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公元860年,南诏军队沿着红河谷地向南突进,并迅速占领了大唐的安南治所——交趾城,获得捷报的南诏太和城内,顿时欢腾起来。

南诏君臣们此刻天真的以为,既然先前夺得了滇东两爨之地后,唐朝可以保持非常克制的姿态,那么作为大唐最西南一隅的安南,唐朝即便失去此地,也应该会像先前一般,放手认命了吧。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南诏的此番入侵,不啻于捅了一个超级马蜂窝,整个唐朝上下迅速开始动员起来,一场倾国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山雨欲来风满楼,整个大唐帝国的目光顿时聚焦到了这个叫做安南的边疆之隅。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

南诏入侵安南地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来近距离感受大唐与南诏之间那场惊心动魄的安南争夺战,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使得双方为了这个边陲之地,倾尽全力而在所不惜。

安南攻防战

杀个回马枪

春,正月,诏发邕管及邻道兵救安南,击南蛮。

时李鄠自武州收集土军,攻群蛮,复取安南。——《资治通鉴》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2)

唐军开始出动

得到南诏入侵消息的唐廷立即下诏,诏令邕管及岭南道其他州郡火速发兵,救援安南,从朝廷的反应来看,唐廷虽然非常重视此番南诏的入侵,但也仅将其当作一次区域偶发事件,还没有提高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地步,因此朝廷仅仅下令让岭南道及附近的山南、剑南等道的军队前去救援,而南诏方面也没有想到,攻下安南之后,唐朝此番的反应竟会如此激烈,所以放松了警惕,甚至还没等到唐朝正规军到达,就被刚赶出去的安南都护使李鄠杀了个回马枪,仓皇败退而去。

还是要不起

南诏复寇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来告急,朝廷以前湖南观察使袭代之,仍发许、滑、徐、汴、荆、襄、潭、鄂等道兵各三万人授袭以御之。兵势既盛,蛮遂引去。——《资治通鉴》

第一次的失利,灰头土脸败退而归的南诏自然心有不甘,上次是我不小心,大意了。

在休整谋划之后,南诏再次入侵安南,而此时的唐廷也已经渐渐发现,这次南诏可不是小打小闹,他竟要玩真的。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3)

南诏此番是玩真的,想要吞并安南

谁怕谁?南诏倾力而上,那唐廷也自然全力以赴,很快从全国征集而来的军卒们,纷纷从各自的藩镇出发,开赴安南一线,而随着安南的军事实力暴增,迫于唐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南诏此番只得退兵,依然没有达到占领安南的目的。

总算给我逮住机会了

南诏帅群蛮五万寇安南,都护蔡袭告急,敕发荆南、湖南两道兵二千,桂管义征子弟三千,诣邕州受郑愚节度。

是日,南诏陷交趾,蔡袭左右皆尽,徒步力战,射集十矢,欲趣监军船,船已离岸,遂溺海死。——《资治通鉴》

上次因为兵力不够,咱不服,南诏被迫再次退回后,回到国内便立即开始了征兵,很快其便再次杀回,大唐,咱们继续来,加注!加注!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4)

安南失陷

因为先前唐廷的大意,以为南诏被自己雄壮的肌肉吓怕了,因此其只留下少量防御部队屯守,大批增援军队北上撤离,毕竟这么多军队留在这里,人吃马嚼,耗费颇多,吃也能把安南吃穷了。

而南诏打得就是这个时间差,虽然得到消息的唐廷火急火燎地临时从附近调派了军队驰援,荆南、湖南、桂管的军队也随即动身奔赴安南一线,但毕竟远水不解近渴,安南还是迅速沦陷了。

上面的一系列攻防战激烈火爆,大唐和南诏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过,双方围绕着安南这个地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南诏这个小国,为什么要因为安南之地,频频对大唐冒死挑衅呢?同时为什么安南这个遥远的西南之地,会让唐廷不惜倾尽国家之力,来与南诏生死争夺呢?

