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


内容来源:2019年7⽉10⽇,在华润前檐书店以及内外之间教育公司联合举办的内在成⻓课堂第⼆讲上,北⼤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创业中⼼主任陈玮进⾏了以“⼈⽣的三⻔必修课:如何重塑和再造⾃⼰”为主题的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经主办⽅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今日笔记达人 | 喜乐封面设计 | 子墨 责编 | 嘉琪第 3868 篇深度好文:8401 字 | 13 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文化生活

本文优质度:★★★★★ 口感:一缕茶香

笔记君说:

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人生的三门必修课?如何从不同的维度重塑和再造自己的人生?陈玮⽼师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我来回答,也不应该是我来告诉你答案,这个问题其实是应该我们来共同创造和探讨。

接下来,和笔记君⼀起⾛进今天的⽂章寻找答案吧。

以下,尽情享用~

⼤家好,在开始之前有三个提示:

第⼀个提示,把期望放低,因为期望太⾼,就会有很多失望。我们⼈生就是这样,如何把期望放低呢?

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重塑和再造自己”,我相信这个问题没有⼈可以给我们答案,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去探索。

第⼆个提示,你不光是来听的,我们会分组进⾏讨论,所有⼈都要⼀起参与讨论,讨论的过程是共创的过程。

⼤家都知道现在听的东⻄太多了,听过的东⻄真正变成自己的血肉的有多少?可能有那么⼀点点,但是很快就飘过去了,就好像下⾬⼀样,很快就⼲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所以⼤家要⼀起来参与,⼀起来共创。

第三个提示,希望整个过程当中,⼤家不要用⼿机,这很难做到。今天我们来考验⼀下自己,看看我们能不能两⼩时完全不用手机。

当你不用手机的时候,就可以想自己的事情,可以跟周围的⼈⼀起参与和讨论,也可以挑战⼀下今天所讲的东⻄,思考下我讲的123 是不是不对,为什么不对呢?这个时间的花费是在帮助⼤家思考。

著名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今⽇简史》,台湾版的翻译叫做《21世纪的21 堂课》,我觉得这个译法更好。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3)

我⾮常认同他讲的⼀句话:

2050年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类会怎么样,其实我们都不知道,也没办法预测。但是有⼀点我们是应该知道的,就是从现在到2050年,⼈自己要不断地再造自己,重塑自己,要重塑好⼏次

这个话有没有道理?⻄⽅⼈的再造自己,重塑自己,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起来其实是⼀件很难得事情。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个出发点:我们如何再造自己、重塑自己

⼀、意识层级⾃测

这⾥有⼀个意识层级量表,我们先来⾃我审视⼀下。“意识层级”这⼀模型是⼀位医⽣和学者David Hawkins提出来的。他根据研究和观察把⼈所感受到的意识分成等级并打上分数。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4)

最低分是20分,叫做羞耻,羞耻是最低的能量,⼏乎没有正能量了。

往上⾛是内疚,30分,这个世界上有内疚的⼈还是挺多的。

在⼈群中有些⼈内⼼已经脆弱到了边缘,他们有严重的焦虑症,甚⾄已经到了抑郁或者是抑郁的边缘。

再往上⾛是冷淡,50分。提不起精神来,对很多事情都觉得没什么意思。进⽽是悲伤,75分。

恐惧,100分,怕失去;依次往上分别上:欲望,为了达到某⼀种东⻄,过度执着。愤怒,对某些事情、某些⼈,感到愤怒。傲慢,觉得自己很牛,其他⼈都不⾏,这时达到175分。

根据这⼀学说,⼀直到200分,⼈开始产⽣正能量。第⼀个是勇⽓,发现⼀些事情不如意的时候,内心深处会产⽣要改变这⼀切的想法。这是正能量的开始。

接着是淡定,觉得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搞得定。在往上是主动,宽容,理智,仁爱,喜悦,开悟等等。

开悟是700到1000 分的⼈达到的境界。那么谁是真正开悟者呢?真正的开悟者在⼈群中是很少的,David Hawkins 说在研究⼤量的样本的时候,达到开悟阶段的⼈是极少极少的,几乎碰不到。

但整体来说是内⼼达到平静状态的⼈还是有的。中国500年前有⼀个圣⼈叫王阳明,提出来8个字,前四个字是“此⼼不动”。

但王阳明⼀⽣⾮常坎坷,有非常多的大起大落。他怎么做到此心不动?好像不符合常理啊。平静是不是没有能量呢?并不是,这个能量就是王阳明后面所说的,“随机⽽动”。机,就是机会、机缘。

