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你越弱就越没人宠(摔跤吧爸爸360秒逃不掉)(1)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两刷《摔跤吧!爸爸》。确切地说,是三刷,中间一次不小心买成国语配音版,听了10分钟实在忍不下去,果断离场重新买票。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吉塔和巴比塔在父亲马哈维亚的悉心培养下,成长为印度一代著名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经历。

截至电影拍摄时,姐妹两人已经在各类世界大赛中夺得了29枚奖牌。2010年,吉塔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女子摔跤运动员,2012年,她又成为印度首位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的女子摔跤运动员。

同时,在她们的激励下,在一个严重男尊女卑的国家里,成千上万的印度女孩开始参与摔跤运动。

这个题材自带说服力,又有为女性争取平权的光环加持,是一碗营养丰富的鸡汤。而且,这碗鸡汤的精华,全在最后30分钟的3场比赛中,前面的一切叙事和伏笔都在这3场血气淋漓的摔跤对抗中,实现了升华。赢了这3场比赛,吉塔获得了英联邦运动会的金牌,完成了自我蜕变与进阶,迈上了世界一流选手的舞台,而她的父亲也终于说出了那句等了10年的圆梦之语——“你是我的骄傲”。

(在影院看的,部分情节我可能记得不准。)

01

首轮:吉塔vs梅丽莎

所有人都在等待,吉塔,能不能摆脱缠绕她已久的“首轮即遭淘汰”的厄运?

自从进入印度国家体育学院,吉塔在国际大赛中已经遭遇4连败,悉尼、莫斯科、雅加达、伊斯坦布尔,一次又一次,场上裁判在比赛结束时高高举起对手的手,这意味着胜利不站在她这一边。

这还是那个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冠军的吉塔吗?

这场比赛,第一局失败,第二局进行到一大半,吉塔仍然大比分落后...

解说员的声音既焦虑又沮丧,“看来她又要在首轮被淘汰了”。现场嘘声一片,观众情绪低落,观赛的妹妹为她捏着一把汗。

这时候回想在吉塔脑海中的,可能还有丧气教练的那句话:“有些人天生就没有拿世界冠军的命。”

在6个月的密集训练之后,本来信心满满的吉塔,一下子被打蒙了。

此刻她略显无力,短短的暂停之后,她即将迎来决定这场比赛的胜负的关键时刻,只要对手再得两分,就将以技术性优势获胜。

“吉塔,你还没输!”

父亲的声音,从嘈杂的观众席传来,却异常的坚定和具有穿透力。

是的,即使这一局只剩下十几秒,但结束比赛的哨音没吹响,你就还有机会。必须要分出胜负,如果放弃,将会输得很惨。

吉塔的状态彻底转变了,接连拿下两局,成功晋级。

她打破了自己“首轮即遭淘汰”的魔咒。

这不是一场容易的比赛,尤其是在惨遭四连败之后。

第一次悉尼世锦赛的失败之后,她并没有十分沮丧,还能轻松地涂抹指甲油。

她说:“不就是一次比赛的失败吗?”

在来到印度国家体育许愿的这些日子里,她完全变了一个人。

就像她妹妹说的:“还记得你第一次参加比赛失败了吗?那天你整晚失眠,现在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是的。

她不再是那个在父亲的监督下,5点起床训练、严格控制饮食、不能看电视、要剪短头发的吉塔了。她说,训练也可以是轻松美好的,她质疑父亲的方法已经过时,在那个父亲亲手搭建的泥地摔跤场里,她亲手摔倒了父亲,这一次胜利,仿佛是她与过去的告别。

她以为,自己告别了过时的训练方法,谁知,只迎来了失败。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失败失败失败,她再也绷不住了。

当初她告诉妹妹:“要想成为世界级选手,必须要忘掉父亲教的那些方法。”

现在妹妹告诉她:“跟爸爸聊聊吧,他一直都相信你。”

