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儿子尽出新鲜事儿,让我这当爹的替他相媳妇儿,你说现在都九十年代了,我这当老人的还跟着往里掺和啥劲儿”——

1990年1月26日,伴随这么一段又接地气又有时代特色、单押x3的顺口溜,赵本山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小品《相亲》。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

那一刻恐怕谁也想不到,在接下来21年的春晚里,这位来自辽宁铁岭的小品演员只缺席了1次,成了中国的小品之王。

而东北喜剧的宇宙,也自90年代开始不断扩张。

从电视时代的“铁三角”小品、“本山宇宙”三部曲、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老四快乐生活,“铁岭宇宙”的继承者王建国、李雪琴.....每个时代,MADE IN DONGBEI的快乐都能席卷全国。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

如今,“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重工业烧烤轻工业喊麦”“东北话传染力太强了”,成了山海关外聊起东北时的高频语句。

但不知有多少人发现,在戏谑搞笑的另一面,诸多东北文艺作品有着浓重的往事情结。

尤其是90年代,最近这些年格外受到东北文艺工作者的偏爱:不论是深沉的《钢的琴》,搞笑的《夏洛特烦恼》,亦或是清新一些的青春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都将故事放置在90年代。

眼下又有一部电影,更是浓缩着90年代带给无数东北男孩的青春梦:包贝尔主演,秦小珍执导的爱奇艺“云影院”新片《东北恋哥》。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

《东北恋哥》的故事上演于1998年

身为一名长春外五县头部文豪,班长深深地懂得,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东北老男孩们迷恋90年代,不是没有原因的。

1.

90年代,改革春风从沿海吹向内陆,从南方吹到北方,也吹进了山海关外的黑土地。

那十年里东北算不上富裕,也谈不上特穷,而是破败与新兴的景象混杂在一起:

建国后几十年里令人艳羡的“铁饭碗”摇摇欲坠,冒着浓烟的烟筒渐渐沉寂,轰鸣作响的机器慢慢生锈。而无数个回荡着港台金曲的K歌房,放着荷东的士高的迪厅,以及还未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的洗浴中心拔地而起。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4)

辽艺译制的《机动警察》

走在街头,港片的对白时不时从录像厅里传出,摆着《街霸》《三国志》的游戏厅光影闪烁,贴着戴维斯、亨得利海报的台球厅里烟雾滚滚。回到家里,长影、辽艺译制的外国动画片经常闪现在各个地方频道,从《聪明的一休》到《圣斗士星矢》《龙珠》《魔神坛斗士》再到《灌篮高手》,贯穿整个90年代。

与此同时,努力从头再来的下岗工人,渴望先富起来的生意人,在灰色地带寻觅机会的社会人,伴随时代一起浮沉。在旧大厦崩塌与新机会涌现的90年代,无数个小人物留下了极富生命力的印记。

这些光怪陆离,纷繁杂乱的记忆,通通驻留在一代东北少年的脑海里。他们当时还不知道这些记忆会在多年后泛起强烈回响。

东北文艺工作者们在他们作品里显现出的浓重90年代情结,便是这些回响的直接体现。

《钢的琴》的故事发生于90年代,下岗工人们最喜欢的“团建”是捧起老雪,去KTV里吼上几嗓子: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5)

《夏洛特烦恼》里,主角夏洛穿越回香港回归的1997年,他的课桌上贴着流川枫、樱木花道的贴纸,房间里摆着荷东的士高、王杰、崔健的磁带: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6)

还有近年涌现的“新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作品,比如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我的同学安德烈》,班宇的《盘锦豹子》等等,讲的都是90年代的人与事。

而90年代诸多流行文化对东北人影响最深的,首推香港影视剧和歌曲。

早在1991年,东北民谣歌手艾敬就写了一首《我的1997》,渴望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尽早到来,去逛逛八佰伴,去看红磡体育馆。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7)

自2003的电视剧《马大帅》开始,东北文艺工作者们就不断展现香港流行文化对东北人,特别是东北男人的影响。

在男二号范德彪那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满眼都是香港文化浪潮在拍打着他的确凿铁证。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8)

他墙上贴满了李小龙、成龙的海报,贴着“男儿当自强”的条幅。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主题曲正是《男儿当自强》。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9)

