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即“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提起上坟,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明节,因为这个节日是专门祭祀祖先的,因此被很多地区当成一种习俗。
可以说,祭拜祖先不仅是对祖先的思念,也是对后人的祷告,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孙后代。
但上坟并不是只有特定节日才可以,很多地区在过年的时候也会有祭拜祖先的习俗。
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在除夕中午去上坟,这个时期阳气最盛,不用害怕墓地的阴气,而这一天上坟,也因为出门奔波的亲人都回来了。
目的是给已经去世的家人,报平安,并希望祖先神灵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同时会烧点纸钱撒点黄酒之类的,和离去的亲人一起过节,也是寄托哀思,告诉他们活着的人生活得很好,没有将他们忘记,以安慰逝者。
不过在上坟的时候,老祖宗们讲究“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这是啥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前三后四
众所周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思时敬祖”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回乡添坟祭祖。
而“前三后四”指的并不是清明节前的三天之内,而是与清明节毗邻的寒食节的前三天之内去祭拜。
“后四”也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清明节后的四天之内去祭拜,而是指清明节前的四天之内。
因为古人讲究“宜早,不宜迟”,如果在清明节之后去上坟就没有意义了,也会被视为“怠慢祖先。”
在民间,人们有“早清明,晚大冬,过年上坟小傍中,”意思就是清明祭祖,要在清明节之前去祭拜烧纸添坟。
晚大冬指的是冬至,这个时间是一天之内白昼短,黑夜长的现象,选择夜晚祭拜,也是已逝先祖回阳间享受子孙,祭拜之物的最佳时间。
“过年上坟小傍中”指的就是过年上坟,要选择在中午以前上坟或者傍晚以前去上坟。
左五右六
这里指的是上坟时间,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因此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个时辰。
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以巳时左边五个时辰,右边六个时辰去祭祖为佳。不过祭祀不能在巳时。
因为巳时对应的时间正好是中午(十一点至一点),这个时候正是阳刚之气最浓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祭祖,会影响祖先接受“冥”钱。
其它时间阶段,基本上都是阳气较弱之时,都还算比较祭祖。所以就有了“左五右六”的说法了。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