就像在吉塔战胜了父亲、妹妹也即将赴国家体育学院培训时,父亲叮嘱的那句话:“永远不要忘记,你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结束过去,错误的心态,错误的训练方法,错误的比赛策略,这一切,从吉塔给父亲打的那个电话开始,她大哭,她重新剪短头发,她变回了过去那个吉塔。

终于,她也结束了自己“首轮即遭淘汰”的厄运。

02

半决赛:吉塔vs内奥米

内奥米是两届世界冠军,擅长强攻,半决赛中遭遇内奥米,仿佛是老天爷故意给吉塔的夺冠之路使绊子。

赛前父亲一再叮嘱吉塔:

面对这样的对手,首先要稳下来严密防守。不要给她任何机会,因为对手也不会给你任何机会。只要让她一直无法得分,她就会因为心浮气躁而露出破绽。这时候,你的机会就出现了。

吉塔的防守果然让内奥米无力应对,连续几次强攻均无功而返,气急败坏的她使用了下三滥的手段,企图掰坏吉塔的手腕,结果却被场上裁判警告。

内奥米果然难缠,吉塔伺机反攻,虽然多次得分,但始终无法取得优势。焦灼的三局比赛过后,双方均以一胜一负一平的战绩达成平局。

接下来,将进入掷币环节,获得进攻权的一方,将有权选择拖住对手的一条腿,在30秒激烈的进攻防守中分出胜负。

毫无疑问,获得进攻权的一方,占尽优势。

全场屏住呼吸,即使是指引吉塔一路走到今天的父亲,此刻也只能祈求神的庇佑。

然而,神这次并没有站在吉塔这边。

内奥米取得进攻权,吉塔想在这种情况下赢,必须要持续抵抗30秒来自内奥米的强攻使之不得分,或者破除强攻反击得分,但这两条路看起来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比赛不会停止,除非已经分出胜负,接下来的对抗再艰辛,也必须鼓足勇气去面对,哪怕之前已经进行过三局精疲力竭的厮杀。30秒,在这个时候,特别短暂,也特别漫长。

内奥米选择拖住吉塔的右腿,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待最后的决战,等待最后的结果。

开赛哨响,内奥米几乎要将吉塔举起,千钧一发之际,吉塔巧妙地找准机会脱身,迅速发起反攻,将内奥米压到了地上。

得分,没有人想到,吉塔竟然真的获胜了。

赛后接受采访时,吉塔说:“这一切,都是我爸爸的功劳。”

是的。

是父亲带领吉塔走上摔跤的道路,为她们亲手搭建泥地摔跤场,克服万难带她们参加摔跤比赛,为了一张摔跤垫低声下气地去找体育局求助...

是父亲,在女儿一通电话后,收拾铺盖来到没有一个熟人的陌生城市,用仅有的积蓄租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只为能够近距离地给女儿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父亲的心里,他的女儿早该拿到世界级奖牌,是丧气的教练,让女儿放弃自己的进攻优势,转而使用技巧进行防守,是这种错误的策略导致了女儿的失败。

在赛前关键的6个月里,父亲的到来,给吉塔带来了改变。熟悉的早晨5点起床,熟悉的天台上的自制摔跤垫,熟悉的针对吉塔特点的训练方法,还有不想降低公斤级而额外加的餐...虽然最后被举报了,但这些指导给吉塔带来了质的改变。

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吉塔的这场半决赛结束,父亲并没有离开现场,他留下来,要看看女儿在决赛中的对手。

03

决赛:吉塔vs安吉丽娜

吉塔在决赛中的对手,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安吉丽娜。

她们曾经交锋过两次,只不过都是以吉塔的失败告终。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吉丽娜信心满满,扬言要在印度人民的面前,再次击败吉塔。

在吉塔被告发而不能和父亲接触的那几个月里,父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照吉塔以往的比赛视频,认真地分析她每一个对手的特点,父亲用精确到几分几秒的技术动作分解,来详细地指导吉塔。