当你需要动的时候,当你需要把全身的能量拉起来的时候,当你需要聚焦⼀切⼒量在⼀件事情上的时候,全身的能量可以排⼭倒海般的⼀触即发,要求自己把这件事情充分搞定。

这个是王阳明讲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个字⼤概是达到了非常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5)

现在要求⼤家来做⼀个自我判断:你现在⼤部分的感觉是在什么地⽅?200分以下基本上⼈关注的是⾃⼰,200分以上开始关注众生,关注他⼈。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6)

那么,以200分为界,由低到高,加上生活和工作,就分出了四个象限。我们可以经常拿这个⼯具来给⾃⼰或者团队做个诊断。

⽐如:过去三到六个月,你的能量指数常常处于什么状态?具体场景是什么?为什么?你当前最⼤的挑战或痛苦是什么?

这个方法在团队中非常有用,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人生的三门必修课

⼈⽣意义这个话题,其实是⼈在找工作和生活的⼀个根本问题,在你解决生活问题后要不断问自己:如何让我们的⼈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每个⼈对“人生意义” 的定义是不⼀样的。并且,这个事情只能自己来探索。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7)

其实,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去赋予它什么意义。如何赋予它更强⼤、更好的意义呢?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事情。

⼀种底线思维是:活着就是意义!但这个意义好像太普通了,⼀点也不性感。有西方⼈提出来,Live,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让别⼈活。

有些⼈只顾自己活着,自己活好,但不让别⼈活,或者不让别⼈活好。所以,“自己活,也让别⼈活”,就似乎已经是⼀个相当崇高的人生意义了。

另⼀个西方人说,Live,Love and Learn,这样就是3L的⼈生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爱、好好学”,这个听起来也不错啊。

这好像是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可以这样说:我活过、我学过、我爱过!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8)

还有⼀个西方人说,Eat,Pray,Love,这位⼀定是个吃货,她的⼈生信条⾸先是吃好吃的,信仰和爱。

“⾼效人士七个习惯”的提出者斯蒂⽂柯维博⼠提出的是Live,Love and Leave a Legacy。也就是说生活、爱⼈、为世界留下遗产。

那么我们提出的人生的三门必修课是什么呢?整合心理学⼤师托马斯·希伯尔,他认为⼈生两件事情很重要:

第⼀个事情是Beloning,归属。

⼈作为拥有⾼等智慧的动物需要有所归属,那什么是归属?简单来说,最重要的归属可能就是家,家对于⼈⽣是很重要的,家为人提供了很多东西,比如有助于内心的宁静。

“丧家之犬⼀定会惶惶不可终⽇”,这虽然是⼀句骂⼈的话,但没有家的归属,人是很难做到内⼼平静的。

但是这个归属是不是只有家呢?当然不是。那么还有哪些归属?⼈可能有团队的归属、有组织的归属、有国家的归属;也可能有各类朋友圈的归属。归属其实就是圈⼦,小到家庭,⼤到组织和国家等等。

第二个是Becoming,就是成为,成长。

你⽣下来是⼀个⼈,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是变成了另外⼀个⼈,这个过程就是Becoming,就是成长的过程。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9)

后来我们觉得还缺了⼀个东西:C,就是 Creating ,创造。⼤家都爱你,喜欢你,你有归属感;你又不断成⻓,持续成⻓,成为另外⼀个更好的自我;但你对这个世界没有贡献,没有创造⼀些东⻄。

你独善其身,不能兼济天下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我们希望跟⼤家分享的BBC人生三门课的模型。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0)

当然,这⼀问题没有⼀个绝对的正确答案,但至少给了大家⼀个模型三个维度,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在这三者之间,获得平衡,不断精进,给世界留下⼀些东西

这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有自己的探索和定义。

三、重塑和再造⾃⼰

所谓的重塑自己,特别是在becoming成为方面,你要成为⼀个不⼀样的自己,可能从什么⻆度去努力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

今天,我为⼤家提供⼀个具有⼀定参考价值的框架,也是⼀项研究成果——冰山模型。这个框架,是哈佛心理学家⼤卫⻨克利兰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1)

