫米的泡腾片会使得18月大幼儿夭折?

长期服用泡腾片有什么副作用(一颗泡腾片害死了这个孩子)(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伍俊妍主任药师解释说,这是因为泡腾片是利用有机酸和碱式碳酸(氢)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泡腾片迅速崩解,全过程一般需要1~5分钟。

如果泡腾片未完全溶解,气泡还没消失时,就进入口腔,那么崩解过程会继续,大量气体会通过食道进入胃肠,引起腹胀、腹痛、打嗝等,如果进入呼吸道,会引起呛咳,严重时会影响呼吸。随着科学技术与化学工艺的发展,片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使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老百姓服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1、口服用片剂

普通片: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常释片剂。普通片剂一定要用足量的水送服,如果服药后饮水量不足,可导致药效降低或造成食管损伤或肾损伤(如磺胺类药等)。普通药片较大不宜咽下时,可将药片打碎,再用足量的水送服。

长期服用泡腾片有什么副作用(一颗泡腾片害死了这个孩子)(2)

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咀嚼片应在口中嚼碎后咽下,可加速药物溶出提高疗效。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用于中和胃酸的咀嚼片,宜在餐后1-2小时服用。

包衣片:在普通片的外表面包上一层衣膜的片剂。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和肠溶衣片。肠溶片应整片服。可避免胃酸或胃酶的破坏,或药物刺激胃引起不良反应。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所谓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成对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两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泡腾片需适量温水溶解后服用,适合儿童和直接吞服药片有困难的人。

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加入水中分散后饮用,也可咀嚼或含服。

缓释片或控释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等优点。除另有规定外,控缓释制剂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掰开,控释膜控释骨架就会破坏,药物迅速释放,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目的,还有可能因为药物的大量释放吸收引起中毒。

多层片: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或辅料,这样可以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或者达到缓释、控释的效果。

长期服用泡腾片有什么副作用(一颗泡腾片害死了这个孩子)(3)

2、口腔用片剂

舌下片:将片剂置于舌下,药物经粘膜直接、快速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作用,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舌下片给药时宜迅速,含服时把药片置于舌下。含服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不能用舌头在嘴中移动舌下片以加速其溶解,不要咀嚼或吞咽药物。含后30分钟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口含片:含在口腔内缓慢溶解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片剂。常用于口腔及咽喉疾病的治疗。

口腔黏贴片:贴在口腔粘膜上,药物直接由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适用于肝脏手过作用较强的药物。

3、外用片剂

溶液片:临用前加水溶解成溶液的片剂。一般用于漱口、消毒、洗涤伤口等。

阴道片:供塞入阴道内产生局部作用的片剂。起消炎、杀菌、杀精子及收敛等作用。

4、皮下给药片剂

植入片:将无菌药片植入到皮下后缓缓释药,维持疗效几周、几个月直至几年的片剂。如避孕植入片已获得较好的效果。

皮下注射用片:经无菌操作制作的片剂。用时溶解于灭菌注射用水中,供皮下或肌内注射的无菌片剂现已很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