安吉丽娜就被分析过。

他们都知道,最后的决赛必将是一番苦战。

对于吉塔来说,面对连续击败过自己两次的对手,她要做的首先是克服自己的恐惧。

就像她第一次站在泥地摔跤场上,挑选了一个最精壮的男孩儿比试,面对裁判说的“下手轻点儿,毕竟她是女孩儿”。她毫不犹豫地还击:“如果你这么做的话,就惨了。”

那个时候,父亲就站在赛场旁,面对别人的质疑,他说:“摔跤首先要做到的是克服自己的恐惧,我的女儿做到了。”

这一次,英联邦运动会55公斤级女子摔跤比赛的决赛现场,吉塔问父亲,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父亲说:“要让别人记住你,如果你拿了银牌很快就会被遗忘,如果你拿了金牌,就会成为榜样,而榜样是不会被遗忘的。”

决赛终于要开始了,然而丧气教练设计了吉塔的父亲,把他关到了角落的杂物间里。眼看比赛就要开始,父亲尝试各种方法,砸门、打电话求助...都不奏效。无法亲临现场,不能指导女儿,他能做的只有祈祷。

第一局,吉塔轻松获胜;第二局,吉塔率先取得优势,然而被激怒的安吉丽娜发动强攻,反败为胜;第三局,安吉丽娜后来居上,在距离比赛仅剩10几秒的时候,以5:1的大比分领先吉塔。

吉塔必须至少拿到5分,才有可能获胜。

所有人都以为吉塔输定了,印度的国歌将不会为她响起。

没有父亲在现场,她应该怎么办?

胜败只在这一瞬间。

在巨大的压力下,吉塔脑海中回想起小时候训练的一个场景。父亲让她跳入河中,告诉她:“爸爸不可能永远都来救你,你要靠你自己撑下去。”当年她靠自己从河中浮上来,现在她也要靠自己化解眼前的困境。

爸爸不在现场,但他的训练已经融入了吉塔的血液。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刚刚教她们在摔跤垫上比赛,他说:5分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

她死死地盯住对手,她在猜对方的意图,她想起父亲在天台上给她们姐妹俩演练战术,一个假动作!

吉塔作势去抓安吉丽娜的左腿,其实这只是一个掩护,她的真正目标是对手的左腿,紧接着一个转身,吉塔绕到安吉丽娜身后,抱起对手往后背摔去...

时间只剩下3秒...

安吉丽娜肩部着地的一瞬间,比赛结束的哨音吹响。

5分,吉塔竟然真的以6:5拿下了最后一局,赢得了金牌。

此刻坐在杂物间里的父亲,内心还在忐忑,他完全不知道场上发生了什么。

直到印度国歌响起的那一刻。

他知道,自己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恰巧一个工作人员打开了杂物间的门,他飞奔出去,终于在赛场见到了女儿。

吉塔将金牌从脖子上拿下,献给父亲,而父亲也终于说出了那句深埋在心底10年的话——你是我的骄傲。

是的,他一直盼望着自己或者自己的“儿子”能够让印度国家奏响在国际赛场上。

谁知老天这么执拗,让他一连生了4个女儿,就在他准备放弃这个梦想的时候,一次打架事件让他抓住了两根“救命稻草”。

他发现自己的女儿们十分有摔跤天赋,他也恍然大悟,其实女儿也可以练摔跤拿金牌。

当然,这件事情,在那个封闭的印度小村子里,招来了无情的嘲笑。

“叔叔负责她们的训练和饮食,而村子里的人,负责说闲话。”

但是他不在乎。

就像吉塔那个14岁就出嫁的同学所说的:“我倒希望有这样一个父亲,起码他是真的为你们着想。为了你们,他和全世界对抗,忍受别人的嘲笑,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像我这样,一辈子被困在家务里,和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过一辈子。”

吉塔的胜利不仅属于她自己。

也属于千千万万的印度女孩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