⼤家可以看到,冰⼭以上部分是⽐较容易被发现的,相对也就⽐较容易修炼。冰⼭以上层⾯分为技能、知识。

1.技能

冰山以上的东西第⼀个叫做技能。有时我们可能觉得技能获得有点小儿科,其实不是这样。有时在技能方面如果有⼀些突破的话,会把自己的人生带到⼀个非常不⼀样的境界。

在这里我要分享万科创始⼈王石的故事:

王石60岁去哈佛念书,英语基本上是不能开⼝的,要真正的注册念书,还要考试,其实是很困难的⼀件事情。

但他熬下来了,后来他从哈佛去了剑桥,⼜待了两年。现在王石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学游学,全程都是用英⽂来交流和学习了。

有⼀次我跟他⼀起见纽约⼤学的校长,我们在⼀个小房间里面开了⼀个下午的会。我惊讶地发现,他已经可以比较流利地全程用英语讨论工作。这让我有点吃惊,因为从英⽂⽆法开口到可以用英⽂讨论工作是很大的⼀个跨越。

我觉得王石在英语口语方面的精进,⼤⼤改变了他的战略腾挪空间,扩展了他人生的地平线,让他在不⼀样的世界舞台上继续学习与成长,并发挥影响力。

后来他当选为WWF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会也许是当时唯⼀的亚洲董事,还能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起讨论全球环境保护问题,并成功竞选成为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等等。成功实现了跨国界、跨⽂化的拓展和影响。

⼤家千万不要低估技能对认知升级的贡献。⼤家想⼀想有没有⼀项技能,是在未来的⼀到三年时间⾥,你希望有所突破的,你可以把它记在本⼦上。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2)

当这个技能真的得到突破的时候,它会带你进⼊到⼀个不⼀样的世界里,就像王石⼀样。

2.知识

芒格曾经说脑⼦⾥⾄少要装⼀百多个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量⼦力学,可能是生物学,可能是医学,可能是⼼理学,可能是⼈类学等等,他觉得这些模型可以被融会贯通,扩展我们的思维,让自己进⼊到⼀个不⼀样的境界。

德鲁克说他基本上每两三年会深⼊地钻研⼀⻔不⼀样的学科,每三个月会集中地看⼀类书,在⼀个领域的知识上下功夫。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3)

所以在知识方面,⼤家有没有什么习惯,能够在某些领域,⼴度和深度上做这个持续的探索,这也是⼤家可以问自己的问题。

3.社会角色

什么是社会角色?就是你自己在人生中是怎么定义自己的?或者说你的人设是什么?或者说你是谁,你想变成谁?它在⼀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追求、你的理想和你的价值观。

⼤家不妨跟着我⼀起来想⼀下,你现在是谁?⼀个⽗亲?⼀个母亲?⼀个丈夫?⼀个妻⼦?⼀个企业主?⼀个老板?⼀个上司?⼀个协会的会长?

⼀个⼈可能会有很多社会角色,但这些都是表面上设定的角色,你内心有没有什么你想成为的⼈设呢?这个新的⼈设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4)

比如马化腾,对于他的公司和社会来说,他的⼈设是什么?是程序员、是创始⼈、是腾讯最牛的产品经理、是互联网 和腾讯⼤生态体系的设计师,或者是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推动者?

他内心有没有这种⼈设?他内心的人设有没有改变?是在怎样的内外环境变化作用下改变的?他是否清晰地意识到这些改变,还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这些改变?这些⼈设的形成和改变对腾讯和社会都有些什么影响?

马云呢?他对阿里集团、对中国和世界又有怎样的⼈设?他是阿里的“马老师”?是教⽗?是精神领袖?是中国企业家或创业者的代表?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上的名⽚?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的教育界的领袖和教育慈善家?

我们无从知道马化腾和马云到底有没有清晰定义的⼈设,但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可能没有思考过自己对于各自创立的公司、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和定位。而且这些思考也⼀定是与时俱进、迭代更新的。

这些思考不可能不对他们如何领导自己的公司,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重大影响。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5)

他们有怎样的人设,就会有怎样的时间表!你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哪里,你就有怎样的人设!修改你的⼈设,就是重塑和再造自己的开始。

因此,如果要重塑自己,⾸先要想想我的⼈设需要发生怎样的改变?其实在⼀定程度上就是要问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变成谁?