其实在南诏看来,安南之地,关乎本国国运命脉,而对于大唐来说,这个安南之地,更是不容有失,其争夺的不仅是疆域国土,还有海上贸易路线的安全和稳定。

南诏方面:南诏,一个内陆政权的通海梦想

地图上来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南诏这个政权是个内陆政权,其南面是中南半岛的一堆国家,而西北面则是强大的高原政权吐蕃,东面是区域大国唐朝。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5)

南诏是个内陆政权

同时南诏最初是由唐朝扶植起来的,在吐蕃军事实力迅速崛起的时期,唐朝感到应对起来,实在有些吃力,于是便想拉着旁边这个吃瓜观众一起抵抗吐蕃,刚开始南诏这个小弟配合得倒也挺好,双方蜜月期关系相当不错。

被姚州都督张乾虔陀等离间部落,因此与汉阻绝。——《蛮书校注》

但奈何这个小弟有个大哥梦,在利益纠纷之下,双方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而转身投靠吐蕃的南诏,自此成为了大唐的一场难以摆脱的僵梦。

南面的路不好走

其实南诏本身也知道自己的那点儿分量,根本和唐朝不是一个当量级的,因此其刚开始和唐朝的关系是不撕破脸皮,不冷不热先处着。

自己向南发展,把势力向中南半岛延伸,结果虽然打了几个小胜仗,但最终还是迫退回了云贵高原,因为那个时期的中南半岛,一个区域强国正在迅速崛起,其强大的国力,让南诏最终不得不知难而退。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6)

柬埔寨的吴哥窟,七八世纪建立

这个王朝的就是著名的高棉帝国--吴哥王朝,而吴哥窟也是现代人去柬埔寨必去的景点之一,此刻正是高棉帝国黄金时期,强大的吴哥王朝让雄心壮志的南诏人最终知难而退。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7)

强大的高棉帝国吴哥王朝逼的南诏不能南下

南面的路走不通,那么北面呢?南诏根本不敢和现在的大哥吐蕃翻脸,毕竟当初救援南诏时,吐蕃骑兵大破唐军的威力,南诏军民始终难以忘记,那就只有你了,没办法,三选一,别的咱都惹不起,你惹不起我也得上呀。

通海的梦想

从南诏国的地图上起名就能看出,南诏人的性格还挺豪爽的,想干啥,也不藏着掖着,拓东节度,就是为了打东面唐朝,开拓自己土地的,而通海都督府,地靠安南地区,摆明了自己的希望,我要打通海路,让自己的领土通向大海。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8)

通海都督,就是为了通向大海

而通向大海的前提便是,拿下安南地区。

安南地区是南诏通往大海的最近的地方,也是最现实的办法,而且还有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一点,那就是这个地方离唐朝有力管辖区域,很远。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9)

安南距离广州,太远了

安南都护府,隶属岭南道,而岭南道的治所却在东面的广州,从广州到安南,陆路艰涩难行,而海上通向安南的道路,也因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危机四伏。

自己离安南这么近,而安南却在唐朝的一隅之处,南诏觉得志在必得,它迫切需要打通海路,因为没有海洋的日子,过得太难受了。

尴尬,一个临近海洋贸易圈的内陆政权

作为一个内陆政权,自然有内陆政权的苦恼,吃喝可以靠南诏人民赋税供着,但消费可就单调了,想要西面大食、天竺的香料、宝石,陆地上是别想了,可海上呢,自己又不靠海,想要买就要受一道道二手贩子们的克扣,从波斯湾到马六甲,被三佛齐国加点价也就忍了,再经过占婆、林邑,这些国家的盘剥加价,让谁能受得了,到手价翻好几倍,消费还得咬着牙。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0)

南诏这个内陆政权压抑呀

买东西这么费劲,那么出口外销就更困难了,自己连个港口都没有,想销售些土特产换点东西,还要长途运输到临海港口,租船、雇人出行,但是这些都是要花大价钱的。

离自己最近的自然就是唐朝的交州了,倘若遇到与大唐交恶,人家不给方便,那自己可就要面临选择,是放弃还是绕道长途跋涉去别的国家贱卖了。

没有海港的内陆政权,满满的无力感,为了地方富强,必须要搞个出海港,南诏心里也是满满的委屈。

但你也不应该去抢呀,毕竟人家地方再好也是人家的,大唐也是舍不得这里呀。

唐朝方面:唐代的贸易变革

丝绸之路的海洋化

及潼关失守,河洛阻兵,于是尽征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谓之行营。曩时军营边州无备预矣。——《旧唐书》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1)

