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在公园中占主导地位。在完成植物配置栽植后,精心的养护技术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再好的树木,再成功地配植,也难以充分达到其景观效果。

一、土壤管理

中耕是土壤管理的重点。进行中耕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使游客踩实的园土恢复疏松。结合中耕除草,可减少水份、养份消耗,减少病虫害发生。灌木和中小乔木每年应在根际冬耕一次。较大的乔木2~3年冬耕一次,冬耕深度为20cm,中小乔木和灌木可略浅。

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措施(养护管理五措施)(1)

二、树木施肥

园林树木由于长期生长在同一地点,很容易造成营养元素的不足,应该及时施肥补充,以满足树木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每年在冬季都应施基肥。对土壤质地较差而树木生长较弱的地方,除冬季施基肥外(腐熟的堆肥,胸径8cm~1Ocm的大树,一般每株施50kg即可),还应在其生长季节内施追肥。也可向叶面喷施O.2%~0.3%尿素,同时结合喷施除虫药液。合理的追肥可以调节树体的不同物候期内的养分供求矛盾,减少落花落果,使花、叶繁茂,果色鲜艳,所以对于观花、观果树木,在花芽分化期追肥和花后追肥都很重要,对一般初栽2~3年的树木,每年在生长期进行1~2次追肥也十分必要。

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措施(养护管理五措施)(2)

三、排灌水管理

公园中的树木栽种量大,要根据不同树木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抓重点和关键,采取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

1.早春灌水: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也有利于开花和坐果。是促进树木健壮生长,花繁叶茂的关键。一些浅根性不耐旱的珍稀树木或重点游览区的树木,每年春天都应灌水。

2.生长期灌水:尤其是花芽分化期灌水,有利于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对观花、观果的树木非常重要,注意在树木补水同时,要重视雨季的排水,特别是耐水性很差的树种,若遇水涝淹没地表,必须尽快排出积水,否则易发生涝害甚至死亡,对越冬性差的树种,在入冬前应灌防冻水。

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措施(养护管理五措施)(3)

四、树木修剪

合理修剪能够调节和均衡树势,使树木生长健壮,树形整齐,树姿美观,着花繁密,同时还可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也增强了观赏效果。但公园内的树木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应让其自然生长,不要随便对树木进行整形。它们大多为自然式树形,修剪只需将稠密枝、病虫枝、枯枝及扰乱树形的枝条剪除即可。

修剪一般可自深秋落叶后到早春萌芽前进行,此时为冬季修剪时期。对观果灌木,花后只能轻度修剪,以保留更多的观果枝;冬季修剪,尤其是重剪或某些越冬性较差的树木修剪,最好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以免剪口受冻而留下枯桩。

五、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治病虫害。把植护工作当作园林绿化的一部分,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病虫害,加强对引进苗木的检疫工作,防治病虫害传入本地还应加强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植保,开展防治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及时防治。

具体做法:在早春发芽期,用灭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可杀死越冬病原物,防止某些浸染性病害的发生。在生长季节,每1O~15天喷施代森锌、灭菌灵等杀菌剂连续2~3次,可抑制多种病害发生,在一些害虫的孵化盛期,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杀虫剂喷1~2次可灭杀一些初孵幼虫或若虫,有效地抑制某些虫害的发生。

在秋冬季彻底清除枯枝、病叶,结合修剪剪去病虫枝,摘除越冬虫囊,集中烧毁,可消灭一些病虫传染源及害虫越冬的成虫、若虫、蛹卵等,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