从个⼈成长、成为的角度来说,就是这三句话: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明天的你都是什么样⼦的。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6)

明天的你有没有可能⾃我设计呢?有可能。很可能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设计未来的你,⾸先就是⼀个定位的问题

《追寻⽣命的意义》的作者Viktor E. Frankl,是⼀个奥地利⼈,90多岁时才离世。

他经历了纳粹集中营,在那⾥能够生存下来的⼈是凤毛麟角,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

他当时在集中营时问了自己⼀个问题:什么样的⼈能够经历纳粹集中营这种惨无人道的折磨,最终生存下来呢?后来,他写下了这部分经历,他的结论是:对于未来最有梦想的⼈,才能生存下来。

当时他有两个梦想,⼀个梦想是自己和妻⼦⼀起活着出去,重获自由,重温旧梦。他的妻⼦最后没有活下来;第⼆个梦想是以后要到全世界⼤学去讲为什么我能够活下来。就是这两点让他活了下来了。

最后,他也重塑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新的人设和定位,他创造了一门学科,叫做“人生意义学”,专门帮助⼈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尽管人群中能找到人生意义的人相当之少。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7)

绝大部分的人⼀辈⼦都可能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找到⼈生使命和意义重要吗?

基督教里有⼀种说法,God has a plan for me ,叫做“上帝对我是有安排的”,也就是说我的人生是需要来完成⼀个计划的;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似乎是需要想⼀想,我的人生的⼤计划是什么?要完成的那件⼤事是什么?我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又要用在哪⾥?

去年我新思考了⼀下我的人生下⼀场的使命和⽬的,我是这样写的:

通过教学、研究、顾问、教练、演讲、写作、投资,助⼒建设创新创业⽣态体系等⽅式,赋能创新创业者的持续成⻓和成功,以推动中国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最近我对创新、创业组织和个人的重塑和再造产生强烈兴趣,会考虑把“促进创新、创业组织和个人的重塑和再造”加进去,并把我的⼈设改为“创新、创业组织和个⼈重塑和再造的持续探索者”。

不要小看这段话,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想我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做这个东西有没有什么意义,有没有更⼤的理想在背后可以支撑我,让我觉得这个东西做下来是有意义的?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8)

本来我想说“人生下半场的使命和目的”的,但⼀位朋友跟我说,你怎么知道是下半场呢?说不定有好几场呢!我觉得也有道理因此改成了现在这样。

我这里写的是三段论,第⼀段我写了自己未来的存在方式,⼯作方式;第⼆段写了为谁服务以及服务的直接⽬的和出发点;第三段写了这样做的终极⽬的。

中国的事情太复杂,不好搞!但把中国的事情搞好,对世界都有巨⼤的贡献,因为我们有22%的全球人口。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19)

中国的事情要靠什么来解决?我自己得出来的结论,要靠创新创业。

⽐如,未来中国50年有⼀个绕不过去的巨⼤挑战:老龄化。中国将来有4到5亿的白头翁,这就给我们下⼀代、政府、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可怕的压力,带来难以想象的挑战,当然也可能是机遇。

我在过去有将近20年做管理顾问,“ 再造⼀千个柳传志”这个使命和目的大概驱动了我15年的时间,为组织和领导人的成长做贡献。这让我觉得每天做的事情挺快乐的,有贡献、有价值、还有意义。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0)

因此,根本上来说,清晰界定自己的使命和⽬的,自己的⼈设,对自己好处最大,因为很多时候都不纠结了

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希望⼤家能够试着⽤这三段论写⼀下你的⼈⽣的使命是什么,通过做哪些事情来找到你的终极出发点、⼈⽣价值、和意义。

4.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是什么?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优势和弱点的认知。有的时候社会定位(自定义人设)与自我形象这两个东西会互相矛盾或冲突。比如自己有很大的雄⼼,要贡献更大的价值,但同时又觉得自己好像不够好。

⼤家有没有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有没有觉得自己真的太牛了,我怎么这么牛的?我们这种牛的感觉,还会被下属的刺激反馈所强化。

很多时候我们的下级会跟我们说“老板真英明”,这种正强化也有可能让我们变得自大和自恋。但是也有⼀些⼈很自卑,也许自卑也是⼀种动力。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1)

要知道,⼈都是会有自卑的,但大部分人都是在自恋和自卑中来回摆动。有的时候自恋,觉得自己牛到天上去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个钟摆摆得太剧烈,基本上就是精神分裂了。

所以,自我形象中⼀定有⼀些东西需要调整,有的时候是过度的自恋,有的时候是过度的自卑,或者是对自己的某⼀种特点的看法。每个⼈自己要去探索,去调整。

5.特质

特质是难以改变的个人特点。什么东西难以改变?⽐如有的⼈有社交障碍,有的⼈精⼒旺盛到让他⼈难以置信,有的人非常内向,但却不愿意承认自己内向。这都是都是较难改变的。

我看过⼀份材料说,美国40%的人是内向的。中国的数据我不知道,⼤家猜测⼀下中国的是⾼于还是低于40%?