安史之乱后,陆地丝绸之路停滞

自安史之乱以后,西面陇西驻防的军队奉命东撤入关,平叛乱军,此举导致安西、陇西一带防御立显薄弱,而一直觊觎此地的吐蕃自然不可能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攻陷了大唐的安西区域,这便导致整个大唐的陆上丝绸之路遇阻断。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2)

陆路丝绸之路的断绝,导致唐朝必须要选择其他途径

陆地上的贸易停滞,使得唐帝国不得不另辟蹊径,去维持东西方的贸易沟通交流,毕竟大唐如今也不富裕,经历了安史之乱,河朔三镇割据之后,大唐的经济全靠东南这边补贴了,发展海上贸易,成为了维系大唐国运命脉的一个重要手段。

南海舶,外国船也, 每岁至安南、广州。——《唐国史补》

唐置市司于广州,以招海中藩舶。 ——《资治通鉴补》

很快广州、泉州、杭州等地的市舶司纷纷兴起,唐朝官方的海洋支持政策也纷纷落地,这里面自然也包含远在西面的安南,而且安南相比其他地方,还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3)

你以为去马六甲是这样的

咽喉要地——安南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4)

古代航海中风浪是一大挑战

从现代航海技术上来看,从广州地区想到马六甲地区做生意,轮船可以直接穿西沙、南沙群岛,然后折行向西即可,然而在古代航海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这种路线可是要命的行为,木船在海中最难以抗击的便是海风,为了避免船覆人亡的悲剧发生,很多船只都会沿着岸边行进,一遇到海风,立即靠岸躲避,因此,北部湾地区反而成为了一个必经之路,而安南之地则正处于这条黄金航道的咽喉之地。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5)

其实它是这样走的

一旦南诏把安南把控住后,大唐的贸易就面临着一个躲避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和敌人相处,关系不好人家可以征收重税,还可以不让你过去,伏击你的船只,最终的结果就是贸易受到重创。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6)

海上丝绸之路

对于这种巨大的不确定,大唐是无法承受的,作为财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的海外贸易,决定了大唐是绝不可能放弃安南的,为此,举国收复安南,迫在眉睫。

再复安南

鉴于安南的重要性,大唐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再次派出军队收复安南,此番派出的将领名字叫做高骈,作为唐末的实力名将,此刻其还默默无闻,但其名字最终被南诏君臣所铭记,并成为了南诏一朝一直到灭亡还耿耿于怀的人物。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7)

高骈,南诏君臣最痛恨的唐将

九月,骈至南定,峰州蛮众近五万,方获田,骈掩击,大破之,收其所获以食军。——《资治通鉴》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8)

安南攻击战

在高骈的攻击之下, 安南最终克复,而南诏在损失惨重之后,败退回国内,自此沉沦,天复二年(902年)南诏大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国自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而另一方的唐朝,在经历了举国动员,南征安南之后,也是元气大伤。

自从近岁,颇欠丰年,百姓凋残,四方空竭。邕、交防戍,邛蜀征行,租赋罄于东南,衣粮耗于西北。--《咸通七年大赦》

复穷兵再犯朗宁,重陷交阯,两俘邛蜀,一劫黔巫。城池皆为灰烬,士庶尽为幽冤。——《回云南牒》.高骈

唐代安南在哪里 风起安南看似偏于一隅(19)

黄巢起义

战后,唐朝国内民生困顿,很快便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唐朝的根基也被这场起义冲击得七零八落,国运自此日渐衰微。

虽然争夺安南使得两国都是元气大伤,但双方还是选择了拼尽全力,因为事关生死,不得不尽力而为。

结语:

唐末南诏入侵安南,引发了南诏和唐朝的激烈争夺战,对南诏来讲,这是国家突破内陆束缚,通向海洋的唯一现实办法,而对于唐朝来说,安南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去,整个海上贸易就会受到重创,大唐国家财政也会折损很大部分,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顺畅和安稳,唐朝举国南征,在耗费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最终南诏惨败而归,并一蹶不振,最终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唐朝虽然打赢了这场战争,保住了海上贸易的咽喉要地,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后来的农民起义当中,国运摇摇欲坠,但换一次机会,让唐朝来选,相信它依然会坚定的选择收复安南,因为这里对整个大唐财源、贸易生死攸关,确实不容有失。

,