有太多香港电影让彪哥去相信,即便是东北小城开原,也是一个江湖,有恶战,有狠人。维多利亚大酒店,就是他心中的维港。

梦里憧憬爱情时,他会变身许文强,穿风衣、披围脖,戴礼帽。与“冯程程”临别前相拥时,耳边响起的是《上海滩》那豪气干云的主题曲。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0)

而模仿许文强,在世纪初的东北二人转里也是最常见的桥段。

如果你在那时的东北坐过长途客车,客车里又恰好播着孙小宝、魏三或是小沈阳的二人转录像,那么有很大概率会看到他们模仿《上海滩》的爆笑场景。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1)

魏三模仿许文强

直到2016年的《欢乐喜剧人》,小沈阳还秀了一下模仿许文强的传统艺能。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2)

如果说2003年的《马大帅》有90年代的印记是很自然的,那近些年东北制造的影视剧、流行歌曲,依然有着浓重的90年代香港文化情节,就足以说明东北老铁受其影响有多深了。

2015年的大鹏导演的《煎饼侠》,点着打火机闪现的“铜锣湾F4”,让电影院里很多80后老哥当场高呼爷青回: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3)

2017年《缝纫机乐队》的最后一场戏,千人现场合唱《不再犹豫》的场面令人热泪盈眶,Beyond原成员黄贯中与叶世荣也身在其中: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4)

2019年,董宝石的《野狼Disco》成了那一年独领风骚的年度神曲,每句歌词几乎都能让人想起90年代的流行文化。

而这也是位有着浓重香港情结的东北Rapper,都2019年了,还哼唱着“东北式粤语”,比划着三十年前的郭富城,想象自己是《无间道》里的梁朝伟,怀恋着《新龙门客栈》里的张曼玉。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5)

90年代的香港,给不知多少东北人的少年时代带来一个又一个梦。

二十多年过去后,当年的梦或许没有实现,却变成对往事的追忆,被他们写进小说,唱成了歌,拍成了电影。

2.

再来说说今天刚上爱奇艺云影院的《东北恋哥》。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6)

第一眼看到《东北恋哥》导演是秦小珍时,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明明一位香港导演,怎么就拍起东北故事,还是90年代末的东北来了?

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这距离都挺大。东北著名文化圣地象牙山,距离香港狮子山都超过2400公里了。而电影故事开始的1998年,也过去了23年了。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7)

但了解90年代的流行文化如何深深影响一代东北少年后,让香港导演与东北演员携手合作,还真就对了。

此外,电影总制片人宋佳还说,女性导演拍感情戏有一定的优势,能拍出细腻的感觉,而且《东北恋哥》所有标准都是按照院线电影拍摄的。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8)

这次主角依然有个香港梦

的确,这部电影对于90年代流行文化的运用堪称信手拈来,与人物、剧情很自然地处于一个体系,并不刻意,而不是用力过猛地堆砌年代符号的。

简单来说,就是文化符号为人物塑造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

在90年代,许多影响过东北男孩,甚至塑造了他们曾经的友情观、爱情观的流行文化,几乎都被浓缩进了这个电影里。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19)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0)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1)

曾是未成年禁地的“三厅一室”:台球室、舞厅、录像厅、游戏厅

甚至每一个80后,都可能被某一个细节,某一个场景,某一种情绪,勾起那些虽已走远但始终没有消逝的回忆。

比如主角哥哥的发廊里,贴着诸多港台明星的照片。而当时潮男最为推崇的标杆,便是“四大天王”。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2)

女主角单位的保洁阿姨奉劝男主角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时,说得也是“怎么也得郭富城、刘德华那样的”。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3)

影响男主角乃至一代东北少年爱情观念的流行文化,电影也有体现。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4)

谈上恋爱后,男女主逛街时碰上了商场搞的卡拉OK大赛。为了冲一下奖品,也是为了浪漫一把,五音不全的于铁上台唱起了张信哲的《难以抗拒你容颜》。

“你难以靠近 难以不再想念

我难以抗拒你容颜

把心画在写给你的信中

希望偶尔能够见到你微笑的容颜

.......”