内向是不是成功的障碍?不⼀定,最近很多书上都在讲“宁静的力量”,研究者发现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人都是内向的人。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2)

对于内向的⼈,你不要逼他去做什么事。很多时候,精神性的疾病都是被强迫出来的。比如在孩⼦小的时候,他喜欢宅在家里,但你⼀定要让他出⻔,这就可能造成他心理上的创伤。

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有自我认知,要知道是什么⽀持了自己的成功,什么地方有可能阻碍自己的成功。其实,人⼀辈⼦都是在跟自己玩游戏,⼀定程度上就是在自己搞定自己。

特质里面,对于⾼层的管理者而言,有两个东西非常关键,如果缺少了这两个东西,就需要加以关注。

第⼀是对人的洞察力,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对⼈的高度的洞察能力。高级领导者,成功人士都常常拥有高度的对人的洞察能力。她们善于洞察别⼈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第⼆个是对事情的洞察能力,也就是抓住本质的能力,也可以说成是规律识别能力。

有些人特别善于从现象中看出本质,抓住本质;也特别善于举⼀反三,触类旁通,特别善于归纳总结,把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这是高层次的领导者、成功人士所需要的。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3)

《教⽗》中有⼀句话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和花⼀辈⼦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两个东⻄是需要磨炼的,有没有可能得到磨炼和精进?还是基本上是天⽣的?最近有⼀个学者,卡罗尔·德⻙克提出成⻓型思维模式,他经过⼤量的研究发现:

不管到什么年龄,我们都有希望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美好。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4)

6.动机

动机是⼀种欲望,根本上来说,⼈的欲望是推动⼈前进或者⾏为的最强⼤⼒量。

中国⼈讲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六欲有什么?食欲,性欲,求知欲,成就欲等等。比如成就欲就是好了还要好,超越了还要再超越,永远不够,完美主义,这就是成就欲的表现。

还有爱和被爱的欲望,这是⼈类群居⽣活,集体生存与生产性活动的需要。

还有⼀个是权力欲,我们希望影响周围的世界,影响周围的人。有人特别喜欢张罗事情、推动事情。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5)

人类的七情六欲,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重塑和再造自己和组织,我们也需要更好地调节自己的七情六欲,学会更⾼水平地管理自己的七情六欲。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要想重塑和再造自己,是有很多功课要做的,比如前面讲的技能跟知识,要重新塑造人设、社会定位,要重新定义、认知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在特质上要花很多功夫,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七情六欲等等。

我相信这个过程是⼀辈⼦,而不是⼀两天或者⼀两个月,也不是⼀两年能够完成的。

但至少提供了⼀个框架,就像芒格说的要有⼀百多个模型,这可以变成⼀百多个模型中的⼀个模型,可以拿来甄别⼈、考察人,也可以发展自己,重塑自己。

人生三门必修课(人生这3门必修课)(26)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最后我想用我曾经服务过的Nike的两句深深打动我的话,结束今天的发言:

Just Do It,说干就干;There is no finish line,永远没有终点线,永无止境!

我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有些朋友可以跟⼀起来探索未来,探索如何重塑组织和自己,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价值,当然,也为我们自己。谢谢⼤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内外之间In Out(ID:Academy Inner Science),Outside In, InsideOut. 向内探多深,向外⾛多远。

内外之间(深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于做最具深度的内在成⻓教育、研究平台,原创研发了B.B.C.商业领袖内在成⻓领导⼒课程,帮助商业领袖获得健康的归属 充分的成为 ⽆限的创造,通过内在成⻓,推动社会进步,让⼈⽣更丰满。Enrich Your Life.


加入笔记侠官方圈子,与牛人一起交流学习,付费圈子&免费圈子 都有好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