按如今流行的爱情观,张信哲多数情歌恐怕都会被划为“舔狗情歌”。但在当年,即便是钢铁直男密度较高的东北,“情歌王子”的诸多金曲也是“流窜”于大小城市的街巷,引发大规模男默女泪的存在。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5)

不知有多少男孩在情窦初开后,在心痒痒直蹭炕沿的晚上拿出随身听,用张信哲的情歌来平复心底的排山倒海。

而如果以今天“爱不能丢失自我”“舔狗不得House”的标准衡量,于铁在爱情面前其实显得很傻、很软。三番五次被拒绝后依然痴心不改,还主动承担下女主父亲欠下的巨额高利贷。一句承诺都没得到,依然主动照顾瘫痪在床的女主父亲,帮他端屎倒尿换裤衩。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6)

所以于铁唱起张信哲这段剧情,不仅符合时代背景,也可以解释为何这位糙爷们为何会对女主角痴心不改,甚至显得“舔狗”。

因为那时不论是琼瑶电视剧,还是最流行的张信哲式情歌,多是在推崇爱要冲破一切束缚,战胜一切现实,让无数少年面对爱情时,以奋不顾身、牺牲自己幸福对方为准则。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7)

而塑造那个时代少年们的友情观,以及为他们注入英雄梦的流行文化,更是频频在电影中出现。

男主角于铁的卧室里,贴着《英雄本色》《古惑仔》这些热血港片海报。在那个年代,这些港片几乎是东北男孩们的“兄弟情教科书”。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8)

只是有的男孩上头的热乎劲是三分钟热血,过去了就过去了,完事电影归电影,现实归现实。有的男孩则入戏甚深,不论现实多复杂人心多险恶,他们依然信奉江湖义气。

男主角于铁,就是入戏特别深的一个,不仅把《英雄本色》贴在床头,也刻进心里。虽然从事“合法讨债”职业,但却总是忍不住对欠债的底层兄弟网开一面。碰上挑事的,也是迎头就上绝对不怂。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29)

此外,于铁还是铁杆的《龙珠》粉丝,照顾女主父亲时,居然还给对方讲起了悟饭变身二阶赛亚人,大战沙鲁的热血片段。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0)

这里不得不赞一个电影对90年代流行文化的展现颇为用心:悟饭大战沙鲁,真的是《龙珠》35卷的情节。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1)

虽然不是一个版本的,但当年我也有《龙珠》35卷,封面也是挥手再见的悟空。所以这段画面对我来说真是一记颇有力道的回忆杀。

而这卷《龙珠》的标题“再见,战士们”,也跟剧情两相对照。这个选择显然是用了心思的。至于为啥对照,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2)

而不论是讲述兄弟情的《英雄本色》,还是热血漫画《龙珠》,这些流行文化符号的出现,其实都在映衬于铁这个角色的悲剧:

注重现实利益的市场经济大潮已开始奔涌,任何兄弟情谊、任何热血,都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3)

电影里,于铁始终在自己的英雄梦里不愿醒来。这样的人,很容易在大潮中成了不合时宜的唐吉诃德式人物,撞得遍体鳞伤。

而以他为主角的《东北恋哥》,在这个少有人会相信爱情可以超越物质、超越阶层的时代,也会显得不合时宜,只是一场来自90年代的旧梦。

但试问每一个80后,哪个没有在少年时幻想过自己是热血漫画的男主角,哪个没有在青春期时有过为爱奋不顾身的冲动?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4)

如果你还没有完全忘记这些记忆,那一定会在《东北恋哥》的某个细节,某个桥段中,看到当年的自己。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5)

也一定会相信于铁的故事,在这个时代反而有了更为珍贵的价值——

在现实的围追堵截下,“唐吉诃德”们已经丢盔卸甲。但如果连可以超越现实、为我们带来梦幻的电影里都看不见“唐吉诃德”,那就太悲哀了。

何况,90年代曾给东北男孩们注入的热血、浪漫与梦想,在这么多年后,推动着他们写歌、写小说、拍电影,讲述新的故事,这种文化生产力可是实实在在的。

念念不忘,才会有回响。

于铁的故事注定会告一段落,但希望那些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故事,让你怦然心动的美好,让你奋不顾身的冲动,在你心底永远留有一席之地。

儿时印象最深的电影(东北男孩在90年代做过的梦)(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